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謙
新課標也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意識和集體的觀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同時還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分別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但是如果合作學習把握的不好,將是低效率的甚至是無效率的。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進行合作學習,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見解。
一、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1.合作組的大小
合作組的大小要根據學習任務,學習資料和班級總人數來確定。有的可以事先安排好小組,確定好人數,如口語交際課;有的可以在課堂上即時編組,實行開放,自由組合,人數不定,如作文課;有的可以將整個班分成兩組進行對弈式或辯論式學習,如交聯的,矛盾的學習內容閱讀課。合作組的人數至少而精,人數盡可能均等,但在編組時要注意學生各自的學習方法,個性以及學習態度。
2.合作組的搭配
由于學生的個性,態度,基礎,水平等的不同,班級學習的差異始終是存在的,男生與女生,優生與差生,善言的與寡言的,好動的與文靜的等等的搭配要跟平時的座位編排相結合,一般的合作組以座位的前后四人為主要形式特殊合作時可即時調節,實行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樣即可保持合作組在一段時間內的相對穩定性,以便合作成員的互相熟悉,開始良性運作。
3.合作組內的分工
合作組成員以各自明確的分工互助性地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必須要讓學生明白自己在組內擔任什么責任或角色。按四人小組為例,一般可以分工為引導小組活動,分配發言機會,確保共同任務按時完成的組織員;分發小組練習材料,記錄小組合作結果的記錄員;把小組意見匯總,進行課堂交流的報告員和檢查小組中每個成員的掌握程度的檢查員。這樣的分工可以每兩周輪換一次,使學生都能擔任每個角色,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強化,開成一定的“對話,共事,傾聽”等合作技能,達到合作學習的有效。
二、合作學習講究策略
從課堂教學設計來看,合作學習是與班級教學、個別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需要整體設計的,一般不單獨使用。
1.“由上而下”策略
這一策略的運用是先進行班級教學再進行個別學習,先由教師教,再由學生學,它主要適用于教學難度較大的理論性很強的學習內容。如《臺灣蝴蝶甲天下》一文,當學生學習課文明白了臺灣蝴蝶甲天下是因為它的珍奇,繁多!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珍奇隊”,“繁多隊”分頭合作學習。“珍奇隊”的學習任務是思考:臺灣蝴蝶珍奇在哪里?并選擇最喜歡的一種蝴蝶進行自述,說說“我”的名字的由來,讓大家感受到“我”的珍奇;“繁多隊”的學習任務是思考群蝶飛舞是一種怎么樣的景象?并要用朗讀來表現,還能背幾句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合作學習安排在教師面向班級精講以后的環節,有利于合作方向的明確和合作技能的指導,使學習任務快速達成。
2.“由下而上”策略
這一策略的運用思路正好與前一策略相反,它是先進行個別學習后進行班級教學,先學生學后教師教,主要適用于具體操作的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如《赤壁之戰》一文,學生對三國人物比較熟悉,一開始就可以提出學習的任務是:如何要你來講這篇課文,你準備怎么講?接著讓學生自動分組“集體備課”,去收集相關的資料。讓合作學習置于起始環節,有利于在實踐中摸索,在具體操作中得到結論,這種成為學生主動需求和自覺行為的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2.“橫向聯系”策略
這一策略是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進行操作的活動。合作學習的實施離不開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對話,而相互對話、相互交流的類型是很多的,可以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可以是老師、學生與計算機之間的合作。在這相互對話、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起著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高密度地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情感和社會意識,幫助學生通過共同工作來實踐社會技能。
三、合作活動形式多樣
1.游戲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游戲是認識的興趣和情感的興趣之間的一種緩沖地區。組織一些小組合作的數學游戲,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不僅可促使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識,也可以發展學生的靈敏性,積極思維的心向。
2.操作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俗話說:“眼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思維的基礎和源泉,是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良好方法。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根據教材內容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根據學具操作參與知識形成過程,培養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3.探究學習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內完成探究性學習任務時,一般都離不開組內合作,探究學習有賴于合作形式;合作學習的真正價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夠并且應該整合起來。小組合作研究能使學生“好學”、“樂學”,激發積極進取精神,從情感上保證探究學習的質量,反過來,探究學習又能加深合作情感,使人與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廣闊的時空中進行,從而提高合作廣泛性。
四、合作學習有效評價
評價是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積極的評價更能促進學生間的有效合作。有效的評價應該體現在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以“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個人對小組的貢獻”“是否達到建構意義的要求”等為評價內容,采取學生個人自評、小組成員互評和老師指評等形式,對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學習態度,創新、收集與處理信息、動手的能力,人際交往和合作精神,成果的表達等等進行全方位綜合性的評價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后,不但要讓小組交流學習結果,還要交流組員之間的合作情況,老師在評價時也要重視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真正讓學生懂得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總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過程;合作學習的最大優勢不但在教學中實現了參與對象的全面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合作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追尋華而不實的課堂氛圍而做,最主要的意義在于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體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交住的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展,由學會共同學習向將來學會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廣闊的領域發展。因此,還需要我們對合作學習進行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努力研究,使之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