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對子女的教育是慈愛而嚴格的,他特別注意從小事抓起,培養孩子勤勞勇敢、艱苦樸素的品德,不允許有任何的優越和特殊。孩子的衣服和鞋襪,都是依次“接力”,大孩子穿舊了打上補丁讓小的再穿。
習仲勛的長子從中國科技大學自動控制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陜西省戶縣一個國防科研單位工作了13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解放軍后勤學院恢復,急需從軍內外選調一批專業技術人員,他就因所學專業對口被選中,并迅速辦妥了調動手續。但就在即將啟程赴京報到時,卻沒有了消息。原來習仲勛知道了此事,親自出面“擋駕”。他未和兒子商量便給后勤學院領導做工作,讓撤回了調令。他認為干部子弟不能特殊,應當帶頭在艱苦地方工作。習仲勛還讓陜西省委主要領導幫助做說服的工作:后勤學院需要科技人才,陜西同樣需要科技人才,而在陜西會更好地發揮專長,不能讓人說習仲勛剛恢復工作,兒子就調到了北京,這樣會影響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習仲勛的二女兒畢業于外交學院,熟悉法文,1983年,剛剛籌建的光大公司有意接收習仲勛女兒到光大工作。習仲勛聞知后,便當面謝絕了王光英先生的好意,說:“還是不要調她去好。你這個光大公司眾目睽睽,別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后來他將此事告訴了女兒,女兒委屈地說:我是外文干部,到光大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做點事情,有什么不好。習仲勛嚴肅地說: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發揮。但你是習仲勛的女兒,就要“夾著尾巴做人”。
(知秋摘編自《學習時報》,2017年2月8日,賈巨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