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心源+張軍生
摘 要:由于社會上大學生早孕人數增多,艾滋病人群低齡化等現象的產生,如何高校大學生進行青春健康教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本文旨在通過闡述何為青春健康教育,討論當代青春教育實施的困境如教育模式的陳舊,傳統思維的束縛等,制定相關應對策略:加強政策引導,夯實組織力量等來幫助高校完善青春健康教育體制,幫助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困境
中圖分類號:G6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205-02
一、青春健康教育的概念
性通常分為兩方面,一是指人們從生物學意義上講是天生具有不同的,這也是性最為直觀的表現,也是最基本的特征。而從精神層面來看,性則是極為復雜的,缺少直接的明確性,通常的男女兩性(在此且不論及性別意識模糊者)在思維模式,情感,興趣,性欲,性行為,性心理等方面,差異都較為突出。如女性往往感情細膩,常說的就是“想得比較多”,而男性則比較簡單直觀。
性別的不同導致男女兩性的性角色的不同,性角色是指男女兩性在社會中,由于某種文化價值觀念的指導,因其生理性別不同而造成的角色差異,即我們通常說的:“男主外,女主內”,這句話表現了主流社會對男女在家庭乃至于社會中有不同的分工,和普通大眾展現出來的期待。而大學生即將走入社會,在學業壓力減小而兩性交往增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青春健康問題和兩性矛盾走入了自己的生活,正因為如此,青春健康教育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如何幫助高校大學生正確且安全地認識性,對待性就成為一個被重點關注的話題。
我認為可以通過四個方面來入手:
其一是對基本生理性知識的教導,如青春期發育,經期保護,遺精現象,性病和艾滋病的預防等;
其二是對青春期性心理的保健,如性夢,遺精恐怖,手淫,兩性交往恐懼,早戀等;
其三是對社會性倫理的提倡,如男女交往禮儀和注意事項,性道德,對黃色書刊和淫穢視頻的抵制等;最后一點是對和性有關的法律知識的宣傳,如性犯罪及其具體處罰條例,對他人隱私的保護等。
綜上,在筆者看來,所謂青春健康教育的概念就是,通過宣傳和教育,將必要的性知識傳授給青少年,幫助他們更好更正確地認識自身和異性,建立端正的自我意識,成長為身心健康的社會人士的教育。
二、青春健康教育實施困境
(一)職能分工跨界
青少年性心理的復雜和多變決定了青春健康教育的實施必須多樣化和豐富化,而目前高校中的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性知識獲取渠道顯然不符合這一要求。
青春健康教育也包括德智體美四個方面①:德育,顧名思義,指的是宣傳性道德和與性相關的法律知識。幫助大學生認識到兩性交往中的道德之責任,以及正確對待各種性信息和不同性現象的能力,培養并加強道德意志力等。智育傳授關于性生理,性保健知識,如人的生殖,月經,遺精,流產,妊娠等。教導高校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同時保護自己免受各類騷擾和性迫害。體育指導兩性根據自身不同的生理特點進行合理鍛煉,建立健康的體魄,改善大學生中常見的亞健康體制,注意性行為中的保護和保持性器官的衛生。美育主旨在于培養良好情操和正確欣賞美的能力,并根據自身特點來創造屬于自己的正確的美學觀念,提高個人素質。
而如今高校對于除智育以外的三個方面都沒有予以重視,甚至是智育也沒有達到應有的教育水平和程度。缺乏道德教育導致大學生男女實際有過商業性行為的分別為2.2%和1.7%②而體育課上學生們學到的運動健身知識也不能很好地同青春健康教育知識結合,從而造成了不少運動受傷,甚至是女大學生不合理減肥導致暈厥的事情發生。
(二)教育模式陳舊
不僅是渠道單一,大部分學校的性教育模式也只有老師上課照本宣讀而已,對于學生心中真實存在的問題則不加關注,導致部分學生性心理的各種程度上的扭曲,以及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上升趨勢。在建國初期,我國的青春健康教育出現過性教育的封閉,而現在其實也沒有突破性的發展,傳統教育依舊以批評的態度進行單方面的說教,沒有結合社會實際。同時知識貯備落后,很多的舊知識已經被改寫,而老師仍不自知。另一方面,對于大學生而言,青春健康教育課程更多的只是一門麻煩的,無聊的必修課,許多學生都排斥這種課程,找人代課,逃課的現象不在少數。
(三)傳統思維束縛
必須要說的是,導致現如今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的實施困境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我國傳統思維的束縛,關于性的話題難登大雅之堂,也成為人們避之如虎狼的根源之一。
根據重慶市計劃生育科研所的資料顯示,僅在2002年,我國青少年人工流產數約為40萬例,而全國總數為149.3萬,竟然占到了四分之一。而在2003年2月成立于重慶的首家未成年人意外妊娠援助中心,在這家機構成立后,每月都會進行30到40次手術,而手術對象大多為16和17歲的青少年,最小的更是只有12歲。③
由此可見少女懷孕已經成為社會問題,但由于這件事情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屬于“家丑”的范圍,家庭乃至社會往往忽視,不愿去給予這些誤入迷途的孩子幫助,導致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因為得不到性知識,一而再地出現此類問題。
(四)高校重視程度
導致以上三個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的原因之一,便是高校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進入了大學,學生天性和自我意識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男女之間交往增多,對于性也更加好奇,然而很少有高校將青春健康教育列為必修課,使得高校學生在身心發展建設方面缺乏必要的學習和指導,而同時自己尋找得到的資料又不能保證其準確性,很大程度上是導致了大學生目前的婚前性行為比例上升,艾滋病發病人數增多等問題出現的原因之一。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1500萬少女非自愿懷孕,而1億以上的青少年患有性病,而中國,每年約有500萬例未婚流產事件④,醫院里15歲的媽媽也屢見不鮮。
(五)師資隊伍問題
由于重視程度不夠,自然導致了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的短缺,而學生們有了問題也不能找到合適的人選進行疏導。部分高校組織以專家為中心的講座授課模式僅能針對小部分學生,受眾面不大,知識的傳播也少。有部分教育者甚至在上課過程中將自己認為是不能說出口的知識隱去,或者讓同學自己看書,無形中給大學生一個心理暗示:給他們帶來一種困惑和壓力,之后造成心理上和行為上的偏差。
三、完善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的具體對策思考
(一)加強政策引導,強化領導重視程度
對于青春健康教育和相關知識的普及,首先必須加強領導重視,青春健康教育的開展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老師的指導和水準,而對于教師的教育,只能由高校領導來安排進行。高校領導應該開設對老師或是輔導員的指導課程,幫助他們提高現有水平,豐富更新知識。同時將青春健康教育納入必修教育課程體系,編寫青春教育大綱和材料,使每個高校大學生都能有了解性知識的權利,也讓教師和輔導員能夠在實踐中進步。只有如此才能夠有助于開展有意義的健康教育的普及活動,幫助高校大學生明確自身性認識。
(二)明確青春健康教育責任,夯實組織力量
青春健康教育的起點在于家庭,因為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性知識,對待性的態度甚至于是以后的擇偶標準和婚姻觀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家庭的影響。因此,在學校進行推廣宣傳相關性知識的同時,讓家長加入,共同執導高校大學生青春健康知識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讓高校大學生心理轉變的同時,家長也能轉變自己的觀念,了解到孩子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
不僅如此,由于現代網絡科技和移動媒體的發達,現代的孩子性成熟普遍提前,但另一方面,課業繁重也讓人無心關注青春健康方面的知識,進入大學之后,學習壓力減小,大學生自然而然地開始關注起這方面的訊息,然而網絡信息繁雜且缺少專業性和正確性,又缺少交流對象,使得大學生青春性問題頻發。在這段時間里,高校聯合社區進行宣傳,組織專家和心理治療師在小區和街道內開展工作,因不同青少年的青春健康問題進行不同的對策,擴大教育的影響范圍,多方面進行教育,才有深入的可能。
(三)加強教育形式創新,增強普及力量
高校大學生在經歷了殘酷的高考后,在一段較為漫長的時間中會尋求刺激和自由,討厭約束,因此把高校大學生集結在教室中,如同上課一般進行青春健康的教育是行不通的,但可以借助大學生依舊愛玩的特點來普及知識,寓教于樂。青春健康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不僅涉及生理知識,更多的是要幫助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在課堂中利用兩性之間的互相吸引和好奇心理進行教學是完全可取的,同時也可以凈化不健康的情感。
在網上有將心理輔導技術融入青春健康教育的創造性活動,老師利用聯想,繪畫,案例分析,情景教學,編排話劇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心,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激勵學生積極參加。或者利用小游戲切入主題,期間送出一些小禮物來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進而形成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提高傳播青春健康知識的效果。
(四)加強大學生引領,擴大接受范圍
以高校大學生為主要對象的青春健康教育活動,自然必須讓大學生本身也參與其中作為宣傳者發聲,因為他們對自身群體問題了解最深最透徹,是最有發言權的人。同時在青春期,同伴意識增強,青少年們通常會選擇同齡人而非老師家長作為傾訴對象,可以借助這點進行同伴教育,所謂同伴教育,指的是讓具有相近年齡,閱歷,文化地位和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或共享知識的教育模式。⑤
這個形式不僅可以培養友誼,更多的是可以達到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青春健康教育的進行。
在這里,可以首先針對部分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青春健康教育和主持人的專業培訓,再由他們向身邊的青少年推廣,從而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
(五)加強師資組織與培養,形成專業化的培訓隊伍
大學作為最高等級的正式教育機構,為了應對高校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實施困境,必須培訓提升師資力量水平,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師資團隊。同時購入相關科學書籍放入圖書館,讓學生們能夠結合理論與實踐,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深入普及性知識。
在對教師及輔導員的培訓中要注重培養他們與高校大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能力,尊重學生隱私。教師及輔導員要以朋友的形象出現,而不是傳統的批判者,要消除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要注意保護青少年的隱私和敏感的心理。
注釋:
①③古曉.探索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體系[J].中國性科學,2006(04):32-35.
②童開妙.高校醫院在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中的實踐[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02):73-74.
④金銀秀,金鋒.同伴教育在高職院校青春健康教育中的實踐與評價[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0):168-169.
⑤張晶貽,張軍生.基于同伴教育模式的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對策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