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遠竹
六盤水市圍繞“山地”二字,在“創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做文章,著力打造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先行市。
六盤水市,一顆鑲嵌在磅礴烏蒙萬山叢中的高原明珠。近年來,以舉辦全省第五屆小城鎮發展大會、全省第八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為契機,六盤水緊緊圍繞“山地”二字,在“創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做文章,按照“生態建養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產業集聚和人氣提升相結合、功能完善和環境改善相結合、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相結合”的思路,按照“一主兩副三城區、峰叢濕地綠相融”的規劃理念,以市中心城區為核心,六枝、盤縣為兩翼,不斷加快城鄉建設步伐。
高標準規劃繪藍圖
走進六盤水,各具特色的樓群、縱橫交錯的路網、山水綠意的生態景觀……交織成一副美麗的圖畫。
作為典型的喀斯特山區,六盤水市山地面積占97%,平地稀少,群眾居住分散。如何突出山地特色,挖掘文化內涵,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生產發展、生態宜居的山地特色城鎮,是六盤水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探索的課題。
為此,六盤水市按照“城鄉企齊動、工農旅結合、產城景一體、山水田融合、村社園統籌、文體康配套”的總體要求,大力弘揚創業奉獻的“三線”精神和創新爭先的“三變”精神,統籌推進現代城市、特色城鎮、美麗鄉村、和諧社區建設。
按照“一主兩副三城區、峰叢濕地綠相融”規劃理念,六盤水不斷加大建設力度。按照“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標,堅持高端定位,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業態,加快城市轉型,全面搭建城市建設的大框架。
城鄉統籌惠民生
近年來,六盤水著眼于打破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堅持走城鄉統籌發展之路,著力構建加快推進鐘山、水城、紅橋和市中心城區、六枝、盤縣兩個“三地同城化”統籌謀劃城鄉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便民工程、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城鄉統籌發展漸入佳境。
六盤水各區(縣)在建設發展中,結合交通區位、自然資源、產業結構、歷史文化等實際,將歷史與現代有機融合,依托山水脈絡,在遵循綠色、環保等現代城鎮建設理念的同時,重點彰顯山地特色文化內涵,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2016年,六盤水市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78328戶,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安置房57286套、分配43508套。小康房建設2500戶、農村危房改造26596戶,全市10個示范小城鎮招商引資項目完成43個,簽約資金5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64億元,“8+X”項目完成88個,新增城鎮人口新增城鎮人口13305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3842人。六枝特區、盤縣被列為全省20個小城鎮建設整縣推進示范縣;六枝特區成為全省實施小城鎮建設“整縣推進”試點縣;六枝特區郎岱鎮被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列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培育。內環快線全線通車,加快實施康樂南路二期、麒麟路、德宏路等城市連接線建設;城市供水管網建設完成59.9公里;城市供氣管網完成71.9公里,全面完成了市中心城區天然氣置換工程,全市集中供熱工程完成5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10個污水處理廠,新建改造污水收集管網61.84公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績效評價位列全國第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六盤水市城鎮化蓬勃發展,已成為閃爍在涼都大地的一顆顆璀璨明珠,真實紀錄了六盤水城鎮建設崛起的足跡。
小城鎮建設促發展
在山地特色小城鎮建設工程中,六盤水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小城鎮建設的著力點,把小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市場培育、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激發小城鎮內生發展活力。
神筆寫出人間美,妙手繪制藍圖新。六盤水充分發揮著氣候、山地、生態等優勢,在統籌城鄉發展、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中昂揚闊步,奮力走出一條現代城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生態產業協調、全域、統籌、聯動的發展新路。(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