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縣自2001年被納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以來,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管理的各項政策和制度,緊密結合實際,建章立制,全面推行“項目七制”監管機制,實現了由單一管理向全面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科學管理、由人為管理向制度管理的三個轉變,在項目工程建設管理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項目管理法人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從項目規劃設計、資金籌措、工程實施,始終堅持以農發辦為主體全過程負責和管理,履行項目管理法人職責。
二是項目建設招標制。整個項目工程嚴格執行項目建設招投標制。項目招標前,精心做好準備,先根據項目建設地理位置和工程造價來合理劃分標段,再提交到領導小組商定招標方案,進行公開招投標,真正做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招標工作的公正、公平、公開。
三是項目實施合同制。選定施工單位后,縣農發辦組織人員認真擬好施工合同,在合同中嚴格規定施工單位的施工時間、工程質量、工程造價,防止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以種種理由拖延工期、增加工程量,做到有據可依。
四是項目實行公示制。項目的公示是金溪縣項目管理的亮點之一,項目區域隨處可見項目公示牌、工程標示牌、工程管護公示牌,既是宣傳的重要手段,也是吸引社會監督的有效方式。
五是項目認可示范制。在全部工程開工前,搶時間做出一段高標準質量的示范工程,然后召開由各施工單位、工程管理人員、設計人員、監理人員,鄉、村干部、群眾等參加的現場觀摩會,統一施工工序、統一主要原材料、統一質量要求。
六是項目質量監理制。在施工過程中,我們要求分管工地人員和工程監理人員與施工隊同吃同住,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對部分質量不達標的工程,堅決要求返工重建,監理人員當場下發整改意見,并經主要領導簽發通報到每個標段施工單位,起到警示作用。
七是項目資金公示制。農發項目資金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必須在事前、事中、事后向項目區群眾進行公示,項目完工后,須制作能夠至少保存3年以上的簡易公示,接受群眾、社會監督。
截至目前,金溪縣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近5億元,通過對山、水、田、林、路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經營項目的實施,在項目區內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江西省金溪縣財政局楊阿三黃建國供稿)
責任編輯: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