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如果銀行業搞得一塌糊涂,我作為銀監會主席,我就要辭職。這就是領導責任。”在4月21日召開的銀監會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作出了以上表述。銀監會方面稱,會議明確指出,要更加主動地防控金融風險,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將大力治理金融亂象。以解決突出問題為導向。嚴格開展自查和檢查。
郭樹清還專門提及《人民的名義》劇中情節,借以說明銀行的不當收費行為,并稱返點“嚴格說起來都是犯罪,要追究法律責任”。
此前不久,在近期監管重點工作通報會上亮相的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突然失聯了。在將原本分管的人事、辦公、非銀機構等業務移交給副主席曹宇后,這位風趣詼諧的大秘再也沒有出現在金融街15號的辦公室里。
楊家才失聯的時機正值金融監管系統的多事之秋。就在4月9日,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落馬。再加上同一天發布的李克強總理有關金融反腐的講話,可以預見的是,國內金融反腐正在進入深水區。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從3月底到4月中旬這半個多月的時間里,銀監會密集下發了至少8個文件及通知,一場銀行業監管風暴正席卷而來。
銀行業“反腐指南”直指“吃空餉”問題
在郭樹清調任銀監會一個月后,這位曾經以“7天一新政”成名的“郭旋風”馬上燒起了上任的“三把火”。《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獲悉,銀監會近兩個月以來一直在加班梳理自成立以來發布的上百份監管文件,力求全力彌補監管短板。
還記得郭樹清上任三天在國新辦發布會“首秀”時的發言嗎?盡管當天一再強調自己剛剛上任,還未完全調整過來,但郭樹清已經明確表示要治理各種金融亂象,提出“牛欄里關貓”的理論,表示沒有完善健全的監管制度,銀行業務經營就必然會引發嚴重的風險暴露。
果不其然,現在這位“看門人”開始行動了。出臺的8份監管文件,內容涵蓋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銀行業風險防控、彌補監管短板、開展“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專項治理等方方面面。
4月7日發布的《關于集中開展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稱“5號文”)表示,將重點對股權和對外投資、機構及高管等十大方面進行整治。
在5號文列出的銀行業市場亂象清單中,股權和對外投資亂象放在首位。銀監會表示,強化風險源頭遏制,主要是針對股東管理。
近年來,由于銀行業存在股東資金來源不符合自有資金要求,或入股資金未真實足額到位,未經批準超過規定比例持股,或抽逃資本金等問題,類似股權成為股東提款機事件一直頻發。
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安邦系”入股民生銀行事件中,安邦累計動用上百億資金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民生銀行股份。民生銀行披露的年報顯示,安邦通過安邦人壽、安邦保險等相關產品增持民生銀行股份比例達到15.54%。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銀監會副主席曹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安邦在民生銀行的股東資格正在審核,尚未有定論。
銀行業相關人士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從2016年民營銀行設立進入常態化以后,關于民營銀行的股東準入監管就被提上了討論日程。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場具有兩面性,一旦一些資本股東將銀行變成自己的提款機,進行關聯交易,那么金融市場將會面臨著巨大風險。此次加強股東資質監管,正是為了提高準入門檻,杜絕風險。
此外,在《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看來,5號文更像是一份銀行業的“反腐指南”。5號文還指出,在上一輪金融反腐巡視中,銀行違規用人問題凸顯,例如“近親繁殖”、違規提拔、帶病提拔等。針對“吃空額”和“吃空餉”等問題,更是一針見血。
這些指責并非空穴來風。《中國經濟周刊》早前曾經報道過,就在國內第一家民營資本設立的商業銀行民生銀行中,曾經設有“太太俱樂部”。其中,令計劃妻子谷麗萍就在令計劃下屬、民生銀行原行長毛曉峰安排下在民生租賃任職3年。蘇榮夫人于麗芳也是其中的成員,退休后被聘為民生銀行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主任。
在內外勾結方面的違法事件也并不鮮見,此前銀行爆出的連串風險事件,大部分都與員工內外勾結、“蘿卜章”頻現有所關聯。廣發銀行就曾因為僑興私募債的風險問題陷入“蘿卜章”事件,農行也出現過內部員工偽造公章、憑證詐騙數億資金的風險漏洞。
近日,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爆發風險事件,涉案金額高達30億元,該行行長涉嫌偽造產品,并以產品“讓利”轉讓的方式吸引該行私人銀行高凈值客戶,致使逾150名投資者被套。
杜絕“牛欄關貓”,反套利劍指同業套利
4月10日、12日,銀監會連續下發《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6號文”)和《關于切實彌補監管短板 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下稱“7號文”)。如果把5號文比喻成“反腐指南”,那么6號文和7號文無疑就是一份“扎籠指南”,目的在于彌補監管短板,扎緊制度籠子,堅決杜絕“牛欄關貓”的現象。
就在“扎籠指南”出臺之前,銀監會還下發了三份通知,列舉出了目前銀行業存在的種種違規操作。45號文、46號文和53號文表明,銀監會專門開展了“三套利”“三違反”“四不當”的專項工作整治,直接指向2015年以來盛行的同業套利和同業擴張。這次整治工作涉及銀行、理財、存單和委外,如果嚴格實行,將對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理財和非銀機構造成較大影響。
同業業務,指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的以投融資為核心的各項業務。據招商銀行一名高管人士介紹,近年來隨著銀行大規模擴張,開展同業業務有助于銀行增強主動負債能力和金融資源配置。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銀行開始過度依賴這種融資方式進行套利,進而形成資金空轉,增加了系統性風險。
“近年來國內同業存單發行量大幅增加,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銀行發行同業存單吸收資金,然后投放于同業資產,同業資產再投向標的資產。在這個鏈條中,資金在各個環節層層加杠桿,利率逐環節上升,還有可能存在期限錯配;同時,鏈條中的參與機構眾多同業套利,就會變成層層嵌套,這也是此次銀監會發文嚴查的重點。”該高管同時表示,從目前國內銀行業同業存單發行方來看,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受影響會比較大,目前這一類銀行已經占據了國內同業存單90%以上的發行份額。
在46號文中,銀監會專門提到了同業存單,要求檢查:是否通過大量發行同業存單,甚至通過自發自購、同業存單互換等方式來進行同業理財投資、委外投資、債市投資,導致期限錯配,加劇流動性風險隱患。同時,銀監會也表示,對同業業務要做實“穿透管理”,“新開展的同業投資業務不得進行多層嵌套。”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從今年監管風向來看,未來銀行要回歸本源,老老實實做傳統業務,回歸常態化,否則套利模式的風險將逐步顯現。
加強監管問責,開始“抓貓”
對于銀行業目前存在的市場亂象,銀監會不僅列出問題清單讓銀行加強自查,同時盡力彌補監管短板,加大處罰力度,“強監管、強問責”。
日前,銀監會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處罰情況。一季度銀監會共計作出行政處罰485件,罰沒金額合計1.9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1人從事銀行業工作。
從銀監會披露的處罰信息來看, 僅2017年3月29日一日,銀監會就針對票據違規操作、掩蓋不良、規避監管、亂收費用、濫用通道、違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市場亂象,作出了25件行政處罰決定,罰款金額合計4290萬元。這次處罰共懲處了17家銀行業機構,對8名責任人員分別給予警告和罰款,其中含2名機構高管。
信貸資產及相關分公司和相關人員共涉及13項行政處罰,包括違規收購個人貸款;收購金融機構非不良資產;收購不良資產未按規定通知債務人;為同業投資行為違規提供隱性擔保等。其中,平安銀行因非真實轉讓信貸資產,銷售對公非保本理財產品出具回購承諾、承諾保本,為同業投資業務提供第三方信用擔保;華夏銀行也因理財產品投資非標資產總額占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比例超過監管要求,均被開出了巨額罰單。
除了加大處罰力度,此次銀監會發文,在加強監管力度方面也作出了具體要求。除了要求全系統自查監管履職情況,同時強調問責。
5號文指出,持續監管不力、濫用職權等是監管履職亂象。如對機構盡職調查不到位,數據不真實;未按規定標準實施監管評級,人為抬高或降低機構年度評級;現場檢查不盡責,對違法違規機構和人員不問責,準入限制低于法律法規要求。
此外,針對此前部分金融產品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53號文明確提出,對于交叉性金融產品,總體原則是資金來源于誰,誰就要承擔管理責任,出了風險就要追究誰的責任;相應的監管機構也要承擔監管責任。對于資金來源于自身的資管計劃,銀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承擔起風險管控的主體責任,不能將項目調查、風險審查、投后檢查等自身風險管理職責轉交給“通道機構”。
“對于機構應查而未查、應發現而未發現、應處理而未處理和處理不到位的問題,監管機構一經發現,從嚴從重處理。”銀監會強調。
銀監會法規部主任劉福壽在發布會上向媒體表示,目前又一批違法違規行為已經立案,正處于行政處罰調查審理程序中。針對屢查屢犯、案件頻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各類亂象,銀監會將繼續加大監管處罰力度,進一步嚴厲打擊、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