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恩
【摘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學習,這是新課程改革下各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只重視史實識記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讓學生學會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意識
現代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質疑,能夠提出更多的問題。這樣,學生的認知過程才能成為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當前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是讓學生機械地記憶歷史史實,而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歷史眼光與歷史思維來進行剖析,以發現更多的問題,這樣的歷史教學才能成為有效的教學。那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提問呢?對此,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營造民主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問
課堂上學生之所以提問少,不是因為沒有問題,而是畏于教師的權威,有問題不敢提問。雖說此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他們往往擔心提問過于膚淺,而不敢提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總是習慣于用一種“判官式”的邏輯,只用對與錯、是與非去評價學生的問題和答案,嚴格地將學生的思維限定在教材或教師所預定的思維之內,使學生畏于教師的權威而不敢提問。久而久之,課堂上學生的提問之聲也就越來越少。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而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教師要尊重學生,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二、創設有效教學情境,讓學生會問
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注重教師講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剝奪了學生思考與提問的權利,使學生處于機械接受的地位。這是典型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導致學生不愛問,也不會問。為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豐富而有效的教學情境,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得學生以主體身份來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這樣,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在教師的相機誘導與啟發下,就會產生很多的問題,從而有問題可問,真正學會提問。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直觀情境
圖片是重要的承載歷史信息的載體。現行教材圖文并茂,圖片占有很大的比例,傳達著許多文字所不能傳達的信息。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圖片的重要功效,充分利用多媒體不受時空限制、表現效果強的特點,運用教材插圖、歷史圖片、地圖、影視劇片斷等來為學生創設豐富而直觀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激情,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狀態中,讓學生產生更多的疑問,進而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參與到教學中來。
(二)聯系學生生活創設生活情境
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學科教學與現實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要善于在現實生活與學科教學之間找到切合點,將抽象的知識寓于直觀而豐富的現實生活之中,以帶給學生親切感與熟悉感。這樣既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參與熱情,同時又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展開學習。這樣的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又是運用的過程,是一個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的過程。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會處于最為積極活躍狀態,學生會不斷產生新的看法與見解,教師要加以疏導,消除學生不知道如何提問、不知道提什么問題的疑慮,使得學生產生更多的問題,真正學會提問。
(三)加強知識內在聯系,創設對比情境
教師要整體把握教材,對各知識點全面了解,利用各章節間的內在聯系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比較、聯想、對比等方式來展開自主學習,這樣更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這不失為增強學生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建立科學評價機制,讓學生樂問
評價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終結,而是學生認知活動的新起點。科學的評價可以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享受提問所帶來的樂趣,同時又能使學生客觀看待自己,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評價的重要功效,讓學生樂于提問。
一是關注問題本身的價值,更加關注學生思考全過程。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是與非、對與錯來評判,因為這樣的評價并沒有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學情,會打擊大部分學生提問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逐漸喪失提問的動力與學習的激情。所以,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本身的價值,更要關注學生提出問題的整個思維過程。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不要急于評價,而要多追問,通過追問讓學生將整個思維過程暴露出來。這樣更能深化學生的認知,拓寬學生的思維。
二是實施賞識教育,激勵學生前進。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提問的過程也是如此。教師要堅持表揚與批評并進,以賞識為主的激勵性評價原則,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只是極其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學生必要的表揚與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學習的樂趣。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很膚淺甚至是錯誤的,我們也不可以武斷地加以否定,而要首先肯定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讓學生自己意識到所提出問題的局限性,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與誘導下進行深入思考,再次提出問題。
總之,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會問、樂問是我們教學的重要目標。我們要將這一目標深入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從點滴做起,逐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大膽地提問,真正地享受提問所帶來的樂趣,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