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占文
開放性教學是通過改革傳統教學過程中束縛學生發展的因素,激勵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規律,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創造性學習的新型教學。實施“開放型”教學要求教師大膽開放,隨機應變,不斷改革束縛學生情感、認知與能力發展的條條框框。改變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講解,去探索,去創新,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師應在課堂有限時間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不僅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要使學生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才能。
一、開放教學思想,營造和諧氛圍
教學思想主導教學活動,一切教學活動的歸宿終將回到學生身上。學生需要發展的人,教師要以人為本,正視學生的知識基礎、情感個性的特點與差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容的教學氛圍。把學生的人文性充分體現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學目標的定位、教材處理的方式,還是教學過程的運作等,要強調人的主體作用,既讓學生各抒已見,又要收得攏,順勢誘導,從而拓寬教學進程中的人本空間,重視挖掘師生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學生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體,問題讓他們提,疑點讓他們辯,結論讓他們得,教師充分放手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教學活動的開放搞活,學生素質的發展提高之目的。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必然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若以滿堂灌,學生將對學習毫無熱情,若以談話為特征,學生學習也不活躍。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會高。可見,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鼓勵學生提出的不同觀點、不同解法、簡捷算法、不同思路等,教師要以欣賞者的角色,以滿腔熱情,贊揚的語氣予以鼓勵。鼓勵學生的敢問、敢想、敢說。經常鼓勵他們,誰提出好的意見,就是我們的好老師;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我們的好老師;誰幫同學指出缺點、錯誤就是我們的老師。如在教乘法分配時,教師說:"今天誰能發現學習規律,就以他的名字命這一規律。"這大大激發學生求知好勝的欲望,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情感和創造意識由此產生。
二、開放教學內容,注重生活實踐
開放教學內容,就是要創造性地應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學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創新的有力憑借。教師要善于把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挖掘學生身邊蘊藏的許多熟悉、新奇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教學的“活”教材,為教學所用,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讓學生能用數學思維方法去審視、去分析、去解答實際問題。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樣結合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新學知識,而且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應該說生活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創設了以下的教學方法:1.活動前:為每個學生準備學生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共5元。2.活動開始:讓學生認識這些人民幣。結果,全班學生都能認識所發給的人民幣。3.活動中:組織學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購買商品。要求:(1)每個人購買的商品中必須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發給的錢,看誰買的東西多,買的東西好,買后要進行評比(并在活動中適時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4.活動后:集體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自己買了幾樣商品,每樣商品多少錢(分別用分、角來表示),余、缺多少錢。
三、開放教學過程,鼓勵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互動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協作精神、集體觀念、交往能力,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多人合共同搞出來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面對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之間可以討論、爭辯、交流,給學生極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盡情地展現自我,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強思維的檢索頻率,使思維異常活躍,啟迪學生的創新靈感,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可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同學之間互助互動互補,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思維更加開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教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時,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通過仔細觀察,觸摸手中的長方形,對其周長的意義有了準確的理解,經過討論,學生總結出了三種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即是(1)長+寬+長+寬 (2)長×2+寬×2 (3)(長+寬)×2。最后讓學生討論得出:第三種方法計算最簡便,整個過程,教師沒有按部就班,固守全班一律的教學步驟。也沒有局限于書本內容的講解,而是把數學知識規律的習得,溶于切合學生實際的探求活動,使他們在開放的時間與空間里解放頭腦和手腳,自動探索,發現、總結數學規律,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動手操作,動腦分析,計算等數學素質。
四、開放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解題興趣。
教師要善于把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挖掘學生身邊蘊藏的許多熟悉、新奇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樣結合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新學知識,而且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應該說生活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創設了以下的教學方法:1.活動前:為每個學生準備學生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共5元。2.活動開始:讓學生認識這些人民幣。結果,全班學生都能認識所發給的人民幣。3.活動中:組織學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購買商品。要求:(1)每個人購買的商品中必須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發給的錢,看誰買的東西多,買的東西好,買后要進行評比(并在活動中適時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4.活動后:集體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自己買了幾樣商品,每樣商品多少錢(分別用分、角來表示),余、缺多少錢。學習的創造性源于問題的解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合理地創設問題情景,設置適當的懸念,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中不斷進行探索活動。
總之,把開放式教學理念運用于課堂中,關鍵要珍視學生獨特的理解,珍視學生自己對教材,對問題等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才能讓學生去創造性地學習。在開放式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激發學生勇于創新精神,讓學生以主人翁態度參與學習,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等形式培養學生自身實踐能力和創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