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america七顆“地球2.0”現身
2月22日,NASA在華盛頓總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我們又發現了7顆“地球2.0”,其中3顆還位于宜居帶。具體來說就是,NASA通過太空望遠鏡在位于距地球約40光年的水瓶星座內發現了7顆繞同一恒星運行的類地行星,其中三顆已確認位于宜居帶,很可能含有液態水。
該發現一舉打破了在太陽系外單顆恒星周圍發現“宜居帶內”行星數量的紀錄。7個暫時發現的行星中,分別以1b至1h命名。
丹麥Denmark懸浮摩托車亮相哥本哈根
2月20日,寶馬與樂高合作推出了一款未來懸停概念摩托車Hover Ride,在丹麥哥本哈根樂高世界首次公開展出。
懸浮摩托車基于樂高寶馬R1200 GsAdventure模型,設計師使用同樣的603塊零件,創造了一個沒有車輪的全新飛行版本。
寶馬則按照這個模型,做出了1:1的全尺寸模型:Hover Ride。這個創意來源于寶馬德國慕尼黑訓練中心的年輕工程師,他們看到R1200 Gs Adventure樂高后,將其作成1:1的模型,而成品則展示了這些年輕人的熟練記憶。
以色列ISrael首顆學術納米衛星升空
近日,以色列首顆學術用途的納米衛星與其他103顆衛星一起被送入太空。按照預定計劃,以色列此顆名為“BGUSAT”的納米衛星開始工作后,將為研究人員提供所需的衛星圖像,幫助研究地球氣候變化等現象。BGUSAT納米衛星主體為長方形結構,尺寸為10厘米×10厘米X30厘米,重約5千克。它是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集團和以色列科學、技術與空間部三方為期5年合作項目的結晶,以色列各大學和研究機構將分享其從空中所獲取的信息。
新加坡SingaPoreVR設備可模擬天氣帶你體驗寒風暖陽
2月14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imesha Ranasinghe教授和他的團隊研究出一款名叫Ambiotherm的vK設備,這款設備配件新增了一個功能——讓人在虛擬設備中體驗天氣的變化。Nimesha Ranasinghe教授介紹道,這款設備可以模擬風的效果,例如當人從山坡上滑下來時,風吹在臉上的感覺。而當走過一個虛擬的沙漠時,它又可以模擬炎炎烈日,讓人產生烈日灼身的感覺。科研人員表示,目前他們正在研究如何使用多種感官的虛擬現實來增強人類的情感,下一步的研究中還會包括氣味和振動。
澳大利亞AUStralia電信運營商optus在悉尼試點4.5G
近日,澳大利亞電信運營商Optus和華為進行研發合作,將其網路轉換成4.5G,使用起來比現在的4G LTE手機再快了4倍,目前開放于悉尼市的Macquarie園區。
這次試點被稱為邁向2020年5G之路的重要行動,optus運營總監Dennis Wong表示,選擇Macquarie園區作為第一個實驗地點,因為它是匯集了許多商務人士、居民用戶、大學、大型購物中心的科技中心。
他說:“這個區域是悉尼的科技中心,正是它的多元性,能確保我們可以通過它看見網路在各類場景的表現。”
俄羅斯RUSSia莫斯科啟用首款烙餅機器人
2月23日,莫斯科市政府網站發布首款會烙餅的機器人在莫斯科啟用。消息稱:“為迎接謝肉節,名為Blinobot的機器人被運抵車站,現在它只學了烙餅。目前一個小時只能烙5張,但慢慢地會越烙越多。”目前機器人烙餅還處于實驗階段,不建議大家品嘗,過段時間人們會有機會吃到它烙的餅。
消息還指出,工程師將繼續拓展機器人的烹飪能力。例如,到今年夏天,它可能學會舀冰淇淋球和攪拌雞尾酒。
韓國Korea發現抗寨卡天然物質有望開發食療藥品
2月15日,韓國首爾大學表示,該校國際農業技術研究生院金都滿(音譯)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率先發現楊梅酮能夠抑制名為NS2B NS3pro的酶的活性從而使寨卡病毒無法在宿主體內生存。
該團隊還發現,雖然效果不及楊梅酮,但西芹、花椰菜中含有的毛地黃黃酮和綠茶中含有的兒茶素等物質均能對NS2B NS3pro酶的活性進行一定程度的抑制。
研究團隊相關人員表示,可以基于上述發現開發預防寨卡病毒的食療藥品。
英國Britain研究機構用基因編輯造出“超緞豬”
近日,英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一種“超級豬”,可抵御對豬來說致命的“藍耳病”病毒。研究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羅斯林研所首席研究員Alan Archibald教授的研究團隊,羅斯林研究所還曾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該研究團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敲除了CDl63基因的一個外顯因子,使得PRRS病毒無法與其結合,進而使豬對PRRS病毒起到免疫的效果。
日本JalDan東麗碳釬維將用于汽車核心部件
2月22日,日本東麗將憑借全球市場份額居首的碳纖維全面開拓汽車市場。東麗計劃在愛媛縣新建日本首座面向燃料電池的部材生產工廠,計劃2018年投入運轉。還將量產與安全息息相關的汽車用碳纖維骨架部件。
東麗今后3年計劃向碳纖維領域投資史上最大規模的1000多億日元,其中200億日元以上將用于汽車領域。
繼飛機和發電用風車之后,碳纖維的用途還將擴大到有望進行量產的汽車核心部材領域。
荷蘭Holland造紙廢物能作為塑料制品的原料
近日,芬蘭科學家發現制造紙張和紙板過程中產生大量“飛灰”和污泥可以當作塑料制品的原料。作為歐盟Reffibre項目的一部分,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VTT)的研究人員已進行了實驗室測試,表明灰末顆粒和污泥可以取代注塑或擠出塑料復合材料中50%的聚丙烯。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避免造紙廢物被倒入垃圾填埋場,還能降低塑料制品的生產成本,減少所需聚丙烯的用量。此外,通過調整灰末顆粒/污泥與聚丙烯的比例,可以調整塑料的強度、剛度、耐熱性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