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冠杉(烏魯木齊市公安局達板城區分局局長)
基礎信息化建設在基層公安機關的實踐探索
文/陳冠杉(烏魯木齊市公安局達板城區分局局長)

2014年全國公安廳局長座談會上,公安部黨委提出“大力推進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建設,著力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開創公安工作新局面”。“四項建設”是公安部黨委進一步推動公安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其中“公安信息化”是提高公安隊伍戰斗力的重要途徑,能從根本上推動公安隊伍戰斗力生成方式的轉變。
達坂城區分局作為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的遠郊公安派出機構,在貫徹落實“四項建設”改革方針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區情和警情實際狀況進行了以“基礎信息化建設”帶動“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和隊伍正規化”建設的實踐探索,從而同步推進“四項建設”,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位于烏魯木齊市東南郊,距市中心約100公里,屬烏魯木齊最偏遠的區縣。實有人口六萬余人,主要由漢族、回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民族組成,少數民族約占轄區總人口的48%。
轄區地處交通要塞,鄯烏天然氣、原油、成品油管道,歐亞光纜、國防通信光纜、電信、光電光纜等13條能源和通訊生命線橫貫全境。此外,蘭新鐵路、高鐵、連霍高速公路、312國道等交通要道也貫穿轄區。特殊的地緣狀況使得達坂城區成為人民群眾進入烏魯木齊的暫休地。
達坂城區公安分局下設十個業務隊室、八個派出所、35個警務室,43個民警分站,目前共有民警255人(其中事業編民警130人,漢族占比62%,少數民族占比38%;機關民警占比13%,基層派出所民警占比87%)。受轄區面積大、警力嚴重不足、局屬各單位相隔較遠等客觀條件限制,分局與局屬派出單位之間日常辦公存在諸多不便。為了進一步克服工作困難,區分局在公安改革大潮下狠抓“四項建設”,并以基礎信息化建設為中心,力圖通過信息化和科技化手段突破現實困境,向科技要警力,向效率要警力。
(一)研發網上公務審批,依托信息化解放警力
公務經費審批是分局內日常行政工作之一,但由于轄區面積大,局屬派出所距離分局路途較遠,往來經費審批對人力、物力、時間等造成較大消耗。例如地處偏遠山區的艾維爾溝派出所距離分局約150公里,由于路況限制,在艾維爾溝派出所和分局間往返一次僅路程耗時就需六個多小時。
為解決上述困難,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科信處和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的指導幫助下,達坂城分局通過反復論證、修改和測試,于2014年1月份研發了網上經費審批系統。該系統簡單實用、安全穩定,不僅實現了分局經費審批網上全程辦理,而且實現了申請和審批格式統一、流程統一且公開透明,每筆經費開支在系統中存有軌跡,便于審計審核。網上經費審批系統正式投入實際應用后提高了審批的公務效率,極大地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解放出了更多警力。
(二)推行網上績效考核,推動隊伍正規化建設
為鏟掉體制內“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消極怠工頑疾,提高分局民警工作積極性,尤其是調動青年民警工作上進心和事業進取心,分局不斷創新公安管理機制,緊密依托烏魯木齊市公安局警務平臺,將市局目標管理、派出所等級評定、星級警務室及民警日常工作考評等考核機制納入網上考核系統,研發出一套網上績效考核專用系統。為了促進網上績效考核模式盡快被分局民警接納和應用,分局在網上績效考核系統的研發和后續推廣中采取了如下實踐。
1.植入獎罰機制,推廣警務信息化建設
《資治通鑒》記載:“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只有明確并落實獎罰機制才能真正破除“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消極怠工心理。為了更好地推行網上警務考評,分局將考核指數與民警評優選先、競聘機會、外出參觀療養、提拔任用等直接掛鉤,充分調動民警了解、使用、熟悉網上警務平臺的積極性。
2.變革考核模式,實現遠程公開化考核
自推行基礎信息化建設以來,分局不僅推廣出眾多網上公開、網上辦理、網上咨詢等便民措施,對于公安機關內部管理也發揮了巨大作用。為解決局屬派出單位分布廣、距離遠,分局難以實現對一線民警的及時考察、考核和考評這一問題,分局通過研發網上績效考核科技平臺,將全局民警納入考核范疇,以實現全警實時考核,同時突破了以往只考核民警不考核領導、只考核基層不考核機關的“怪圈”。公開透明且有憑有據的量化考核保證了考核的公平性與權威性,杜絕了人情分、世故分,有助于抵制傳統考核模式下衍生的朋黨派系、山頭主義等弊病,更有益于組織內形成良性競爭、通力協作的和諧氛圍,既有利于民警個人發展,也有益于分局公安工作的完成。
3.強化內部監督,促進隊伍正規化建設
網上績效考核通過設置反查項目,使機關、基層相互監督制約,機關職能部門在對分局安排部署的各項工作檢查時,對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通過系統反查扣分的方式進行督導,基層民警同樣可以通過反查扣分機制對機關職能部門在日常工作檢查和指導不到位的點進行反查督促,進而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和落實。促進機關對于基層派出所發揮領導職能和指揮職能外,更加體現服務意識,更加發揮服務職能。
(一)信息化硬件建設服務公安一線工作
為適應當前工作形勢,除進行上述網上經費審批系統、網上警務考核系統等基礎信息化軟件建設外,分局還加強硬件信息化設備配置,陸續在轄區內建設高清監控視頻900路,初步實現了監控視頻轄區全覆蓋;為全局108名民警配備警務通;為分局各單位配置數字化對講機76部;為派出所配備執法儀、刻錄機、手機SIM采器、暴恐視頻查緝手持機等;為地處偏遠山區的艾維爾溝派出所安裝了通信基站。
為促進基層民警調整以往以“經驗主義”為主的傳統辦案思維并植入信息化、科技化的新興警務理念,分局大力提倡基層民警充分利用計算機、對講機、警務通、執法儀、暴恐視頻查緝手持機等信息化產品,并將該類警用工具的使用率納入網上警務考核內容,有效促進了基層民警對公安工作信息化發展的適應。
信息化治安卡點是信息化軟、硬件結合的實踐之一。在通過考察借鑒部分單位先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在轄區重點防控地區建設了兩處一體化治安卡點。一體化治安卡點功能齊全,集生活、工作、后勤為一體,涵蓋身份識別、爆恐音視頻查緝、信息采集、視頻監控、人員車輛盤查、人員留滯室等功能,并且與分局實時聯網,實現了少數警力便可以便捷式地開展多樣性公安業務。得益于基礎信息化設備的助力,一體化治安卡點從功能上實現了多警種協同配合的效果。
(二)信息化警務模式產生的實戰效果
依托手機信息采集系統、WiFi信號采集系統、人證合一查驗系統等信息化設施的科學布防,達坂城公安分局實現了對進出轄區人員、車輛信息的實時動態信息采集。掌握了轄區人員動態,分局預警和精確打擊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獲取的可靠犯罪信息得到明顯提高,這直接推動了辦案人員工作效率的提升。分局基礎信息化建設還充實公安技偵單位數據資源,在實現數據共享的基礎上為全區管控提供信息化和技術支撐。
達坂城區公安分局是西北地區的遠郊區縣公安機關,在警務信息化理念、警務科技化應用和警務網絡化辦公領域的應用實踐與沿海發達地區公安機關還存在較大差距,但根據達坂城公安分局近年來大力推行基礎信息化建設的成效,切實感受到了基礎信息化建設對于基層公安機關辦公、辦案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作用。
“四項建設”的大旗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指明了方向,為基層公安機關道出了改革重點。基礎信息化建設在達坂城區分局的應用實踐體現出了基礎信息化建設可以發揮“火車頭”作用,尤其對于遠郊和偏遠公安機關而言,基礎信息化建設能夠整體推動公安工作科學化發展,并且能夠以信息化建設帶動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和隊伍正規化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