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光
【摘 要】隨著幼兒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傳統幼兒教育中單純技能型的唱歌、游戲變得更有教育性和目的性。不再將認字、背詩、算數等灌輸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點,而把激發幼兒心理發育、綜合能力和社會性培養作為重點。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教學;教學基礎;開展模式
一、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的必要性
針對幼兒特定的年齡和身心狀態,游戲教學是幼兒教育最有效也是最科學的方式。幼兒通過參與游戲,能夠激發幼兒對自身的認識、對社會中其他個體的認識、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研究表明,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尊崇天性是教育的主旨,通過游戲教學能夠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具備探究能力、創造能力。游戲教學更能將注意力薄弱的幼兒吸引,使幼兒在游戲中充分模仿,將其表現欲望充分釋放,在玩中學習,獲得快樂的同時達到教育目的。
二、幼兒教育游戲教學的開展基礎
(一)創設游戲教學氛圍
幼兒游戲教學首先要創設游戲教學氛圍,根據幼兒思維形象具體化的特征,創設鮮明、生動的形象吸引幼兒注意力,例如幼兒熟知的米老鼠、唐老鴨、熊出沒中熊大、熊二的形象,使幼兒能迅速進入游戲氛圍,幼兒的角色轉換無縫化。根據筆者教學實踐摸索,可將游戲教學氛圍分為兩類。其一是角色扮演,讓幼兒扮演游戲角色,在游戲情境中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是游戲氛圍更加突出,也能使科學教學、常識教學和認知教學在良好的游戲氛圍中進行;另一類是創設第三方游戲氛圍,就是將大發明家、大思想家的典型故事創設為游戲情境,讓幼兒在了解這些為社會做為偉大貢獻的人的生平背景和奇聞軼事,激發幼兒探索興趣,使其社會性更加完善。
(二)打造游戲教學環境
游戲教學不是盲目的帶著幼兒去做游戲,而是具有目的性的教學。所以對在游戲教學設計時要格外重視對環境的打造。游戲環境的打造是游戲教學效果高低的保證,因為幼兒是否能夠融入游戲、樂于參與游戲,環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游戲環境的打造中,可以將戶外教育區域、教室、公共區域重點設計,對色彩、空間結構、圖案等環境設計元素進行專業分析,進行布置。例如筆者所在園區,將愛迪生的故事作為一周游戲主題,可將愛迪生的圖片、其發明的電燈等物品進行展示,在這樣的互動、開發環境中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的好奇心、探索需求得到滿足,讓幼兒主動學習,提高教育效果。
三、開展游戲教學
(一)區域科學游戲
區域科學游戲是幼兒游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放性和自主性能讓幼兒在游戲中接觸科學小實驗,學習科學常識。就區域科學游戲的設計而言,可以每天安排,教師通過區分幼兒年齡,設置若干個不同的科學游戲供幼兒選擇,同時大中小班的幼兒又能在科學游戲中相互交流。這樣不僅使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還能使游戲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二)創立游戲主題
創立游戲主題是幼兒游戲教學的一大法寶。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可以由教師引導,經常性地以幼兒熟知的游戲方式、動漫角色扮演等進行,另一方面可以則是大型游戲主題活動。例如邀請幼兒家長參與游戲,在筆者教學實踐中,曾經邀請家長舉辦“親子實驗課堂”,讓父母參與科學實驗,使家長與幼兒之間充分互動,不僅增進與幼兒感情,也是游戲教學形式得到了擴充。又如“環保時裝秀”可以激發孩子們分類收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開發瓶子、紙盒、包裝袋、報紙等系列,進行創意服裝制作,并大膽展示。還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發揮家長的特長,邀請他們當“游戲科學博士”,和孩子共同探究、游戲。
(三)拓展游戲空間
幼兒游戲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幼兒園區域內,可以由幼兒園組織外出游戲活動,拓展游戲空間。例如參觀牛奶廠,了解奶牛的養殖方法,機器擠奶、牛奶消毒、牛奶包裝等方法。再如春夏時節去植物園參觀,可以看到各種植物的形態,觀察各種昆蟲的特征。外出參觀活動可以大大拓展幼兒的視野,使幼兒看到更多幼兒園以外的科學現象,既增長科學知識,又豐富生活經驗,更重要的是讓幼兒有了更多的體驗。
四、游戲化教育評價的開展
游戲教學之所以稱為教學,正是其符合教學活動的每一點要素。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游戲教學評價不同于其他教學評價可以量化,游戲教學評價重視對幼兒游戲參與度的關注,對幼兒綜合能力、思維創作力和社會性提升的關注。筆者及同事在游戲評價中摸索出“通行證”評價方法,即幼兒參加游戲后教師會在其通行證上蓋上主題不同的印章,一方面這也是游戲教學的一部分,能引起幼兒注意。另一方面,印章的數量和種類便于教師進行教學檢查和反思,不同類型的游戲參與度更可以參考多元智能理論進行評判,為幼兒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游戲化的評價讓評價更加簡單、直接、具體,也能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
五、小結
作為幼兒教師,要充分理解并靈活運用游戲教學。針對幼兒特征,開展以游戲教育為主體的教育活動,拓展幼兒視野,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