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嬌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包辦課堂,在課堂上唱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一直是課堂教學所摒棄的不良行為。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行為已經遭到聲討。學生回歸課堂的主體地位,參與課堂教學,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已經成為高效課堂的共識。高效的課堂可以比作知識的超市。學生帶著激情進入課堂,教師要放手課堂,不必包辦得過多,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獲取知識的場所,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有人說上課好比是種菜,老師就是看菜園子的,菜種播下去了,就讓他們自由的生長了,老師的工作就是除除草澆澆水。其實不然,課堂教學不是教師的獨角戲,當然也不是學生的獨角戲。一個高效的課堂就是要由教師傳授知識,組織教學的高效到學生參與課堂,掌握知識的高效,最后落實到教學效果的高效。因此打造高效課堂,就要落實教師教的高效和學生學的高效并舉,單獨強調哪一方面都是不行的。那么高效課堂如何實現呢?淺談幾點看法。
一、高效設計教學內容。
全面、細致、深入地研讀教材以及相關的一些教輔材料,準確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等教學資源進行加工和整合,從而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理清教學思路,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方向和最終的落腳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最終要體現在教學目標的落實上。因此,在課堂目標的確定必須要圍繞能夠全面體現“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要求。反對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以及忽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托,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依靠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相關的教輔資料。要做到“三精講、三不講”即: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的歸納總結精講,重點難點精講;學生已掌握的內容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要突出教學重點,重點的內容要重點講,無需面面俱到。以上這些工作需要教師在課下備課的環節中完成。
二、高效設計課堂環節,優化課堂結構。
在大的環節上,展示目標,實施教學,檢測反饋,小結達標,這些關鍵環節不能少。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努力完善自學、精講、探究、合作、檢測、反饋。教學環節必須要做到設置科學合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必須做到緊湊有序,不拖沓,不斷流。課堂上,教師不應陶醉于個人的精彩表演與展示,而應想方設法的引導學生通過說一說、做一做、寫一寫、聽一聽、看一看、議一議、試一試、嘗一嘗、練一練、摸一摸、想一想、演一演等多種活動方式,經歷學習過程,強化學習記憶。以活動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
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發展為主旨的要求的原則。每個環節緊緊圍繞著既定的教務任務和教學目標,做到結構合理,任務明確,轟動充分,調控有序,收放自如,時間安排恰當自如。實現課堂的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高效益的目標。要做到老師啟發、講解、總結歸納的實時,適度;學生討論,探究,合作等活動適時適度,緊湊有序;教師講解,學生自學,還有師生互動都要體現高效率。
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照顧個別差異,要把集體教學與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與特長都能充分的發展。鼓勵冒尖,允許落后,關注全體,因人而異。比如,作業多布置選做題,教學目標的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都體現彈性,每一個層次的教學設計符合層次學生的學習現狀,等等。
要堅持備整冊書、設計單元教案,教學要求應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原則分成合理的層次,然后分層漸進。若發現缺漏則及時補救,培養學生系統學習的習慣。
三、高效使用教學手段和方法。
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一些學科的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的使用,演示實驗,多媒體及展臺的使用,將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但是這些教學手段的使用必須實時適度,不能濫用。如有些老師把多媒體幻燈片代替了板書,一張片子一張片子的放,就像過電影一樣,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到頭來弄得熱熱鬧鬧,學生卻什么也沒學到,浪費力氣浪費感情,沒有任何效果。再如小組合作學習,必須要加強管理,不能放了羊,做到小組人人都參與,合作探究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
第四、要做到高效的課堂,教師必須具備以下能力。
首先,要有豐富的知識功底。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熟練地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掌握一些其他的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天文地理知識、現代教育技術知識、新課改理論知識以及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產生一些新鮮事物等。“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這句話已經不適應目前信息高速發達的現實了。應該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片海洋”。豐富的知識是征服學生的法寶,有了豐富的知識才能駕馭學生,才能高效的引領課堂。其次 ,有靈活的掌控課堂的能力。一節課若要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師對自己的陣地--課堂必須要做到全面的掌控,做好課堂的操盤手,把握好方向。坐鎮課堂,鎮靜自若,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再有,要有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傳授知識,主要是通過語言,文字符號對各種實物、模型、圖像等的闡釋來進行的。俗話說:教師是靠嘴皮子吃飯的。幽默、詼諧、美妙、激情的語言可以感染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而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更重要的是處理教材的能力。靈活地處理教材,能把難懂的知識變得好懂了,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把凌亂的知識條理化,把大量的知識規律化,便于學生學習,易于學生掌握,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打造高效課堂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還要不斷學習,繼續走在課改的前沿。讓高效的課堂立足課堂卻不囿于課堂,基于教材卻不為之所困,讓高效課堂是充滿藝術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