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金

摘 要:個性化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發展中的一個先進的服務理念,能夠滿足讀者的個性化服務需求。本文闡述了公共圖書館中的大數據,對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模式的構建以及創新策略進行了介紹,以期能為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模式創新提供借鑒。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273-02
隨著互聯網技術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推廣應用,社會迎來的大數據時代,并對傳統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而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眾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具有傳播知識信息等重要職能,面對大數據的沖擊,公共圖書館如何有效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其服務模式,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成為了當前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公共圖書館的大數據思維概述
當前,公共圖書館大數據環境呈現數量大、多樣性、增速及價值的特點。其數量大在于通過網絡而產生大量的用戶信息;多樣性在于集成的各種數據庫結構化數據資源及用戶產生非結構化數據類型;增速在于隨著數據庫種類的增加,公共圖書館的文獻數量漲幅較高。圖書館館藏資源與電子文獻資源較多,若能借助現代大數據庫系統通過用戶行為產生大量信息,長期下來就會形成巨大的數據集,使現代讀者的信息需求更趨向于個性化。因此,圖書館服務應當審時度勢,試圖利用大數據思維創新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模式。
二、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模式的構建
大數據技術主要注重將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分類以及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公共圖書館服務在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同時,還應當利用現代大數據思維從無序的用戶行為數據中快速挖掘有價值的用戶群體個性化服務需求,構建用戶群體需求、結構性數據分類及圖書資源個性化服務推送等三大明細模型,構建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體系,且各自具備不同的個性化服務特征及功能。
(一)用戶群體需求模型
對讀者而言,他們主要通過利用公共圖書館,獲取所需的紙質與電子圖書資源,公共圖書館則是為用戶群體提供圖書服務,在開展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之前,應當準確地定位目標群體,制定全方位個性化服務戰略,以滿足用戶群體個性化需求。為此,立足大數據思維驅動下構建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用戶群體需求模型,如圖1所示。
在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公共圖書館用戶群體需求模型為最基本且重要的模塊,整個個性化服務體系都圍繞著滿足用戶群體真實需求而存在。那么,大數據思維驅動下構建的公共圖書館用戶群體需求模型中,為讀者提供紙質與電子圖書資源獲取渠道,用戶群體可結合自身的需求進行選擇,圖書館可對用戶群體選擇的紙質圖書借閱記錄與電子圖書訪問記錄的信息數據進行交互分析,最終獲取用戶群體對圖書的信息需求,整合信息資源,重構用戶群體知識庫,為用戶推送精確的圖書資源或服務。
(二)結構性數據分類模型
由于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較多,無論是紙質館藏圖書還是電子期刊讀物都應將其分類。在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可將公共圖書館結構性數據分類為通識類、專業類、考試類及多媒體類等四大類別。其中,通識類主要是指用戶群體應具備的日常知識,為了提高用戶群體對日常知識的掌握程度;專業類主要是為各專業人士而設置,既包括了各類專業企業在崗人員,也包括科研與教育單位的從業人員,還有高校各專業在讀學生;考試類別中,包括小學至博士等教輔書籍,為用戶群體應試備考所用,通過數據集成化處理歸類分析;多媒體類主要是將圖書知識刻錄在光盤或磁帶中,根據用戶群體的真實需求可選擇性訂閱或訂購。由此看來,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結構性數據分類模型主要是利用大數據集成化原理,將海量圖書資源精細化分類處理,更易記錄與分析讀者閱讀行為。
(三)圖書資源個性化服務推送模型
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源個性化服務推送模型主要分為3大模塊,分別為周期性、新書匹配及復合型推送。所謂周期性,是指公共圖書館通過數據集成化分析讀者閱讀需求后以一個周期為單位,為特定的用戶群體展開個性化服務,當然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周期有長短之分。其中的新書匹配也就是在公共圖書館在新書上架時,根據不同用戶群體選擇書籍的歷史偏好及習慣,推送新的相關書籍。最后為復合型推送,這屬于綜合運用類別,其子分類為歷史信息、個性化定制及圖書事件等三大明細模塊,是建立在用戶群體歷史使用書籍數據之上,利用大數據思維對其實施個性化定制推送,并附加近期的圖書事件,包含的內容相對豐富且全面,便于用戶群體選擇性閱讀。
三、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創新策略
(一)用戶群體對數字圖書服務使用不熟練——個性化培訓,提升熟練度
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創新離不開讀者的需求與使用,而公共圖書館的用戶群體較多,對現代數字圖書的使用熟練程度呈現差異化,不少用戶群體對新興的數字圖書服務使用不熟練,進而導致數字圖書信息資源的利用能力較弱。對此,公共圖書館應當展開個性化培訓,如培養用戶群體對數字圖書館的檢索、參考咨詢、文獻信息篩選、借閱流程、收藏、下載、訂閱或訂購、社區答題及網絡通訊工具等多方面的使用技能,并開展相關讀者活動,尤其是針對弱勢群體而言,如老年人電腦培訓,多鼓勵用戶群體積極參與,提升熟練度,才能充分發揮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功效。
(二)信息資源整合力度不夠——自建個性化特色數據庫,提升信息資源利用率
大數據思維驅動下公共圖書館主要分為紙質與電子類館藏信息資源,雖然在前文構建的模型中劃分了多媒體類信息資源,但在實際工作中,多媒體信息資源比較少,進而導致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力度不夠,這不僅影響到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還不利于館際間合作交流,甚至影響到國際圖書館信息資源合作,其質量也備受考驗。所以,公共圖書館可通過自建個性化特色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思維對其進行數字集成化處理,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整合信息資源,明確個性化特色數據庫重點內容所在,形成個性化特色信息資源體系,為開拓館際合作交流提供技術保障,有利于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提升信息資源利用率。
(三)館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培訓,提升館員綜合素養
在現代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體系中,館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在實際工作中,館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部分館員自身的業務素質未能達到設定的標準,將影響到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體系的完善。所以,為了緩解當前公共圖書館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可展開“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培訓,秉承傳統與現代個性化服務相融合的服務理念,鼓勵館員積極參與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數字圖書館讀者服務技能、信息資源建設等多方面的現代專業服務技能,跟上現代個性化服務的節奏,無論對達到業務素質標準還是未達到業務素質標準的館員,都起到業務素質高層次提升作用,以提升館員綜合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公共圖書館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公共圖書館要抓住機遇,合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模式,主動開展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為目的的個性化服務,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對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和分類,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從而促進公共圖書館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晁明娣.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情報探索,2016(02).
[2]馬曉蕓.基于個性化服務的公共圖書館社會職能拓展與創新[J].黑龍江史志,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