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
【摘 要】為了構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數學課堂,許多老師把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成數學教學的重頭戲,"創設情境"成為我們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些生動活潑、新穎有趣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教學,有些教師為了片面追求狹隘的教學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學的初衷,降低了數學教學的實效。究竟如何來創設有效的情境呢?我結合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景教學
1.要有“吸引力”,從“外在化”到“內在化”
許多老師把"創設情境"僅僅看作提高灌輸教學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因素,具有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作用。為了迎合學生的喜好,通過情境設計、媒體使用、活動組織、物質刺激等外在手段達成目標。這種"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會隨著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暫、膚淺的。只有讓學生在思維沖突中發現數學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身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持久、深刻。隨著年級的增高,年齡的增大,教師就不宜再采用直觀形象外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應提升情境創設的層面,要側重于有助于學生持續發展的如學會自主探究,學會合作交流,學會深層挖掘教材的情境創設,盡量用數學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學生,注重內心的體驗和情感的滿足,從內化角度觸動其自身的學習動力。因此,在創設情境的角度上,應變"外在化"為"內在化",把學生對外在學習的興趣轉移到數學問題本身上。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而年級《平移》時,某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金魚吃小蟲子"的童話情境,巧妙地設計了"小魚金向左平移幾格才能吃到小蟲子"這一挑戰性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對金魚中有特征的部位,讓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較、體悟。盡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有過挫折,有過懷疑,有過失誤。但創設這樣的情境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究,在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并發現判斷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不僅興趣盎然,學得主動,而且對知識的理解也更為透徹。
2.要有“數學味”,從“生活化”到“數學化”
《數學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感悟、有趣的教學情景,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如我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有角的實物,課堂中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實物,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實物有什么共同點,并組織討論、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創設開放式的活動情境,通過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有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學完這節課后,又組織學生探索生活中角的運用及好處。比如:能收縮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師用圖示展現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種形狀的椅子呢?為什么?等等。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鞏固學習內容,讓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然后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和現象,同時也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3.要有“發展性”,從“情境化”到“潛能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中,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口傳心授,那么對于剛剛步入學校校門不久的小學生而言,其是很難達到基本教學效果的。這是由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尚未發育完全而導致的,其是學生正常的必經階段。相對而言,他們更喜歡動態的、有趣的、色彩豐富的學習內容,并且這些內容還必須要具有易操作、易懂、逼真等特點,這樣更利于學生的思維鍛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利用多媒體等技術來為學生創設出動態情境,讓他們能夠在自身接受范圍內,主動地去進行知識的接收,進而實現對學生思維的鍛煉,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之所以筆者選用多媒體,是因為多媒體能夠實現對學生全方位感官刺激,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的不足,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感官的刺激來實現對知識的接收。
4.要有“前進性”,從“舊知化”到“新知化”
自由發揮階段這是復習舊知,鞏固新知階段。在情境教學中教師不再用舊的教學方法,而是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師在這個時候藥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后聯想到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如:學生在這節課上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回憶以前還學過哪些面積計算以及誰通過今天的學習還會了哪些面積的計算。讓他們自由回答,這樣既能在學生中產生競爭意識又可以復習所學的知識還能夠延伸今天的知識。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把發言權教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讓更多的學生有發言的機會。
以上是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的點滴體會,"真實性"是情境創設的基本前提,"數學味"是情境創設的本質保證,"發展性"是情境創設的價值導向,而"吸引力"是保證情境創設能夠發揮其重要作用的動力機制,結合四個方面要求去創設情境,才能創設出符合兒童內在發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實,只要是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讓學生在寬松環境中自主學習,主動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學情境。總之,教師要不斷積累課堂情境知識,才能創設出適宜學生領悟的、真正為數學教學服務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