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彥
航線審批繁瑣 運行成本過高 人才基建缺乏
在4月份剛剛結束的亞洲公務航空大會及展覽會(ABACE)上,據GAMA(通用航空制造商協會)數據,2016年全球噴氣公務機交付量降至2004年以來的最低值,僅為661架,而2015年的交付量為718架。
亞翔航空(ASG)最新發布的《2016年度亞太地區公務機機隊報告》顯示,中國內地在2016年取代香港,成為機隊增加量最大的市場,其機隊增量為13架。大中華地區依然是整個區域最為重要的市場,機隊總數為477架,占整個亞太市場的41%,是規模第二大的澳大利亞機隊數量的2.5倍。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雖然我國公務機在亞洲規模最大,但航線運營受限、購買運行成本過高、人才基礎設施缺乏等原因,制約著我國公務機的發展。
公務機市場增速不及三四年前
胡潤研究院認為,購買公務機的理由除了省時高效和自由靈活,“面子”問題及私密安全也是購機的重要理由。另外,快速便捷、出行舒適、個性化生活品質及潮流跟隨等,也是購買公務機時的參考方面。按企業家購買能力來講,大中華地區公務機市場應該有1900架的規模。
然而,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分會副總干事、原總參作戰部空管局副局長孫衛國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最近兩年境內市場接收公務機的速度放緩。截至2016年底,境內共有公務機264 架,占通航機隊的10.2%。
巴航工業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關東元也表示,如今中國公務機市場的增長速度還不及三四年前。
東航公務航空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延海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解釋道:“公務航空是一個對經濟發展有‘提前感知、滯后反應的產業。從飛機的預訂到交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2016年的交付數字基于前一至兩年的訂單,只能反映出上一個階段的公務機市場的情況。”孫衛國對此也予以證實:“雖然境內接收公務機速度放緩,但幾個主要機場的公務機起降量在逐步增長。”
數據顯示,2016年與前年相比,北京和上海的公務機起降量增長近3%,廣州約14%,深圳約28%,成都約72%。由此可見,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加。

2017年4月12日,上海,2017 ABACE 亞洲公務機展,本屆展會參展飛機數量達33架,涵蓋了公務機的全譜系。?
航線運營受限,飛行報批麻煩
胡潤研究院認為,過于高調是眾多富豪不買公務機的理由之一,航線申請、停放手續麻煩也是限制公務機發展的重要原因。此外,機場安檢程序與普通航班一樣,不夠便捷。
翼趣航空總經理李仙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以前一些人購買公務機是沖動消費,但現在發現,航線報批手續很麻煩,“很多人向我咨詢了以后發現,航線要提前好幾天報批,還不如去坐頭等艙。”
孫衛國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介紹:“在飛行計劃審批上,公務機主要使用民航管理的航路航線飛行,軍方對公務機的飛行限制并不大,但如使用民航管理的航路航線以外空域,很多飛行計劃要通過民航提前向軍方申請,審批時間周期長,協調難度大。”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航空航線網絡,是在上世紀70年代劃設的,由于歷史原因,目前軍民航空機場交錯分布,民航航路航線與軍航訓練空域交叉重疊、相互影響,空域結構矛盾點多。而目前國家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空域劃分、使用和管理法規標準體系,低空空域使用管理法規至今還未出臺,各個地區對低空空域劃設標準尺度掌握也不盡相同。
此外,公務機在各大城市的運輸機場要獲得起降時刻也非常困難。如北京首都機場的時刻限制,一小時內只分配兩個時刻給公務機,其他繁忙機場情況類似,上海虹橋機場白天基本不允許公務機起降。
孫衛國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建議簡化公務機運行程序,“可以利用大數據共享平臺,開展公務機網上業務申請,建立軍民航聯合審批機制,提高飛行計劃審批效率。”
起降收費國內是國外兩倍多
成本太高是導致公務機市場低迷的另一個原因。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公務機的進口稅和增值稅,加在一起近22%,而民航大飛機的進口稅費只有5%。
由于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供公務機使用的通用機場,所以公務機的起降費成本巨大。據南山公務機北京公司副總馮海軍介紹,國內機場對公務機一次起降收費都在3萬元以上,貴陽甚至達到10萬元,而國外收費基本上是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38萬元)。
孫衛國建議:“降低過高的公務機進口稅費,完善公務機市場運行政策法規,使公務機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在省會以上城市,加快建設面向公務機的通用機場,降低公務機企業運營成本。同時充分利用現有運輸機場,通過設立地面固定基地運營商和綠色通道,增加公務機停機位,簡化公務機乘機安檢程序,滿足公務機日常運行需求,增強公務航空的快捷性和可通達性,進一步激發公務機市場活力。”
巴航工業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關東元表示,三四年前,中國公務機市場每年都會以30%~40%的速度增長,但由于相關人才基礎設施缺乏,無法跟上市場增長的腳步。目前國內整個公務機的融資租賃和售后服務不夠完善,人才配套缺口較大,飛行等技術人員緊缺,空姐也需要定制化,而這些只能高價引入。
公務機市場增速放緩,跟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息息相關。據悉,國內公務機運營基地有北京首都機場、上海虹橋機場等7家,公務機維修企業則只有4家。
根據民生金融租賃和胡潤百富聯合發布的《中國公務機行業特別報告》,華東地區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民航業務最繁忙的區域之一,2016年運輸航空的旅客運量占全國總量的29%,但通用航空起降架次僅占全國的10%,公務航空起降也僅占全國的19%。
緩解這種現象,公務機專用機場的建設不可或缺。在2017ABACE上,有消息傳出上海擬規劃公務機專用機場,可能落戶青浦區。
談到中國公務機市場的未來,東航公務航空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延海認為:“目前國家已經把通用航空產業作為一個戰略產業,民航局也提出了通用航空和公共運輸要兩翼齊飛。公務航空正好可以借通用航空這個平臺大力發展公務機事業。”他呼吁,通過政府的支持來解決行業發展的矛盾,一起來提高運營能力、管理水平,以使我國公務航空市場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