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林

未來五年,甕安將加快推進“工業大發展、城鄉大統籌、農業大聚變、文旅大融合、環境大提升”五大跨越任務,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民生改善、改革創新、社會治理”五大精準行動,爭當黔中腹地協調發展排頭兵。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破題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這一年,甕安經濟發展綜合測評名列全省縣域第一方陣第11位,全面小康實現程度95%以上,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03億元,財政總收入21.35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4.8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67億元;甕安經濟開發區名列貴州省級百億級經濟開發區第3位;成功打造“都勻毛尖茶核心基地、珍稀名貴茶優質產地”,創建“歐標茶”品牌,產品遠銷國外。實現46個貧困村出列,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73萬人,退出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出租汽車行業市場化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走在全省、黔南州前列。
未來五年,甕安將按照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以“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為工作總綱,以開放促開發、以共享促和諧,加快推進“工業大發展、城鄉大統籌、農業大聚變、文旅大融合、環境大提升”五大跨越任務,大力實施“一城兩帶三組團”主體功能區戰略和“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民生改善、改革創新、社會治理”五大精準行動,爭當黔中腹地協調發展排頭兵。
抓好五大跨越任務
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奮力實現工業大發展。強化煤電磷(錳)一體化、黃磷節能環保磷電化一體化、新型磷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磷系阻燃劑等大項目支撐,金正大、芭田、天一礦業、源翼礦業等大企業帶動,形成一批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集團,集中力量做大做強千億級產業園區,打造全國煤電磷一體化產業示范基地;爭取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及杭州錦江集團等大型企業入駐,重點推進黃磷、磷酸等磷化工產業發展。發展裝備、管網等配套工業,加快培育電子信息產業、新型建筑建材業、特色輕工業、高端瓷器產業;建成經濟開發區新增配售電網,加快推進熱電聯產、坑口電廠等自備電廠建設。大力實施烏江云中港物流中轉貨場、水運碼頭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以區域協調發展為導向,奮力實現城鄉大統籌。實施“北調南育西控中改東擴”戰略,加快推進縣城東部拓展區和老城區優化建設協同發展。大力實施城市環境提升工程,加強小區建設和城市精細化管理。建成“十橫六縱三環”的城市主干路網骨架,建設一批濕地公園和人工湖泊。到2021年,建成黔中經濟區次中心城市,實現撤縣設市目標。推進猴場鎮與縣城一體化;加強江界河鎮、天文鎮融合互動發展;加快珠藏鎮產城融合發展,打造甕安北部節點小城鎮;突出茶旅一體化,推進建中鎮、中坪鎮互帶互促發展;促進永和鎮、嵐關鄉休閑觀光游品質提升;支持平定營、玉山等小城鎮建設,打造產業支撐強、區域特色突出的城鎮集群。大力推動“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10+N”工程建設,積極探索“城市農莊”新模式。
堅持以農業產業化為引擎,奮力實現農業大聚變。大力發展茶產業,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25萬畝、加工廠30家,年產值20億元以上;年種植辣椒20萬畝,產值10億元以上,形成“甕安辣椒”地標品牌;推進以珠藏鎮為核心的肉兔特色養殖,加快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模式;做強果蔬產業,抓好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抓好猴場等7個省州級現代農業園區品質提升,積極開展省州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申報工作。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大戶。
堅持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奮力實現文旅大融合。推進以“十二塘”為核心的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區建設,創建國家5A級景區;打造朱家山國際山地休閑旅游、開發江界河水上游樂度假旅游,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開發建設清水河“亞洲第一大橋”景區。推進“旅游+”、旅游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集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山地戶外運動為一體的體育旅游產業,打造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基地;推進旅游業與紅色文化、茶文化、農耕文化、辭賦文化、戲曲文化融合發展;加快甕安特色旅游商品開發,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創新示范區、黔中文化旅游度假基地。重點建設經開區綜合物流商貿示范園區、甕安烏江云中港物流園區和干塘化工物流園區,形成匯集物流業、金融保險業、商貿流通業、會展業、文化產業、電子商務產業于一體的現代商貿體系。
堅持以綠色發展為統領,奮力實現環境大提升。加快環城林帶和城鎮生態建設,實現重要水源地15至25度坡耕地、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部退耕,守住84.85萬畝森林生態紅線。實現城鄉垃圾處理全覆蓋,縣城和建制鎮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整治“六黑”行為,抓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河道及水源地污染監測防治等重點工作。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以磷化工產業為基礎,打造煤電磷、煤電鋁一體化產業示范基地,提升磷、煤等傳統產業科技含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堅持項目審批“環保第一權限”,杜絕引進污染企業。
實施五大精準行動
實施脫貧攻堅精準行動。全面落實“1+10”精準扶貧配套文件和“1+9”行動計劃,按照“五個三”要求,全面完成3070戶12806人搬遷安置任務。大力發展核桃、蔬菜、茶葉等扶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旅游、勞務經濟發展。重點建設3至5個扶貧產業園區、10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和20個產業扶貧示范村,確保每個村至少有1個支柱產業、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開展貧困戶“零就業家庭”清零行動,實現1戶1人就業全覆蓋。推進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實現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資助全覆蓋,提高貧困人口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
實施基礎設施精準行動。推進鐵路、干線公路、港口、通用機場規劃建設,建成甕開、甕黃、余遵(甕安段)高速公路,形成“一縱四橫”高速公路網,著力構架“六縱四橫八聯”普通干線公路網;實施人飲、灌溉、產業、景觀等水利建設,建設塘坎上、大巖等骨干水源工程,保障工業用水需求,解決縣城規劃區供水問題。實施城鄉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推進都勻至甕安天然氣管道建設;建成甕安光網城市,積極推進“光纖寬帶”進農村工程;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探索貴州省網上辦事大廳向鄉村延伸;實現縣城及鄉鎮網速率每秒50M以上,農村每秒12M以上,無線網絡覆蓋公共場所及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行政村有線電視覆蓋率100%。
實施民生改善精準行動。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酒占笆迥杲逃W適齡兒童入學率99%以上,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95%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以上。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以上,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98%以上。推動縣醫院創建三級甲等醫院,縣中醫院達到三級中醫醫院標準。積極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健全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標準化數據庫,建成甕福食品檢測中心。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進農家和圖書推廣工程。
實施改革創新精準行動。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文旅體制機制改革。完成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大力實施農村“三變”改革,探索建立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三農”新機制。爭取建成國家級開發區、甕安海關辦事處、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甕安保稅區和綜合保稅物流中心等開放創新平臺,爭取建設甕安·貴陽合作示范區。以金正大、芭田等重點企業為核心,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全國磷化工科研院所工作站、煤電磷一體化研究所。實施科技小微企業培育計劃,完善創新扶持政策。
實施社會治理精準行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化拓展“5531”社會治理模式,健全“訴訪分離”制度。充分發揮天網工程、雙聯中心作用,織牢社會面治安防控“六張網”,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實現社會治安防控信息化、智能化。強化災害預警和應急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快速處置能力,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列全省第一方陣。(作者系甕安縣委副書記、縣長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