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華香
摘要:隨著建筑園林設計技術的持續發展,景觀設計愈發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如今,景觀設計離不開規劃與建筑設計的有效結合,同時,景觀設計對城市建筑規劃和建筑設計等諸方面均能產生重要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將規劃、建筑與景觀相結合是我國景觀設計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景觀設計;發展趨勢;規劃;建筑設計
前言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不斷增強,“景觀園林住宅”逐漸衍生為城市新的住房亮點。舒適優越的家居環境成為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景觀設計的要求。在城市,景觀設計并非單一的學科,需要規劃、建筑與空間景觀的有效結合。
1景觀設計要融匯本城市的自然、人文特質
立足新時期,我國景觀設計在規劃時必須強調不盲目地推崇國外風格,同時也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既有樣式,而要善于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更為重要的是,要探索一條富有本城市特色的景觀之路,力求景觀設計面向本土的自然、人文風情,在規劃時就要融入本土,凸顯本土厚重的景觀文化。
具體地說,景觀設計要努力體現自然、人文特征,以此為前提為景觀作品帶來更加厚重的藝術氣息,尤其要科學分析景觀附近的土地元素,也就是說,經由對土地及所有人類戶外問題的嚴謹探索,并輔以理性的分析,最終找到景觀設計的配套方案。一直以來,城市中的景觀作品往往帶有濃郁的地域色彩,即面向本城市區域,真實、直觀地反映本城市的自然與人文特色,以此來協調人與大自然的關系。這也就要求景觀設計人員要善于選取最佳地點來配置土地資源,以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優化。
2遵循生態主義理念,將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結合起來,科學組織空間布局
近半個世紀以來,生態主義理念已彌漫景觀設計領域,該理念的要旨是“綠色”和“環保”。例如,德國著名的杜伊斯堡公園就是生態主義理念得以滲透的范例,該公園建立在當地年代久遠的鋼鐵企業舊址廢墟上,將原有的鐵路、鼓風機、橋梁等物體完整留存,即使是周邊的荒草也能自然生長,原企業中的廢物得到循環利用。可見,杜伊斯堡公園生態主義化的設計,既節約了各種資源,延續了建筑文脈,同時又具備較高的生態環保效應,實為生態主義景觀設計的典范。
通過借鑒西方歐美優秀的景觀作品,不難發現,除具有強烈的藝術觀感外,生態功能和社會效用均備受關注。曾有大量的景觀設計工作者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作為景觀設計的切入點,將作品的實用性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在形式上放棄繁瑣、如畫、對稱的風格,轉而以更具開闊的活動空間、簡約的自由平面作為設計的主基調,進而彰顯了作品空間布局的重要性。在建筑設計中,對景觀的空間布局極為重要,在設計過程中,無論是設計師還是使用者均注重景觀與建筑設計的統一性,并以增強空間布局上的整體感作為重要目標。
在建筑實體設計時,必須將其與微觀層面上的景觀空間設計結合起來。如今有不少設計作品習慣于將建筑設計同景觀設計割裂開來,這是非常錯誤的思想傾向。景觀設計是一個整體,必須要以整體的、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景觀作品設計之初,就要運用電子計算機審慎編制規劃方案,確立總體布局,接著再明確景觀小品,在這期間,要同時將交通運輸、消防設施的配置已經車輛停放等一系列硬性指標考慮在內,進而敲定平面布局。不難發現,景觀的規劃、建筑和設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實施。
3運用科技手段,推動景觀設計與外部環境相融合
生態科技手段的批量運用無疑是景觀設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德國等歐洲國家,景觀設計技術人員已掌握了污水生物凈化、場地降水蓄積、多元化駁岸工程或地下水回灌技術等。眾多生態科技手段為景觀設計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技術動力。除此以外,不少景觀設計項目善于借助既有的工業技術,并能為景觀設計摻入顯著的動態視覺感,使人工草坪等裝飾型的景觀項目成為了現實,也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改造生態環境的契機。事實上,不少著名的景觀作品均會大膽借助光影、聲音、透明度、質感等形式類元素,以探尋科技型的景觀環境。例如,在公園景觀設計時,可用光纖技術替代具有燈光效果的噴泉,并直接用電子計算機完成造型的調節。
在生態科技手段日益嫻熟的今天,景觀作品還要同時與外部環境聯成一體,才會發揮其存在的價值。景觀所獨有的建筑個性要善于在設計中顯現出來,這就需要妥善處理好景觀設計與外部環境的關系。所以,室內外空間要密切結合,適度拓寬內部空間,積極健全建筑空間,唯有如此,方能助于建筑自身格局的擴展。
4結束語
從總體而言,規劃、建筑與景觀是不可或缺、相互依存的統一整體,在景觀設計時,要善于協調好三者的關系,補齊景觀設計的“短板”,逐步營造出和諧一體、適于人居的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