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紫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文化強國的精神基石,是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道德標向。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最新概括,塑造了時代的精神氣質,這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最高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為此,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想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進而發揮作用,就必須注重基層文化建設,特別是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推動形成有利于弘揚社會主流核心價值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才能有力的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民群眾中落地生根。
現從鄉村基層中農村文化、校園文化、機關文化、企業文化和廉政文化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農村文化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
我國有面積廣大的農村地區和為數眾多的農民,農村文化建設直接影響著我國文明風尚的形成。現實中迫切需要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適應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各地逐年加大了“農村文化大院”建設力度,通過政策扶持、表彰獎勵等多種方式,推進各鎮村開展“農村文化大院”建設。通過各種文藝節目,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真善美和諧發展的正能量。健康時尚成為引領農民生活的新理念,極大促進了鄉風文明的好轉。
但筆者還認為農村新鄉賢應及早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引領者。鄉賢作為一個階層,在鄉村社會實踐儒家的“進亦憂,退亦憂”的理念,傳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維系著傳統中國鄉村社會秩序。他們在地方上熱心公益,保家衛國,造福一方;推行以儒家為主的社會價值觀,維護鄉村社會秩序的穩定。在鄉賢的身上,集中體現了“友善”、“真誠”、“敬業”、“愛國”等傳統美德,完全可以看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引領者。地方政府應該在廣大鄉村提倡新鄉賢,讓地方的有志之士、有為之士都納入到新鄉賢的群體中來,樹立典型,媒體應加大對于近年來涌現出來的新鄉賢的報道,充分發掘他們與傳統鄉賢之間的聯系充分認識到新鄉賢所體現出來的品質直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聯。我們相信,新鄉賢文化的弘揚有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新鄉賢的嘉言懿行能夠像古代的鄉賢一樣垂范鄉里,涵育文明鄉風,并進一步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
借新鄉賢治理鄉村,是化解當下“三農”問題,“留住鄉愁”的重要路徑。隨著近些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許多鄉村文化精英也走出農村,定居城市,使得村落被遺棄空置。同時,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也很少再返回家鄉。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積極倡導鄉賢文化了。應該說,新鄉賢的主體范圍更加寬泛了,包括鄉村干部、文人學者、退休官員、企業家、科技工作者、海外華人華僑等。他們視野開闊,資源廣泛,如能返回故鄉,或以自己畢生所集聚的能力奉獻家鄉建設,反哺故園,對于當下三農問題的解決,確實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關乎個體的高尚人格,更關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感召力。總之,農村推出新鄉賢,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舉措。
二、校園文化引領育人環境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中小學校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和窗口,加強校園文化,不僅可以為廣大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生活、工作環境,陶冶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師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過學校輻射社會、示范家庭,積極推動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抵御各種消極、頹廢文化對學生的侵襲,確保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提升校園文化內涵,應建設隊伍以德立身。必須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要求廣大教師立足本職耕耘,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為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許多地方開展的“爭當學生最喜愛的老師”主題教育活動,“最美老師”評選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廣大教師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鼓舞教育人的信心,凝聚教育人的人心,增添教育的正能量。
校園環境應寓教于“美”。雕塑、文化設施、綠地,鮮花、廣場的設計、報欄和櫥窗等布置都需體現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 學校環境的凈化、美化、綠化、校風校貌,“寢室文化”、“食堂文化”。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藝術節、美術展以及學校向社區文化延伸等要顯示出學校“探索、追求、創新”個性。 校園文化是學校隱性的課程,對學生成長大到理想道德,個性品德,小到行為習慣,言談舉止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教育現代化建設為主題,啟動實施“美麗校園”文化工程,在推動教育向著“校園美、師生美、和諧美,均衡化、優質化、現代化”方向上邁出堅實步伐。文化內涵應積極向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和學校的辦學追求等張貼或書寫上墻,努力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師生日常行為中的滲透與內化。
文化教育活動,應扎根學生心靈。開展系列比賽活動,體驗中國夢。通過比賽,大力弘揚“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尋訪身邊的最美人物、最美故事、最美精神,用聲音記錄美,用語言歌頌美,用演講詮釋美,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另外組織廣大少年兒童挖掘身邊榜樣,講述自己親歷親見、感知感悟的故事,引導廣大少年兒童講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牢固樹立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價值追求,體驗“中國夢”。
三、機關文化引領服務水平提高。
如何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公認和引領,化為衣食住行、形影不離、無所不用的興國之魂。每一位機關工作人員責任重大,應該自覺擔當。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農村基層單位人員是黨委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是先進文化的方向引導人,是核心價值觀的首要示范人。加強機關文化建設,實現文化大同,自覺擔負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是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的精神小康”的根本要求。
加強機關文化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源。其中以“仁、德、禮、法、化、和”為主導,自古以來,被人民大眾普遍認知,從皇家書院至庶民講堂,得以天下普及。“仁”,是指人與人之間要相愛;“德”,是指正直善良;“禮”,是指禮節儀表;“法”,是指活動規范;“化”,是指化解轉化;“和”,是指和氣和睦。這種古代樸素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內涵,總是引領人們自覺的向善向美。
加強機關文化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機關主題文化活動。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愿景,美麗中國,不僅是自然環境和物質生活上的美麗,更是人們工作環境和精神世界上的美麗。在機關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融入活動之中,展示行業精英風采,推動行業文明建設,營造行業文化氛圍,倡導公共價值標準,達到先進文化的相互促進、相互滲透,必將為社會祥和、道德提升、文明傳播及誠信建設構建寬松的人文環境。為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創造渾厚的政治氛圍和輿論氛圍。
加強機關文化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樹立樸素價值觀和樸素道德觀。樸素價值觀是高尚價值觀的基礎。只要你為身邊的同志帶來了開心、進取、利益、幸福,只要你為周邊的環境帶來了和諧、品位、精神、方向,那么你人生的價值就已經實現。樸素道德觀是跨時代、跨國界的永恒主題,在機關領域內,普及“仁愛、敬孝、誠信、感恩、包容、和睦”,為主導的道德情操,根植每一名機關工作人員的心靈血脈,不僅為核心價值觀的培養,筑牢道德基石,而且為家庭、社會踐行核心價值觀產生共振效應、蝴蝶效應。
加強機關文化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樹立科學的執政理念。科學的執政理念,是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加強官德建設,就是加強政德建設,提高領導干部的精神世界。先立德、后立志,先愛人、后愛己,先做人、后做官,有公心、有愛心、有忠心、有良心。
四、企業文化引領核心實力實現。
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企業管理、班組建設和職工隊伍建設之中,培育具有行業特色的企業精神。
企業文化和道德決定著企業的人員素質。企業文化是一種精神產品,表現出職工對企業生活的態度和評價,其鮮明的政治性影響著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的思想變化;同時,它又是傳播思想的一種形式,具有很強的誘導作用,常常可以起到其他宣傳形式難以起到的效果。企業職工要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展現自己的職業價值,從主觀方面,要靠自己的主觀努力,即職業修養的自我提升;從客觀方面看,要靠企業文化的熏陶培育和社會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引領。加強企業基礎文化設施建設方面,可采取如下方法;以特色文化活動為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實質融入工作生活中。即編制一本宣傳冊、一本紀念文集。組織一次征文、一場書畫展、一場攝影展比賽。組織“文藝小分隊”深入施工現場進行慰問演出,舉辦歌詩會來豐富職工生活。舉辦技能大賽;通過崗位練兵、自學成才,業務培訓,促使職工崗位學習、崗位成才。提升職工整體素質;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對職工進行業務知識和技術技能培訓。各單位培養學習、業務骨干,樹立標兵。通過他們播下的種子,然后在基層生根、開花、結果。創新管理制度,建立激勵機制,為優秀人才創新創業和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利用是互聯網、企業內部局域網等工具,為職工接受先進思想、獲取有益信息、豐富文化生活創造有利條件。通過這些活動,使職工在企業和社會的大環境中,企業職工能自覺的注重自身的學習,在學習和實踐中把握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在學習和實踐中培育自己的道德情感,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增強責任意識、提升使命感,在文化道德價值取向上使自身的道德價值觀和社會道德意識主流趨向統一,使自己的道德行為選擇符合社會、企業的道德標準和文化價值。
五、廉政文化引領社會風清氣正。
創新廉政文化載體促進社會風清氣正 。農村基層應突出地方特色,整合資源,創新方法,積極推動廉政文化工作,開展有聲有色、富有成效的廉政文化創建活動,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提高廉政文化的滲透力、吸引力、影響力。根據不同群體對廉政文化的多層次需求,可以以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廉政文化活動為抓手,以地方戲曲、小品、快板書等形式,創作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通俗廉政文化作品。同時借助地方文化,站在廉潔從政的角度去探尋關于廉政價值觀的精辟論述,在深入挖掘內涵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當前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建設實際,選取和運用古今中外大量典型案例,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編撰廉政文化鄉土教材,提高廣大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
豐富載體,打造特色鮮明的教育主題。應堅持以培養優良的黨風政風為核心,以弘揚先進的廉政思想為主要內容,以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對象,不斷豐富廉政文化內容和形式,積極推進廉政文化活動。一是以為民、務實、清廉、高效為主題,推進廉政文化進機關。利用機關局域網、宣傳欄、板報、內部刊物等載體,開設廉政網站或廉政網頁,開辟廉政文化專欄,在辦公場所設置黨務、政務公開欄,促使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強化廉潔從政意識。二是以創建美好和諧鄉村為主題,推進廉政文化。充分利用活動中心、廣場等設施,建立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景觀、廉政文化廊,開辟廉政文化宣傳專欄,設置廉政廣告牌,及時宣傳黨的廉政建設方針政策、工作動態。三是以“廉潔家庭”為主題,推進廉政文化進家庭。以單位或社區為主體,把家庭助廉教育同家庭美德教育結合起來,納入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之中,引導黨員領導干部樹立良好家風,共同構建家庭拒腐防線。
總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打造出文化精品,應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遵循以物質文化為基石,制度文化為屋架、行為文化為磚瓦、精神文化為砥柱的思路,著重提升農村基層文化品位,增添文化氣息,豐富文化生活,逐步形成文化層次多樣的文化體系,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