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晶晶
【摘 要】輿論監督是我國對政府管理的一種重要途徑,在反腐倡廉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當前,輿論監督在我國政府的監督機制中的地位正逐步上升,監督作用正逐步加強。本文通過對輿論監督的劃分(社會輿論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網絡輿論監督) 來闡述輿論監督是怎樣在政府管理、反腐倡廉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中發揮作用的。
【關鍵詞】輿論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網絡輿論監督
隨著眾媒體時代的到來,輿論監督越來越彰顯出巨大的影響力,直接影響著政府管理。法國思想家、社會學家孟德斯鳩曾說:“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走向腐敗”。輿論監督影響面廣、威懾力大、群眾關注度高,容易形成輿論壓力,能有效地促進政府不斷改進工作,完善工作。我們黨歷來非常重視輿論監督工作。鄧小平同志提出:“共產黨要接受監督”,隨著輿論監督的機制的不斷完善,輿論監督在化解社會矛盾、純潔干部作風、推進政府工作、消除腐敗現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更加明顯。因此,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更能有效地促進中國特色和諧社會建設。
一、輿論監督的定義
輿論監督廣義上是指公民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通過社會輿論對權力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活動實行的檢察和督促。表現為言論自由權、結社權、知情權、對政府機構或官員濫用權力等不當行為進行舉報、檢舉和控告的權利。輿論監督也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一種方式。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人民依據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輿論監督就是通過對事務的評價、建議、批評,明辨是非、伸張正義,影響事務發展進程,從而實現對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的管理。
二、輿論監督的分類
輿論監督又劃分為:社會輿論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網絡輿論監督。
(一)社會輿論監督對政府管理的影響
社會輿論監督是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管理國家事務的重要形式,是社會主義民主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具體表現。社會各界人民團體、群眾組織、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以及新聞輿論單位依法享有廣泛的監督權,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認真聽取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注意社會影響,認真接受人民監督。
社會輿論監督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1.直接向各級行政機關提出詢問、要求、批評和建議。有關行政機關要認真聽取,給予答復,不得借故推諉、回避。這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一項具體措施,也是調動社會各界參政議政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2.申訴、控告和檢舉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申訴、控告和檢舉是人民群眾監督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有效方式,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通過這種強有力的監督,對于督促國家行政機關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社會輿論的宣傳、“曝光”等形式,可以充分弘揚正氣,揭露腐敗、瀆職等行為,從而較好的協助國家行政機關對照自身檢查問題,可以對行政人員當中有可能做出錯誤行政行為選擇的人形成一種強大的威懾力量,有效地制約行政權力濫用。
(二)新聞輿論監督對政府管理的影響
新聞輿論監督的實質是將國家事務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將黨和政府的工作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將從事國家管理的公民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它是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力的有效形式。
新聞輿論監督隨時對國家黨政機關、立法執法部門、社會團體及公職人員的決策行為和公務活動進行了解和評論(批評、咨詢或提出建議),并對社會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規范行為所實施的一種公眾監督,以此來影響有關權利組織或決策人物的一種社會現象。主要是讓廣大群眾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和重大決策的形成和執行,以保證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保護公共利益。在形式上則可以有讀者來信、來電、介紹有爭議的情況供民眾討論、交流不同的觀點等。其輿論監督的特點是獨立性、公開性、廣泛性。
新聞輿論監督是公民通過新聞媒介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監督,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都必須置于監督之中。輿論監督既是監督公共權力、遏制權力腐敗的“利劍”,又是保障公民權利免受侵犯的“盾牌”。因為我們的新聞宣傳以黨性為原則,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因而人民的建議、呼聲、要求等愿望上升為法律就成為可能。
由于這種監督的公眾性和輿論性,從而使這種監督蘊含著強烈的正義感,這便是公理,使輿論監督發出強大的社會力量,對被監督者有一種無形的精神上的強制性,從而達到激濁揚清,伸張正義,主持公道的效果。
(三)網絡輿論監督及其對政府管理的影響
網絡輿論監督是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輿論監督方式,它是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發帖、博客、論壇等形式,網民對一定的社會事件或是權力行使者的行為和言行進行監督,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追求真理和真相的過程,切實保障人們知情權和監督權的結果。
被網民監督到“抽天價煙”、“戴天價表”的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原局長周久耕被“雙開”。此外還有“封口費”事件、公務員“出國考察門”事件……這些事件都因為網絡的監督而發生了急劇轉向,問題解決進入了快速通道。網絡輿論監督向人們展示了從未有過的力量。
網絡輿論監督日益成為現在輿論監督的有效形式和首選方式,它是使民意上達的直接渠道和捷徑,在傳遞建議和傳達意見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注重網絡輿論監督的作用,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其不斷健全和完善。同時,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和匿名性的特點,所以在輿論監督的過程中政府應該進行積極的輿論引導,使網絡輿論監督更加地和諧完善。
綜上所述,社會輿論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網絡輿論監督三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通過社會輿論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網絡輿論監督三種方式相結合,“三管齊下”才能保證政府權力的正確行使,使政府的決策更加科學化、民主化、合理化。才能使和諧社會的構建向前走的更加平穩!
【參考文獻】
[1]陳力丹《輿論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0-08
[2]康蔭 《新聞輿論學要略》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991-11
[3]林語堂《中國新聞輿論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01
[4]陳鵬、王研《“躲貓貓”事件必須有人被問責》新華時評新華網昆明2009年2月22日電
[5]雷柯《謝新洲:應充分發揮網絡輿論監督作用》 新華網新華教育2009年3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