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摘 要: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歸于生活。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任何一個教學知識點都是從已有的生活實際中提取而來的,又服務于生活。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加快,生活化教學理念提上了日程,它強調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能力以及生活經驗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針對生活化教學理念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簡要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新課程背景下,極力倡導學習應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具體的形象事物出發,主動去認識數學,去感知數學,進而主動去學習數學,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那么,如何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活化,將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化,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對于我們生活實際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對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生活化理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深入,傳統教育下“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不符合現代教育教學要求,但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絲毫不顧及學生的學習感受與學習體驗,更別提數學學習興趣。可見,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已迫在眉睫。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應當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聯系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事物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其自覺走入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以此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的,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與建設者。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與生活經驗有限,而數學又是一門抽象性與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如果單純地傳授相關的數學知識,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未免過于晦澀難懂。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知識概念,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教學“元、角、分”一節時,由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購物、交水電費,或是外出旅游,都會用到人民幣,可以說,它是保障我們日常生活正常運行與交流的載體與憑借。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進行生活化情境的創設:
師:“同學們,相信大家都有過購物的經驗,那同學們能夠告訴老師你們是用什么來購物的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錢”。師:“沒錯,那么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同學們,如果你去一家商店購買一枝鉛筆,鉛筆的售價為2.5元,由于你沒有零錢,身上只有一張五元的鈔票,請問店家需要找你多少零錢?”由于學生經常去商店購買相關的文具用品,對這些問題已非常熟悉,于是能立馬給出答案,但很少有學生能夠真正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這一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利于學生深入地了解這一部分的相關知識,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加強生活化實踐,注重實踐體驗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好動、好玩,喜歡自己動手實踐。因此,在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這一特性,設置相應的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讓學生能在具體的動手實踐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并提升學習樂趣,從而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動手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軸對稱”一節時,教師可以采用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進行教學,在傳授相關的數學知識之后,可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剪刀按照書上的步驟以及教師的要求進行裁剪。這樣一來,不僅有力地弘揚了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文化,還有助于在具體的動手實踐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與理解,讓其積極參與,從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或者生活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加強學生的生活化實踐,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生活化教學理念不僅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可接受能力,有針對性、有計劃性地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喚起其數學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陸偉.小學數學教學之我見[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2(Z2).
[2]華毛措.試論如何讓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我見[J].教育,2016(8).
[3]崔治洪.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我見[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