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強++羅文富
摘 要:隨著高職體育教育質量評估改革的進程,高職體育教育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建立和完善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機制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對確保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為培養符合社會市場需求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有著重要指導作用。
關 鍵 詞:高職體育 教學監控 教學評價
1、前言
我國高職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質量監控和評價面臨著新形勢、新變化。而傳統體育教學管理體制下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又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理念.構建多元立體質量評價體系。充分調動體育教師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將是大勢所趨。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可以診斷與更正教學過程的偏差,改進教學工作,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現有高職體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機制的基礎上,結合質量監控管理與評價的理論,分析現有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機制的問題,剖析其問題原因,建立一個科學、規范、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機制。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云南省高職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評價。
2.2研究方法:查閱文獻資料法,閱讀了有關體育教學質量、教學評價機制一些文獻資料。
3、結果與分析
3.1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體系
“以體能和運動技能為評價的主體”這是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的首先考慮因數,其他的評價是輔助是補充。我們的評價方法也應由絕對評價向相對評價轉變;由只重結果評價向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轉變;由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轉變。
第一,教師應該對體育學習評價的理論進行系統的梳理,明確各種評價目的、意義、功能、特點、內容、形式以及局限,充分發揮體育學習評價的作用。 第二,要適當強化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的統一性,特別要加強對“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評定的標準與方法”的研究,建立起一個既有統一性又有靈活性的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評價體系,建立具體明確的“體能”和“主要運動技能”的評價指標與標準。第三,在正確理解“關注個體差異”本質的基礎上,深入探討科學合理與行之有效的“因材施教”評價學生體育學習的對策與方法。第四,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為基礎,在高職體育教學中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做輔助練習。總之,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新的評價觀,使評價標準呈現多元性,并注意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與其他同學,并處理好教師與學生評價、能力與情感評價等方面的結合,以發展的眼光去科學評價學生的成績。
3.2 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評價體系
開展由學生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的原因在于學生是教師教學的直接接受者和被影響者。高校中的學生已是成人,認知水平已能夠做出獨立判斷,所以學生理所當然地有對教師評價的權利和能力。 研究者認為,在學校教育中使用學生評教有它基本的三個假定:(1)學生有能力針對和教師教學效能相關的因素做一個公平的評價;(2) 面對不同有關教師教學效能的因素時,學生能了解自己對不同因素給與相對重要的判定;(3)對整個評鑒而言,學生之間評分的一致性非常高。學生評教能夠實施的原因也正是學生評教能促進教師教學發展的依據。
盡管教師教學評價除了學生評教之外還有諸如同行評教和領導干部評教等第三方評教,但第三方評教主體由于時間精力有限,通常只基于一次聽課經驗就對被評教師的教學做出判斷。如果沒有很好地組織,教師被評價的機會并不多,而且反饋有限,學校很難在數據不足的情況下對教師教學的好壞做出判斷。學生評教卻不同,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有足夠的互動和適應的機會,任何一門課、任何一位教師都有足夠的評價者,因此可以獲得足夠的數據。互動博弈次數充分和評價者數量充分兩種因素共同作用有助于減少學生評價的片面和偏見,避免評價結果的極端化,能夠得到相對公平合理的結果。總而言之,由于學生評教的相對公平性和可信賴性,學生評教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發展的依據。
在評教結果的反饋環節,不能僅僅提供一個最終評教結果,讓教師無能為力地等待獎勵或懲罰。相反,要避免這一點必須使指標體系合理化,設置具體的項目,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使被反饋老師知道薄弱環節所在。評價指標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保證了評價內容的完整性和結果的針對性、可用性。這種評價結果對于教師教學改進無疑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3.3 高職院校上級對體育教師的評價體系
體育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學校教師的教學應是富有創造性的活動,其創造性發揮的基礎是全面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進行教學階段評價。為使教師達到這一要求,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是多方面的,不應僅局限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對教師的評價應是全面的,主要應從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和對教師素質的評價兩個方面。教師評價的標準是從職業道德、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科研能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幾方面綜合進行評價。
(一)職業道德評價標準應基于對教育事業的進取心、職業熱情程度;對學生的愛心、公正程度;對教師自身的正直誠實性、健康心態情況進行評價。
(二)學科知識:是否正確掌握學科知識中的有關概念、定理等;能否靈活應用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是否了解教學的最新動態和發展;是否熟悉教學的基本體例;是否能將學科知識與實際問題相聯系;能否順著學生的思路探究問題并準確判斷該思路的可行性。
(三)教學能力: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評價標準:教師是否將學科知識通過精心計劃、有趣兒而又有效地教學方式教給學生;又能夠通過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持續而有效地掌握學生的進步情況,準確找到學生學習學科問題的“閃光點”,并能采取有效的和創新的措施來鞏固評價的成果;是否擁有出色的學生管理技能,形成良好的紀律,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起融洽的、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的、自然的、無隔閡的師生交往,贏得學生的尊敬,激勵學生超越自我。
(四)文化素養、科研能力評價標準:教師應具有熱愛學習、獲取新知識的強烈愿望,能自如地應付日常生活的需要,并可靈活地在各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熱愛祖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文明禮儀水平,豐富的非學科知識和良好的人品。
3.4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同行和自我評價體系
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以他評為主要的方法,才能給教師提那個改進建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即時性評價是最直接,可以激勵和促進體育教師不斷的追求進步與發展,運用恰當的評價理論和評價形式。即時性評價也可以有領導,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如果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反饋信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使用上各有優劣。經評價的結論和建議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定量評價則強調量化,以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我們必須緊緊地圍繞課程改革的方向、同行或專家,還可以進行定量評價,但能給教師提出建設性意見,即時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陳衛華,竇麗.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簡介[J]中國學校體育.2006.1P46-47
*文章來源:云南省教育廳高職高專教育分會課題
作者簡介:
1.楊明強(1967-),副教授,云南工商學院體育競技與管理系教師,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與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