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 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經濟作物,水稻在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占據重要的地位。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產量的有效提高,不僅能夠解決我國人民的飲食需要,還能有效促進我國農村經濟效益的提高。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栽培技術決定了水稻種植的產量與品質?;诖耍治鏊驹耘嗉夹g的發展以及對水稻高產造成的影響,明確了水稻栽培技術在水稻種植業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 水稻;栽培技術;高產;種子選取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07
水稻是我國單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也是我國各地均有種植的農作物。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和時代的發展,在現有的種植技術和生產環境條件下,糧食產量的增長遇到了瓶頸,人口劇增、可耕地面積不足使水稻供不應求。為解決這一問題,只有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改進水稻培育的方法對水稻高產有著十分重要影響,因此,改良創新水稻栽培技術是當前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1 水稻栽培技術的發展
1.1 水稻種子的篩選方法
在選擇水稻種植的種子時,必須制訂相對完善的種子選擇方案,從而確保水稻種植者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種植技術,實現水稻種植產業的優質與高產,從而達到甚至超過預期的目標與要求,具體方法如下。第一,相關技術人員務必重視種子自身質量的篩選,確保水稻種子在種植過程中能夠順利生長,從而實現水稻種植的最終目的[1]。第二,要以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與土壤情況為依據,從而有效提高水稻種子的應用價值,從根本上上提高水稻種子的播種率,對于種子的生長也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第三,為了有效提高水稻種植產業的經濟效益,在水稻培育的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要根據水稻的實際產量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生產栽培技術,從而顯著提升水稻的質量與產量。
1.2 水稻種子的培育技術
科學合理的水稻種子培育技術,會改善水稻的生長情況并增加最終的產量。在選擇種子栽培技術的過程中,務必要以提高水稻的產量與質量為優先。在確定種植的水稻品種以后,負責技術研發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水稻的種子進行發芽試驗,確保該品種的水稻適合在該區域種植。在發芽試驗以后,主要針對發芽率達到基本要求的種子進行培育(發芽率的要求為85%)。具體方法包括晾曬法與消毒法兩種。晾曬法的工作主要是將種子放在陽光下進行晾曬,不僅可以有效的殺死種子表面的細菌,還能使種子充分的吸收光照帶來的熱量,促進水稻種植效果的有效提高。消毒法與晾曬法不同,在晾曬的基礎上,將種子放入相關的營養藥劑中進行浸泡,從而有效的提高種子的發芽率[2]。在水稻種子發芽試驗完結后,相應的技術工作人員便需準備播種工作,從而根據相關部門要求的步驟進行水稻的播種,實現水稻栽培工作的品質與數量雙向提高,促進我國水稻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3 水稻田間培育的措施
水稻田間培育制度的制定與完善,為我國水稻產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我國水稻栽培技術的利用率,還對我國水稻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規范與依據,具體如下。
首先,田間培育制度的制定可以完善水稻種植過程中的施肥管理制度,從而確保肥料的使用過程中的效率與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在實際工作中,施肥的深度主要受插秧時間的影響,因此,插秧時間對于施肥工作的有效性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在水稻進入返青期以后,要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施加返青肥,進一步提高肥料的有效使用效率。此外,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營養的合理搭配與供應,是決定其質量與產量的關鍵。因此,在水稻生長期的肥料供應中,要充分的體現出肥料選擇與施加過程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確保水稻產量的優質與高產。
其次,在水稻栽培過程中,水分供給也是影響其質量與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為了確保水稻產量與質量的提高,在水稻栽培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水稻栽培的需要,制定相應的灌溉制度[3]。在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在制定水稻灌溉制度時,要根據水稻栽培技術以及水稻品種的特點來控制灌溉量。此外,為了防止灌溉量過大,導致水澇的產生,可以在水稻灌溉期間,準確地控制灌溉量,以免灌溉量過大導致的秧苗損傷。
最后,在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中,病蟲害始終是影響其產量與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也不例外。因此,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從事水稻種植生產的技術人員要根據水稻生長的實際情況、水稻的品種以及水稻種植區域的特點,提前制定相應的病蟲害防治預案,對可能出現的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確保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健康與高產。
2 改進水稻培育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許多人都認為,水稻質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肥料的供應以及秧苗的選取。不可否認,優質的秧苗與科學合理的施肥計劃,對水稻種植產量與質量的提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水稻培育技術對水稻高產的貢獻。由于我國城市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耕地面積將會越來越少。因此,通過提高水稻栽培技術的手段來實現水稻的高產,勢必會使水稻種植產業的經濟效益得到顯著的提高。
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水稻種植技術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國水稻種植業的品質,還能有效滿足社會與消費者的需求。與此同時,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可以從根本上上提升我國水稻的種植效果,從而顯著提高經濟效益。而水稻品種的選擇的科學性與水稻種植工作的合理性則是影響水稻高產的另一項因素。
3 結語
在實現水稻種植業優質高產的目標上,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為我國水稻種植業未來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因此,在水稻種植業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將水稻栽培技術作為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技術手段,重視水稻栽培技術在水稻種植業中的作用,促進我國水稻生產的優質與高產。
參考文獻
[1]包靈豐,林綱,趙德明,等.不同播期與收獲期對水稻灌漿期、產量及米質的影響[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7,38(2):32-37.
[2]曾小平.基于水稻超高產栽培方法技術分析[J].大科技,2016(30):206-207.
[3]游俠.瀾滄縣水稻高產創建的成效及發展思考[J].云南農業,2017(1):22-2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