譚諍

余慶縣按照“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扶貧促黨建”的工作思路,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發展優勢,走出一條黨建扶貧的新路子。
余慶縣認真貫徹省委、遵義市委要求,始終按照“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扶貧促黨建”的工作思路,以“五在村”工作機制為抓手,大力實施“66331”精準扶貧·減貧摘帽行動計劃,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發展優勢,走出一條黨建扶貧的新路子。
落實組織責任
推動脫貧攻堅落地生根
建強班子隊伍,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對10個鄉鎮90名領導干部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和研判,根據研判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充實。2015年來,先后調整鄉鎮班子成員142人次,在脫貧攻堅一線選拔22名優秀年輕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從民選村干部中選拔2人進入鄉鎮黨政領導班子,進一步激發了干部隊伍投身脫貧攻堅的干事激情。運用“黨建主體責任時序管理法”,壓實各級黨組織書記的黨建扶貧主體責任,建立責任清單,認真履行牽頭責任、蹲點責任、遍訪責任和結對責任,形成自上而下、上下聯動的黨建扶貧責任體系。僅2016年,鄉鎮黨委和各部門黨委(黨組)共研究精準扶貧工作450余次,編制精準扶貧項目500多個,制定扶貧計劃150個。
明確目標任務,層層壓實幫帶責任。按照“三帶三幫”工作思路,縣鄉村三級分別制訂作戰圖、時間表,逐級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建立脫貧攻堅目標考核制、“一把手”負責制和問責制,實行一票否決,對排名末位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和落實幫扶措施不力的縣直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建立集團掛幫和321結對幫扶機制,40名縣級領導和92個縣直部門劃分為五大集團掛幫10個鄉鎮,常委領導重點聯系貧困村,結親120對,幫助解決實事40余件,辦理民意項目20余件,落實幫扶資金445萬元。選派20名“第一書記”和244名駐村干部,出臺精準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管理辦法,實行“年承諾、季考核、月報告”,對工作不力的實行“召回”管理,切實履行幫帶責任。選聘69名“名譽村主任”幫帶發展產業50余個,辦理實事108件。實施人才扶貧行動計劃,建立院士工作站1個,選派100余名農業科技特派員、輔導員組成專家團隊到村開展結對幫扶,興辦茶葉、果蔬等17個項目,培育農業創業者100名。
整合資源優勢,多措并舉立體推動。積極整合項目、資金、人力等,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立體推動脫貧攻堅工作。依托“六個小康”建設,完成公路硬化300余公里,投入水利建設資金2.7億、農村危房改造資金362.3萬元,行政村、自然村實現100%通寬帶,農村用電率達100%。整合“旅居農家”創建,創新扶貧模式,打造紅渡、哨溪“旅居農家”、二龍茶旅一體等12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省科協邀請省級專家深入村組開展調研,幫助制定發展規劃和協調項目引進,幫扶迎春村、新寨村、魁龍村按標準按時出列。遵義市委組織部探索了“鏈條化壓實責任、立體化拓展功能、多元化整合資源、常態化鍛煉干部、精準化實現脫貧”的“五化”黨建扶貧模式,整合黨建扶貧、產業發展、生態旅游、教育培訓、精神扶貧等50余個項目,涉及資金1.9億元,幫助關興鎮實現整鎮脫貧出列。
精準分類施策
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強基礎壯產業重搬遷三駕齊驅。按照“一村一產業”“一村一園區”的思路,建成松煙花谷、敖溪阡陌園、花山花阡谷等農業產業園區。以“專業合作社+大戶+貧困戶”的方式,大力發展經果、茶葉、藥材等產業;引進浙江嵊州順發茶葉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成5000噸綠茶出口生產線,帶動全縣建立茶葉加工企業29家,規模加工企業18家,茶葉綜合產值達5.45億元、銷售產值達2.5億元,帶動就業1.8萬人。成功引進全國500強企業——廣東溫氏集團入駐發展生豬養殖,可實現年出欄生豬40萬頭,帶動家庭農場400戶以上,與11個村抱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突破4000萬元。做實扶貧搬遷安置工作,規劃建設花山鄉同康苑、龍家鎮聚龍苑等集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3個,完成投資3000萬元,實現94戶373人全部搬遷入住。
助教育保醫療增金融三管齊下。實施“貧困家庭子女助學”行動,全年發放各類資助資金3097萬元,受助學生44285人次。認真落實醫療救助政策、“三重醫療保障”制度,657986人次享受到新農合門診補償,53806人次享受到住院補償,共支付補償資金1.22億元,建立了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累計建檔212441份。優化農村信用環境和基礎金融服務,在貸款授信額度、審批程序、利率等方面給予貧困戶更多優惠。2016年,全縣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累計投入1.82億元,農發行發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1.4億元,發放扶貧龍頭企業貸款1.2億元,支持“公司+基地+農戶”扶貧模式發展;余慶農商行發放“特惠貸”1.4億元,2817戶貧困戶直接受益,特惠貸覆蓋率居遵義市首位。
清兜底施救助促就業三措并舉。全年發放農村低保金1.93億元,城鎮低保資金2590萬元,提高五保供養標準,確保特困供養人員共享全面小康成果,將集中供養五保對象供養標準提高到3080元/年,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供養標準提高到1928元/年,實現“應保盡保,該養則養”。大力開展少數民族扶貧,完成少數民族建檔立卡323戶834人,完成花山苗族鄉花山村水口、萬里村羅家寨、白泥鎮哨溪村河濱3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命名掛牌工作。大力實施就業扶貧,以委托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與院校合作的方式,開展精準技能培訓與創業培訓20期1026人,全縣實現開發安置公益性崗位51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30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648人,城鎮新增就業3930人,貫徹落實創業獎勵扶持政策,全年共發放小額貼息貸1515萬元,兌付貼息資金31萬元。
強化示范引領
促進脫貧攻堅提檔提質
黨建扶貧示范帶動。按照“各級黨委要建強基層黨組織,強化政治引領功能和服務功能,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要求,余慶圍繞“五個一批”措施,打造了關興鎮和獅山村市級鎮、村黨建扶貧示范點,重點實施產業發展、生態旅游、教育培訓等項目,成為全縣整村脫貧的樣板。
建點促面示范帶動。通過樹立樣板、創造典型,有序推進18個縣級示范村創建,以點帶面、示范帶動,成功承辦全省第一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省委副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諶貽琴率隊觀摩松煙鎮二龍村脫貧攻堅、扶貧開發項目,給予高度肯定。在2016年9月19日舉辦的遵義市脫貧攻堅示范創建村現場觀摩會上,白泥鎮哨溪村和關興鎮獅山村充分展示了余慶采取旅游扶貧及黨建扶貧模式取得的脫貧攻堅成果,得到參會領導的一致認可。在遵義市黨建扶貧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現場觀摩會上,余慶展示了升級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采取“一村一策”的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黨建扶貧暨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新思路。
典型引領示范帶動。深入實施“支部創業帶富+黨員創業帶富”的“雙創雙帶”黨建扶貧工程,增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和服務群眾功能。推行無職黨員“五崗三諾一基金”履職新模式,讓農村黨員由“無職”變“有職”,由“無為”變“有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激發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中創先爭優、示范帶動。涌現出倒在扶貧路上的“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劉孝剛、心系群眾的“全省十佳最美扶貧人”吳登武等一批先進典型,生動彰顯了余慶黨員干部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新作為和示范引領。(作者系余慶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