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
摘 要:本文通過對皮娜·鮑希紀錄片的分析,認識到舞蹈與生活一致,在皮娜的作品里,演員可以在生活的每一個位置舞蹈!皮娜說:我舞蹈因為我悲傷!帶給觀眾視覺感受的同時,也會挖掘到人的內心情感,上升至藝術的境界。
關鍵詞:表達;藝術;舞蹈
中圖分類號:J705;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105-01
紀錄片里談到:“見到皮娜,猶如,終于發現了一種我不曾知曉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方式,無需言語,再狂野一點,這是20年來,她給我的唯一的意見。”一個動作重復無數次,卻能延伸出無數的含義,生活的場景,女人的被擺布、面容呆滯,對抗中伴隨著信賴與恐懼,種種都能折射出社會深層的罪惡。
通過身體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無需言語,動作的重復,一步一步深入內心,留下一定的印象,使人感動,觸發內心,帶來更深刻的思考,由此產生共鳴!
舞蹈,需要舞者用肢體來表達,同樣的物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需要創新獨特的思想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人不一定要把自己當做是人,你可以是自然界每一個物體,泥土、綠葉、小魚、微風、細雨等等,有生命的無生命的,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生活的任何場景都可以成為舞蹈,任何物體都可以上升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解放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肢體去表達,舒展或收縮,空間的變化與流動,慢慢去觸摸去感受,生活的場景,不一樣的表達,多樣的色彩!
在《穆勒咖啡館》這個片段中,整潔卻又黑暗陰森的屋子,很多凌亂的桌子椅子,一個生活場景卻能隱隱讓人聯想到皮娜當時生活的歷史背景,舞蹈文化源于歷史,有它產生的根源,無奈痛苦被強迫的情緒表現得一覽無余,重復的動作,外力的干擾,人物復雜交錯的關系,動作頻率與節奏的加快,讓人瞳孔放大,呼吸急促,甚至無法喘息,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給觀眾的視覺以及心靈上的沖擊,讓人感覺私密與深邃,感受那股籠罩著死亡的氣息,藝術與痛苦相伴!
任何場景都可以成為舞蹈的開始,打破以往的審美觀念,尋找新的表現方式來突破。穿著芭蕾舞服的男舞者滑稽幽默地表現著自己,又害怕被別人看到的窘態,不一樣的情感表達方式,營造了不同的氣氛。咖啡館中,皮娜若即若離的狀態,還有一位神經質移動的女演員,表現出死亡的氣息,痛苦、扭曲、掙扎、彷徨,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多層次的表現方式,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特點,他們在同一個空間,卻表現出了不同的世界!
皮娜對舞蹈深刻的感觸,特定的時代背景,她的堅強以及孤獨都在舞蹈里表現出來,如同刀刻畫過的臉龐,削瘦的身體,皺著的眉頭,她的游離、她的失憶,沒有太多的焦點匯聚在她的身上,所有的關系似乎都發生在她以外,皮娜特有的對舞蹈的情感深深吸引著每一個人!舞蹈需要發自內心的去感受,感覺到你,感覺到你的呼吸,捕捉到你的光影,有一種心靈的契合!
紀錄片里談到:“皮娜致力于呈現,舞者最完美的表現,她曾對我說,柔即是剛”每個腳步,每個動作,都呈現出自己內心的情感。《交際場》中,在許多個生活場景,火車廂中,工廠里,電梯間,湖邊等等,每個舞段都凝聚著皮娜的精華和靈魂,交際中不同人物的關系,諷刺、痛苦、無奈、茫然、逼迫等等都讓觀眾感受得到,在這工業城市里,皮娜有著獨特的感受,交予了與她一同的舞者們,社會的發展進步或許帶來了更多的紛爭與殘酷,但絲毫不影響舞蹈本身的純凈!
“為愛而舞”“她所有的作品,都有關愛、痛、美、悲以及孤獨”對舞蹈充滿著愛,努力跳下去,你才不會迷失,表達愛情、表達孤獨與絕望、表達對舞蹈的熱情、表達對生命的尊重。在《月圓》這部作品中,展現了女性與男性美,剛與柔,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強烈的情緒,迸發著,感染者每一個人,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皮娜很注重自然元素的運用,《春之祭》中泥土的運用,把舞臺似乎渲染成了一個戰場,泥土的氣息顯示情緒的激烈爆發!水、巖石、樹枝等這些自然元素的運用使整個舞臺都豐富起來,舞者們利用自然元素獲得更大的空間,線條拉長與延伸、空間的變化與流動,整個舞蹈更具有自然性整體性,推進了舞蹈形式的創新發展!
舞蹈本身就是一種能深深吸引人的藝術,皮娜的思想與靈魂貫穿于她的舞蹈之中,人的最原始的身體里流淌的是沸騰的血液,欲望與渴求,不同的年代與歷史背景給予了我們基本的認識,但思想卻可以超越現實,帶我們看到另一個世界,皮娜總是能看到不一樣的深層次的東西,她的思想境界或許我們還不能理解,我們可以慢慢感受,打破常規,敢于創新,開拓新的領域這是我們日益追求的目標,舞蹈本身就賦予了我們能量!
舞蹈無時不在,在我們身邊,在我們點滴的生活里。陽光從指尖的流瀉、樹葉被風吹落滑過肩膀、雨滴飄落打濕臉頰……
舞蹈與生活,越簡單平凡便越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