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摘 ? 要:如何解決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分散、各自為政帶來的公共文化服務不均、效率低下的問題,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探索實施了文化館總分館制服務模式,構建布局合理、發展均衡、覆蓋面廣、全面開放的文化館總分館體系,促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是當前各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中討論的話題。
關鍵詞:文化館;總分管制;服務模式;探索實施
中圖分類號:G25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271-02
探索實施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就是想實現最高效率的統一管理,讓文化館(站)服務為民的作用真正發揮到最大化。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中,文化館作為總館,各區鎮和鎮辦事處文化站作為分館,文化網格作為服務點,形成三級節點、一體運行,從而可以有效整合市、鎮(辦事處)、村(社區)各級文化館(站)和文化網格資源,推動文化館服務城鄉一體,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便捷、均等的文化活動、公益培訓、藝術鑒賞等服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各公益文化服務設施機構、企業、社會力量和個人自主投資建設并可提供公益文化服務的場館,也可以聯盟方式文化館總分館體系中。
一、優化機制 促生效率
文化館總分館體系確立了“設施建設標準化、助理派遣制度化、服務活動均等化、網格激勵常態化、數字平臺一體化、考核評估社會化”的運作模式,對市鎮村各級文化設施的建設標準、人員管理、服務內容、考核評估等都進行了明確規定,確保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共享、高效管理。 “比方說,我們提出‘服務活動均等化。就是說,會整合全縣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并把基層優秀的文化產品納入政府采購范圍,以陣地服務和流動服務相結合的形式,由總館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配送,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廣覆蓋、高效能。”對于這一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說,這也正是文化館總分館模式為什么能夠給老百姓帶來大實惠的關鍵。“在總分館當中,它更強調在體系之內的服務、活動的聯動。比如說若干個鄉鎮、網格,它的服務它的活動,原來都是獨立的,今后可能更多的要聯動起來。第二個,巡回服務、流動服務。在體系之內,有許多活動可以流動起來,可以共享起來,比如說一些展覽、一些講座,城鄉享受的服務大體均等。” 同時,文化館總分館體系把服務末端建立在文化網格上,并充分重視調動廣大網格文化員的積極性和工作水平,建立了網格文化員的培訓、比拼、獎勵等機制,形成了常態化的獎勵機制。對此,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社會科學研究員巫志南指出:“文化館總分館體系的重心是在基層,只有把文化網格也納入到體系中去,才能建立真正的體系化模式,總館的資源才可以到下面去,才能把整個區域的工作抓起來。二、合力發展 煥發生機
二、構建了“三級節點、一體運行”的組織體系,
總館、分館和網格服務點作為總分館體系的具體實施主體,擔負著重要職責。立足本職,強化協作,加強統籌全局能力,建章立制,推進總分館標準化;強化培訓,提升專業人才隊伍;整合資源,提供均等化文化服務;多元激勵,提升網格文化員水平;提速保質,推進數字平臺建設;健全機制,制定考核評估辦法,充分發揮總館在全市縣群眾文化組織體系的龍頭和核心作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為區鎮文化站指出了新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力做好文化陣地‘施工員、群眾文化‘服務員、網格服務‘指導員、特色文化‘保育員,把總分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文化館總分館體系進一步肯定了網格文化員的工作,并賦予了新的使命,重視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文化網格做好服務,總之,文化館總分館體系有利于進一步整合資源,提升文化館(站)服務效能,增強文化館(站)發展活力,相信將會在構建縣域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和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為建立總分館體系提供了優良基礎。鄉鎮(街道)建成高標準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培訓教室、多功能活動廳、書畫娛樂室等功能室,為實行免費開放,開展輔導培訓、活動指導打下良好的基礎。當前各地圖書館按照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創建要求,率先建成了圖書館總分館制,形成了以市圖書館為中心館、縣區圖書館為總館、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圖書館為分館、農家書屋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為基層服務點、圖書流動服務車為補充的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在全市范圍內實現了“一館辦證、多館借書、多館還書、通借通還”。也為探索建立文化館總分館體系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方式和方法。
三、應勢資源整合激發活力
按照“總館+分館+服務點”的模式,全市建立以市藝術館(文化館)、縣區文化館為總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為分館,村(社區)文化活動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服務點的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秉承“五個統一”:形象標識統一,隊伍配備統一,服務配送統一,數字服務統一,考核評估統一。
根據“總館+分館+服務點”的模式實施方案,文化館應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總分館工作例會,由總館負責人主持,各縣區分館館長、館長助理參加。結合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當地每半年召開一次理事會工作例會,由總館向理事會匯報總分館體系建設進展情況,并接受理事會評議。各縣區總館每月召開一次總分館工作例會,各鄉鎮(街道)分館館長、館長助理參加,研究部署總分館工作,解決體系運行、資源整合、城鄉均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各鄉鎮(街道)分館每雙月召開一次工作例會。
在總分館體系建設過程中,還應建立基礎設施標準化、文化資源共享化、服務系統網絡化、管理運行一體化的文化館總分館體系為目標,對總館、分館的職能進行了準確定位。執行統一的文化服務標準,統籌開展文化活動、隊伍培訓、數字文化館建設和流動文化服務。各級文化館(站)也將發揮城鄉文化資源整合優勢,加強文化隊伍輔導培訓,指導組織開展文化活動,打造特色文化服務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此外,文化部門將創新服務方式,實行定向服務配送,組織專業人員下鄉進社區文化輔導、文藝演出、文化藝術講座、藝術培訓,大力開展群眾文藝團隊展演巡演、文藝骨干才藝大賽,為文化人才和業務骨干提供展示平臺。“我們的目標是把總分館體系的服務末端設立在村(社區)服務點上,著力為基層群眾提供便捷、高效、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四、總分管制的實施策略
建立了“文化活動預報制”和“文化服務公示制”。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各街道、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利用現有資源,以多種形式向轄區居民預告階段性文化活動。確立了公共文化服務評議機制。在文化館、社區活動中心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群眾滿意度調查,制定、發放《公共文化服務評議反饋表》,確保活動計劃能根據群眾需求及時調整。建立群眾對各類文化活動的語言和反饋機制,將社區分館建成功能完善、服務周到的綜合性思想宣傳文化活動陣地。依托文化館總分館,大力進行文藝創作與培訓。開展文化輔導員下社區工作,為群眾、文藝隊進行培訓,為群眾文藝隊指導、編排各類文藝節目,以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將社區分館建成功能完善,服務周到的綜合性宣傳思想文化活動陣地。
另外,在各社區成立了“群眾文藝理事會”。由群眾文藝隊代表、群眾文藝愛好者及普通居民組成。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商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形式及活動內容,評價反饋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所屬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履職情況及群眾文化需求。實行了“菜單式”文化服務方式。實現群眾點文化服務內容,政府直接提供或通過購買提供文化服務,邀請群眾及第三方社會組織對服務進行評價。成立文化館總館,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文化館分館。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場館、設備、人員、經費、管理、服務等主要指標規范化、標準化。
總館分館制的建立在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增強先進文化的凝聚力、公共文化的服務力,在密切聯系群眾的基礎上,將文化館的文化服務職能更大的發揮出來,使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文化館總館負責群眾文化活動的統籌、協調、安排、組織工作,分館負責社區文化活動的具體組織和開展,總館與社區共同進行群眾文化活動的安排,整合和調動文化資源積極為群眾進行服務,滿足群眾文化的多樣性需求。
總館對分館的機構、人員、經費、資源實行統一規劃、 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考核,實現垂直化管理,有效避免了基層文化陣地“小、散、亂”現象。按照分館地域化、差異化、個性化發展需求,建立分館績效評價與群眾滿意度測評標準,實現分館建設從傳統條塊式管理向區域化服務發展轉變。
為解決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分散、各自為政帶來的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效率低問題,探索實施文化館總分館制服務模式,文化館總分館制即以市文化館為總館,各鎮文化站作為分館,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支館,構建起市區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開展市、鎮、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切實保障基層群眾在參與公共文化活動。文化館總分館制建成以后,將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均等的文化活動、公益培訓、藝術鑒賞等服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參考文獻:
[1]彭澤明,劉治恒,安桂香,等.重慶市大渡口區文化館總分館制探索[J].上海文化,2013(1X).
[2]彭明淅.大渡口區文化館總分館制路徑探索[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