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芹
【摘 要】當前社區教育的資源建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是隨著互聯網浪潮的風起云涌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區教育資源建設正面臨著各種挑戰和困難。主要存在創新新弱、共享性差、建設落后性和系統性差等方面的問題,應從多個方面加強和改進。
【關鍵詞】社區教育;資源;建設;對策
社區教育是面向社區提供的教育服務。社區是一種社會生活共同體,聚集在某同一區域中的人具有趨同的文化、習俗和心理歸屬感,從而形成社區,社區是由地域和人這兩個因素組成的。社區教育就是為這種社會生活共同體中各個年齡段、各種職業或者退休無業人員提供的教育服務。
一、社區體驗教育活動的意義
對于現如今物質條件十分優越而又缺乏成功的體驗的少先隊員來說,他們大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做事情的權利父母們無情的剝奪了,他們沒有生活的體驗,就無從談起全面的教育。人的認識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實踐不僅是指向一定對象的活動,而且還是實踐者在外部環境中獲得真切感受和體驗,完善自身人格并提升生命質量,同時也改造客觀環境的一種基本方式。可是,在舊的體制下,少年兒童教育重認知輕能力,重校內輕校外,重理論輕實踐,是造成知德分離、智德分離,道德行為滯后于道德認知的發展以及知與行脫節,教育實效性低靡的重要原因。
二、社區體驗教育現狀
在當下的社會教育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還要看到某些不足,這些不足必須引起我們社區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1.形式主義。很多社區教育的設備、宣傳、活動都存在較為嚴重的流于形式的現象,迫于上級主管部門對社區教育存在性的認可,社區教育不得不配備一些硬件設施,舉辦一些活動,而設備的使用效率卻很低,活動的輻射面、持續度都每況愈下。2.力不從心。從事社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主要由兩部分人員組成,一部分是學校教育退居二線的校長、中層領導等,他們從事一輩子的教育工作,到社區參加教育工作就是為了安度晚年的。一部分是協助地方政府做好臺賬、宣傳、整理的兼職圖書管理員。以這兩部分教師為主力軍的社區教育工作者對他們預設開展的教育活動表現得力不從心。3.無效評價。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一線的社區教育工作者,對他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評價措施,無法通過評價行為的落實來真正激勵社區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開展社區體驗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建立社區領導組織,形成從校內到社會的管理網絡。學校和社區聯合成立社區體驗教育領導小組。聘請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老戰士、老模范等為社區校外輔導員,組織學生參加假日社區體驗活動。并且成立家長學校,定期對家長進行教育。形成學生在校內有人管理,在校外有人監督,在家庭有人指導的體驗教育新局面。
2、科學劃分社區活動小組,做好小組長培訓工作。社區小組是社區體驗活動的基本單位,按學生所在小區,劃分小隊,每個小隊由同班同學組成,并設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輔導員負責。學校將每個小組的成員姓名、電話、家長姓名印成表格,交給輔導員老師,每個小組和學校少先大隊各備一份存檔。
3、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實踐教育活動。社會實踐具有形象、具體、活動的特點,因此,對于好奇、好動、好模仿的少年兒童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也完全符合孩子們對事物的認識規律。由少年兒童自己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問題,通過社會調查、信息收集、小實驗論證等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強調以人為本,真正讓學生成為體驗教育的主人,自主參與、自主實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創新。
4、建立校、家、社區溝通網絡,使學校、家庭、社區三者之間信息渠道暢通,及時掌握生動態,形成教育的合力,產生“1+1+1>3”的效果。學校在每學期都召開社區工作會議,請社區領導和社區輔導員參加,共議社區教育的發展方向,改革社區工作。
四、探索社區體驗教育新路開創社區體驗教育
幾年來社區體驗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有收獲的甘甜,也有失誤的苦澀。從中汲取了大量的經驗,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首先,社區體驗教育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全社會都要重視、支持社區教育實踐活動。但是現在只是學校重視,許多社會團體并不知道這項活動,許多家庭也不支持孩子參加社區活動,這樣形不成三位一體教育的合力,使社區實踐活動步履艱難。政府宣傳部門應該大力宣傳社區教育活動的意義,真正讓社區體驗教育活動走進社會,走進家庭,真正全社會都來支持社區教育活動。其次,社區輔導員人數少,負擔重,不利與社區教育活動的開展。現在,大多社區的校外輔導員居住地分布密度和學生分布密度不一致,輔導員數量少,指導學生數量多,離學生居住樓太遠。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學校力爭按樓區設輔導員,形成每個輔導員負責自己居住附近的幾棟樓,真正做到區域化,熟悉化。校外輔導員要擁有廣博的知識和崇高的思想,才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活動,學校準備加大輔導員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輔導員素質。最后,社區教育硬件設施缺乏,活動資金更是捉襟見肘,嚴重阻礙了社區實踐活動的深入發展。社區中,沒有活動場所,沒有閱覽室,學生體驗活動受到限制,學校開放校園,解決了部分場地設施問題,但是不是長久之計。社區實踐活動需要資金,學校準備靠勤工儉學、向社會募捐等形式籌集資金,投入到社區實踐教育中。
五、社區教育相關對策
1、建立資源建設的創新激勵機制。社區教育的學習資源建設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人們長時間地去積累建設。建立合理有效的資源建設激勵機制對社區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建立激勵資源建設創新的工作機制,應設立專職部門專職人員負責該項工作的評價與考核;二是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資源建設創新考核評價體系,要建立一套衡量創新成果考核評價體系;三是要健全資源建設的創新激勵方式,加強對創新工作的考核獎懲兌現。
2、建立開放共享的社區教育資源體系。針對社區教育資源共享性差,缺乏趣味性,社區居民缺乏參與的積極性等問題,應加大力度開發符合社區居民實際教育需求的課程資源體系。一是要結合社區居民學習時間碎片化的特點,課程資源盡量通俗化,容量不能太大;二是要盡量加強課程資源的趣味性可學性,激發社區居民的學習積極性。
3、緊跟時代潮流,推行社區教育資源網絡化。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深刻影響著全社區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媒體已經席卷媒體市場,基本取代日薄西山的傳統媒體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資源的主要手段的當下,社區教育資源建設必須與新媒體自媒體等結合起來。社區居民獲取教育資源的方式方法也應與時俱進積極運用新媒體、自媒體、大數據資源。應盡早建立社區教育課程資源的微信、微博和客戶端,最大限度方便社區居民隨時隨地快捷獲取有效的教育資源。
總之,體驗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任何一種體驗,都會在幼小的心田中萌發對理想的憧憬。理想,其實就根植于現實的生活中。讓孩子們走出學校,走出家庭,走進社區,在社區體驗創新中播撒理想的種子吧。
【參考文獻】
[1]李彥瑾.社區教育資源建設探析[ J] ,繼續教育研究 2010.11
[2]熊燁. 社區教育的理念[J],管理學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