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家庭抗逆力視角下流動兒童家庭社會工作服務實踐重構

2017-01-06 02:12:14劉玉蘭彭華民
中州學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服務模式

劉玉蘭+彭華民

摘要:流動兒童家庭在城市面臨各種困境,如何更好地協助其城市社會融入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家庭抗逆力理論由于主張關注困境家庭的優勢,實現了實踐范式從問題取向到優勢取向的轉型。家庭抗逆力視角下的流動兒童家庭社會工作服務模式,能夠有效突破當前問題化、個體化和靜態化的服務困境。這一模式通過調整評估方向,肯定和發掘流動兒童家庭及其系統的優勢和潛能;采取家庭群體決策制定方法,建立以流動兒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取向;制定靈活的、全方位的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提升服務項目;提供補缺和預防相結合的綜合服務;增強系統間的協同和合作,搭建社區為本的多系統服務框架,最終實現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的提升。

關鍵詞:家庭抗逆力;流動兒童家庭;社會工作;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C91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6)11-0067-06

一、家庭化遷移浪潮與流動兒童家庭

社會工作服務困境20世紀90年代以來,家庭化遷移成為人口流動的新趨勢。大批農村流動人口子女隨父母進入城市,成為流動兒童。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17歲流動兒童規模已達3581萬,其中0—15歲流動兒童中67.1%隨同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①家庭化遷移改變了中國農村家庭結構和家庭形態,家庭小型化使其作為生活互助團體的能力、作為個體生活風險防御團體的功能正在迅速弱化。②家庭化遷移也給兒童的成長帶來了新的問題:流動兒童隨遷就學仍然有較大阻力,20%左右的流動兒童未能在公辦學校就讀③;流動兒童精神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抑郁、孤獨、焦慮等不良情緒問題突出,社會適應水平顯著差于城市兒童④;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指導不足,教育途徑單一且方法陳舊⑤。

在對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產生影響的同時,家庭化遷移對流入地社會服務的開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近些年來,政府和社會組織在流動人口服務尤其在流動兒童家庭服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包括基本生活服務、就業服務、社會保障方面的服務、流動兒童教育服務、流動人口維權服務、心理輔導和健康教育服務、社會交往和融入方面的服務、針對流動兒童家庭生活和娛樂休閑方面的服務等⑥。這些實踐干預具有以下的特點。

1.問題視角明顯,優勢視角不足

20世紀80年代,社會工作領域中優勢視角成為新的范式,其聚焦于服務對象的資源,認為困境經歷并不一定對個人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因此,社會工作干預應將重點放在協助服務對象發現和增強他們的潛能上,而不是單純的外在救助和服務。就我國當前的流動兒童家庭服務而言,除了部分學者強調增權⑦以外,大多數學者仍然秉持“問題視角”。這些干預旨在通過外在救助解決流動兒童家庭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問題,忽視了流動兒童家庭內在的資

20世紀70年代,社會工作領域中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得到廣泛應用,其對系統之間互動的強調,為此后社會工作實踐奠定了系統干預的基礎。家庭化遷移使得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的干預政策和服務需要回應這種變化。已有研究者從政策層面開始關注“家庭的回歸”,提出建立覆蓋家庭生命周期、家庭類型的流動家庭服務體系,提高家庭發展的能力。⑧然而,目前我國的流動兒童家庭服務仍然以流動兒童或流動人口個體為主,未能有效關注個人所處的系統。研究顯示,系統層面的保護因素,比如穩定的親密伙伴關系、家庭團結、支持性的親子互動能夠有效地協助個體克服一些高風險情景。⑨因此,社會服務應該加強對流動兒童家庭整體的關注,以回應家庭化遷移給流動兒童家庭所帶來的社會現實影響。

3.靜態干預明顯,發展性不足

從發展的觀點來看,人類和家庭均是持續發展的有機體,不同發展階段會面對不同的心理與社會挑戰。因此,社會服務實踐需要具備發展性。當前,流動兒童及其家庭服務更多是靜態的,即關注當下問題的解決,忽視了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的發展特性。因此,流動兒童家庭服務也應該根據其發展階段的不同表現制定不同的服務策略,以滿足不同生命周期的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的需要。

總之,在我國社會政策領域,雖然流動兒童家庭化遷移趨勢已愈來愈受到重視,但社會工作實務界卻少有系統性的回應。本文將在家庭抗逆力的視角下討論流動兒童家庭社會工作服務實踐,從理論層面回顧家庭抗逆力與社會工作服務的關系,以“家點支持”項目實踐為基礎,嘗試概括我國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提升的社會工作服務實踐模式。

二、家庭抗逆力理論思潮與社會工作服務實踐重構

1.家庭抗逆力:從家庭問題到家庭優勢的轉型

家庭抗逆力(family resilience)是抗逆力理論由個體抗逆力轉向組織抗逆力的表現之一,主要探討家庭作為一個整體在逆境中克服困難、展示積極適應結果的能力或過程。家庭抗逆力理論實現了家庭研究范式由問題取向(deficit-orientation)到優勢視角(strength perspective)的轉型,即由關注家庭的問題和缺陷轉向關注家庭的優勢和潛能。家庭抗逆力對于研究困境家庭對危機的反應具有重要的價值,其核心在于理解家庭過程是如何調節壓力、如何讓家庭及其成員克服危機、渡過長期的逆境。

家庭抗逆力研究的興起與研究者重新定位“家庭”在困境兒童發展中的作用有關,這一理論視角視家庭為兒童成長的保護因素,拓展了家庭壓力、家庭應對和家庭適應的理論和研究。20世紀30年代,早期壓力理論的關注點由個體擴展到家庭,這為家庭抗逆力研究明確了研究對象。20世紀70年代,早期家庭系統的觀點盛行。這種觀點專注于家庭過程的失調,將個人的失敗歸因于家庭功能失調,強調尋求積極的家庭外的資源來克服逆境的消極影響。⑩20世紀80年代,家庭壓力研究者開始研究家庭成員間的支持和互動以及影響家庭調整和適應的核心因素。家庭抗逆力作為有抗逆力的家庭(resilient families)的特質逐漸被提及。20世紀90年代,受到過程理論和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者將重點放在家庭抗逆力的概念、研究和應用方面,強調了保護過程、抗逆力過程、生態系統和特別的風險。21世紀開始,家庭抗逆力研究重點突出了跨學科方法、不同層次的生態系統的保護機制、家庭抗逆力干預和預防研究,最終形成了不同的家庭抗逆力模型(family resilience model)。

由于研究視角和關注點的差異,家庭抗逆力概念并沒有一致的界定。綜合看來,目前有四種家庭抗逆力概念:一是過程論,認為家庭抗逆力是指以家庭為單位的一種應對與適應性的過程。二是特質論,認為家庭抗逆力是幫助家庭在面對變化和危機時克服困境的特征、維度和屬性。三是發展論,認為家庭抗逆力是一種發展性建構,包含當前和未來家庭適應模式。四是關系論,認為家庭抗逆力應該考察家庭作為一個整體的“關系特征”及其在扮演保護性因素時的角色。雖然家庭抗逆力概念在不斷演變,但其核心元素始終包含家庭固有的特征、家庭內部和外部取向、家庭對壓力的反應。因此,本文認為,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在逆境中依靠家庭固有的特征與家庭成員間的合作,整合外部資源,展示積極的壓力反應的過程和能力。這一過程和能力在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形式。

2.家庭抗逆力與社會工作服務

社會工作一直在沿著不同的理論和實踐框架推進。隨著人類面臨的危險因素的增加和對人類能動性的重視,社會工作由傳統的問題視角向優勢視角轉型。家庭抗逆力由于關注困境中的家庭如何克服逆境而成為優勢視角社會工作范式的重要代表,是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一個新興的整合框架。

20世紀80年代開始,受家庭抗逆力的影響,一些強調家庭能力而不是家庭問題的治療方法相繼出現,包括敘事治療(narrative therapy)、焦點解決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家庭功能治療(functional family therapy)以及家庭抗逆力的情景模式(contextual approach of family resilience)和家庭抗逆力的元框架(family resilience meta-framework)。家庭抗逆力的相關觀點被廣泛應用于精神健康、醫療照顧、社會服務和宗教輔導等領域的人員培訓和實務運用中,比如:危機、創傷、喪失后的康復;處理引起混亂的過渡階段(如失業、移民、分居/離婚);管理持續性的壓力,應對嚴峻挑戰(如面對多重壓力的家庭,包括嚴重的疾病、殘疾);克服通往成功的障礙(如高風險的青少年、輟學學生)。家庭抗逆力視角下的社會工作實踐在干預視角、干預系統和干預方向三個方面突破了傳統的實踐服務。

第一,在干預視角方面,從家庭問題轉向家庭資源。家庭資源作為影響家庭抗逆力發揮的各種能力和優勢要素的總稱,包括家庭成員一致性、家庭交流、支持網絡、日常活動和儀式、共享休閑、正向思考等。家庭資源是家庭抵御危機、自我修復并從危機中獲得成長的動力。家庭抗逆力實踐致力于協助困境家庭發掘家庭資源,幫助家庭直面危機,比如:社會工作者協助家庭成員了解逆境的意義,獲得正面積極的觀點和超越性的思想活力;協助家庭組織模式保持彈性且穩定,整合社會經濟資源;協助家庭形成清晰的溝通過程,鼓勵坦誠的情感表達,促進成員間合作解決問題。

第二,在干預系統方面,從個體取向轉向系統取向。家庭抗逆力理論受到一般系統理論的影響,認識到生態系統在家庭功能維護方面的重要性,突出了家庭系統作為整體的關鍵作用。家庭抗逆力實踐的系統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協同與團隊合作;多系統、以社區為基礎的介入。前者強調干預過程需要激發家庭與社區成員相互支持、家庭成員與社會工作者的合作;后者則要求社會工作者將干預焦點擴大到家庭以外,在個人、家庭、社區以及更大的系統間建立相互的聯結。

第三,在干預方向方面,從靜態取向轉向發展取向。發展取向強調過程和變化。抗逆力實務相信,過去有問題的人,在成年的過程中有改變生命軌跡的潛能;危機可以成為正面的轉折點。抗逆力不能視為個體的一種固定的品質,如果環境改變,危險性因素改變,其抗逆力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家庭抗逆力的過程是一個發展性的過程,隨著生命周期的不同,優勢或者缺陷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家庭抗逆力實踐框架也要隨著個人或者家庭生命周期的變化,表現出成長性和相對性。

三、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提升社會工作

服務的實踐探索如何突破流動兒童家庭社會工作實踐面臨的困境?這需要構建相應的社會工作服務模式。社會工作模式是在社會工作實務中形成的、在相對固定的理論架構指導下的、具有普適性指導價值的社會工作服務方式,包含理論假設、基本場景和解決方案(處置原則與實務技巧)。許多國內外學者在探討“多重壓力家庭”的服務模式時,將研究視角指向了家庭抗逆力理論,認為以家庭抗逆力為基礎的實踐能夠提供一個展現家庭優勢的評估框架和介入策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筆者所在的常州大學社會工作系與常州市婦聯合作開展了一項增強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的實務項目——“家點支持”項目。通過對這一流動兒童家庭服務項目的觀察和反思,本文認為家庭抗逆力視角下的流動兒童家庭社會工作服務,能夠有效改善當前流動兒童家庭服務面臨的問題化、個體化和靜態化的困境,對探討流動人口聚居區家庭社會工作服務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1.調整評估方向,肯定和發掘流動兒童家庭和其他系統的優勢和潛能

家庭抗逆力理論強調家庭優勢和資源,認為所有的家庭均有在逆境中成長和恢復的潛能,家庭和外部系統對抗逆力發展均產生影響。因此,家庭抗逆力視角下的社會工作服務需要同時關注家庭及其外部系統的優勢和潛能。

肯定和發掘流動兒童家庭等系統的優勢和潛能,與實踐評估有緊密關系,這需要從家庭信念系統、家庭組織模式、家庭溝通過程三方面入手。在流動兒童家庭信念系統方面需要評估的是:流動兒童家庭如何理解流動或在城市的生活,并賦予這一體驗何種意義;遇到困境時是否展現出正面和積極的態度,如希望和樂觀等;如何在困境中成長和學習改變。在家庭組織模式方面需要評估的是:流動兒童家庭結構和網絡如何在逆境中維持穩定;如何保持家庭凝聚力或家庭內的團結協作;流動兒童家庭如何動員家庭和社區資源克服困境。在家庭溝通過程方面需要評估的是:流動兒童家庭如何保持清晰且一致的溝通;如何表達和回應彼此的需求;如何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除此以外,社會工作者還應以發展的視角動態評估流動兒童家庭應對城市困境的代際經驗。

“家點支持”項目在前期評估中發現,一方面,流動兒童家庭面臨家庭教育技能缺乏、親子陪伴與溝通不足、兒童照顧時間與質量不高、社會支持網絡單一、社區交通不便利、社區環境較差、社區服務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流動兒童家庭具有許多優勢和資源:大多數流動兒童家庭具有美好的信念,期待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和發展;家庭內部結構相對穩定;家庭成員間有一定的溝通;部分流動兒童家庭有親屬同住在本社區,流動兒童和部分成人社區參與意愿較強。通過對流動兒童家庭優勢和資源的評估,項目組確定了下一步干預方向。

2.采取家庭群體決策制定方法,建立以流動兒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取向

家庭抗逆力理論深受系統理論的影響,認為風險和抗逆力均受到個體、家庭和更大范圍的社會系統的多元影響。家庭為本的服務模式效果好于僅為流動兒童本身提供的服務,家庭介入往往是個人全面發展的主要決定性因素。這主要與流動人口更強調家族內部聯系和互惠有關。如果采取個別化的干預和實踐勢必使服務呈現分散化和孤立化,大大降低服務的效力。因此,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的提升也應該以家庭為本,而非單獨的干預流動兒童或流動兒童父母。

以流動兒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實踐強調以家庭和親屬網絡為干預主體,探討家庭成員、家庭問題、家庭改變三者的關系,從而協助家庭在信念系統、組織模式和溝通過程三方面成長,提升家庭整體的抗逆力。根據流動人口注重親屬和朋友網絡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的特點,可以利用“家庭群體決策制定(family group decision making)”方法,充分發揮家庭的優勢。家庭群體決策制定模式源于新西蘭,在美國本土化發展之后獲得了廣泛應用,是指將父母、家庭成員和朋友帶入對原生家庭的支持系統中,特別強調原生父母也作為服務提供者,為其他新進入兒童福利體系的原生父母提供同輩支持。

從“家點支持”項目來看,它通過整合流動兒童家庭、親屬、朋友、社區義工四類對象的力量,搭建“家庭互助聯盟”,借鑒“家庭群體決策制定”的方式,讓四類人群就流動兒童缺少照顧陪伴和學業輔導、社區環境差等問題展開討論,鼓勵不同類型人員之間的交流,并制定相應的互助和參與計劃,為流動兒童家庭搭建了一個互助平臺。社會工作者通過發掘和建立網絡資源,強化流動兒童家庭成員、親屬和朋友網絡的作用,從而維持了一個以家庭為焦點的干預,最終推動流動兒童家庭內部成員個體能力和互助支持氛圍的提升。

3.制定靈活的、全方位的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提升服務項目

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服務需要制定靈活的、全方位的服務,這主要與流動家庭和抗逆力理論的特點有關。所謂靈活是指具有彈性。流動兒童家庭往往存在家長工作時間長、兒童承擔了部分照顧兄弟姐妹的任務和家務、社區資源相對匱乏等問題,因此服務方式、服務地點、服務時間等方面均需要做出有彈性的安排。在服務方式上,應在不同時點開展不同的服務,比如改變僵化的個案和小組服務方式,讓會談和小組變得更加開放;增加外展服務的頻率,讓服務更加貼近流動兒童家庭。在服務地點上,應選擇社區服務中心或社區公共空間,既有助于專業關系的建立,也增加了流動人口家庭參與服務的可能性。在服務時間上,根據流動兒童家庭工作繁忙的特點,應選取周末下午或晚上。這種富有彈性的服務,能夠使服務對象得到鼓勵,促進服務目標更好地達成。

所謂全方位是指系統性。流動兒童家庭在城市既面臨個體和家庭困擾,還面臨社區問題。如果僅提供以危機為導向的碎片化的服務,家庭整體面臨的困境以及家庭內部和外部之間的關系均會被忽視。家庭抗逆力實踐在兒童及其父母的個體層面、家庭層面、社區層面設計全方位的系統服務,有助于集中資源和整合服務。在個體層面明確兒童發展和一般壓力反應模式,提供個別化的服務指導;在家庭層面提供父母和兒童的認知行為技能訓練,包括情緒管理、問題解決和交流技能等;在社區層面建立流動兒童家庭互助聯盟、開展義工培訓等,強化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的社區參與,以此改善流動兒童家庭面臨的多重壓力。“家點支持”項目通過靈活的、全方位的活動設計,無論在前期關系建立階段還是在方案實施階段均較好地實現了服務目標。

4.提供補缺和預防相結合的流動兒童家庭綜合服務內容

針對流動兒童家庭面臨的現實困境和結構性限制,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服務內容需要補缺和預防相結合,一方面通過短期介入解決流動兒童家庭的即時問題,另一方面協助家庭為未來挑戰做好準備。補缺性的服務是指聚焦流動兒童家庭面臨的問題、改變風險和減少風險暴露的機會、動員家庭優勢去避免風險的潛在影響的服務。有研究者提出了五個策略:風險聚焦策略(risk-focused strategies)、資源聚焦策略(resource-focused strategies)、過程聚焦策略(process-focused strategies)、家庭抗逆力策略(family resilience strategies)、重新組織策略(reframing strategies)。“家點支持”項目根據流動兒童家庭的特點,從家庭信念系統、家庭組織模式、家庭溝通過程著手,對五大策略進行綜合運用,開展了兒童綜合服務、親子成長小組等服務,有效改善了流動兒童家庭面臨的家庭教育技能缺乏、親子陪伴和溝通不足、社區參與不足等問題。

預防性的流動兒童家庭服務是指賦權于流動兒童家庭、增強其處理持續性和未來性危機發生的能力的服務,具有反思性和發展性的特點。社會工作實踐實現促進個人幸福和社會公正的專業使命,幫助服務對象從日常生活的慣性支配下解放出來,進行日常行為習慣的反思和建構未來的理想生活,轉換現有關系。因此,社會工作者在協助解決流動兒童家庭的現實困境時,需要協助其反思困境的社會結構根源,肯定流動兒童及其家庭文化的獨特性,建立其內在改變的動力和社會網絡。“家點支持”項目在提升流動兒童家庭溝通等能力的同時,還協助流動兒童家庭探索其對困境的看法,比如如何看待自己的境遇、如何看待各種宏觀制度或者微觀系統對自己的影響、賦予經驗何種意義等,通過小組分享、互助聯盟、義工培訓等方式,真正賦權于流動兒童家庭,從而使其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的困境。

5.增強系統間的協同和合作,搭建以社區為基礎的多系統服務框架

家庭抗逆力取向的實踐重在建立家庭網絡的優勢和潛能,因此家庭抗逆力框架的應用應圍繞增強家庭的功能、增強家庭內部的關系連接、增強家庭與社區之間的重要連接、整合資源以滿足未來生活的挑戰等幾個方面展開。在家庭服務中,社會工作者應該將焦點從個人和家庭轉移到個人、家庭、社會網絡等系統之間的連接中。具體而言,流動兒童家庭服務中系統間的協同和合作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家庭內部的協同和合作。家庭成員被視為抗逆力形成的重要因素。社會工作者可借鑒心理教育中的多家庭小組,幫助流動兒童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親子關系之間分享各自面對逆境的經驗,提供危機管理、問題解決和壓力減少的具體指導,從而使他們克服相互指責的局面,進而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協作的良好氛圍。在此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需要引導流動兒童家庭內部成員之間就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實現家庭內部的合作。“家點支持”項目通過親子成長小組和家庭互助聯盟兩種方式,協助兒童、家長以及擴展家庭成員相互協作,從而提升家庭抗逆力水平。

第二,家庭外部系統的協同和合作。流動兒童家庭所居住的社區大多數是流動人口聚居區。流動人口間相似的流動經歷和相似的困境使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協同合作的伙伴關系變為可能。社會工作者需要在社區層面納入鄰里、社區居委會、非政府組織、學校等外在的系統,在服務中鼓勵流動家庭之間建立相互支持的關系網絡,針對相似的問題建立相應的社區支持小組;鼓勵流動家庭和專業社會工作者之間的相互協作,通過義工培訓小組等培養有參與意識的兒童和家長投入專業服務過程;尋求社區、政府部門和其他社會服務組織的合作,強化服務的整體性和資源的整合性。“家點支持”項目在積極整合婦聯、團委等部門的暑期社區宣傳活動和某社會組織兒童閱讀推廣活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拓寬了流動人口社區外部資源。

四、結語

近年來,隨著農村人口遷移模式逐步向家庭化遷移轉型,以往問題取向、個體化和靜態的流動人口服務模式未能有效地協助流動兒童家庭解決現實困境,如何有效地協助流動兒童家庭的城市融入是當前社會政策和服務面臨的新的挑戰。家庭抗逆力由于強調家庭整體優勢,突破了傳統問題取向的干預實踐,成為家庭社會工作服務中比較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模式。因此,家庭抗逆力視角下的流動兒童家庭社會工作服務模式通過評估和調動流動兒童家庭及其系統的資源,協助流動兒童家庭獲得長期良性發展的動力,從而有助于提升其城市融入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概括的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提升模式來源于“家點支持”項目。該項目所實施的社區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區。雖然該社區中的商品房不滿足購買即可以遷戶口的條件,但大多數流動兒童家庭都已購買了房產并準備長期定居。流動兒童家長主要是社區附近高新區中各類工廠的工人,流動兒童也能順利在社區附近的公辦小學就學。因此,在此基礎上概括的模式在應用于非正式就業或者居住不穩定的流動兒童家庭時需要做適當修正,以滿足社會工作服務“人在情境中”的要求。除此之外,本文的核心并不是說單純開展流動兒童家庭抗逆力就足以解決流動人口的城市融入問題,而是強調在不斷瓦解流動兒童家庭困境的制度和文化壁壘的同時,充分發揮流動兒童家庭及其系統面對逆境的主體性的必要性。

注釋

①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流動人口司:《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4)》,中國人口出版社,2014年,第181頁。②陳映芳:《社會生活正常化:歷史轉折中的“家庭化”》,《社會學研究》2015年第5期。③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國家教育督學報告——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江蘇教育督導網,http://www.ec.js.edu.cn/art/2015/4/2/art_10403_169320.html,2015年4月2日。④周皓:《流動兒童的心理狀況與發展——基于“流動兒童發展狀況跟蹤調查”的數據分析》,《人口研究》2010年第2期。⑤郭啟華、劉玉芳:《主體多元背景下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研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⑥關信平:《社會工作介入農民工服務:需要、內容及主要領域》,《學習與實踐》2010年第4期。⑦高萬紅:《增能視角下的流動人口社會工作實踐探索——以昆明Y社區流動人口社區綜合服務實踐為例》,《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⑧盛亦男:《中國流動人口家庭化遷居》,《人口研究》2013年第4期。⑨Benzies, K. and Mychasiuk, R. Fostering family resiliency: a review of the key protective factors. Child and Family Social Work, 2009, Vol.14, No.1, pp.103—114.⑩Becvar,D. S. Handbook of Family Resilience. New York: Springer, 2013, p.18, p.177, p.65.Henry, C. S. Morris, A. S. and Harrist, A. W. Family resilience: moving into the third wave. Family Relations, 2015, Vol.64, No.1, pp.22—43.Patterson, J. M. Integrating family resilience and family stress theor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02, Vol.64, No.2, pp.349—360.Mccubbin, H. I. and Mccubbin, M. A. Typologies of resilient families: emerging roles of social class and ethnicity. Family Relations, 1988, Vol.37, No.3, pp.247—254.Hawley, D. R.and Dehaan, L. Toward a definition of family resilience: integrating life-span and family perspectives. Family Process , 1996, Vol.35, No.3, pp.283—298.Walsh, F. The concept of family resilience: crisis and challenge. Family Process, 1996, Vol.35, No.3, pp.261—281.Black, K.and Lobo, M. A conceptual review of family resilience factors. Journal of Family Nursing, 2008, Vol.14, No.1, pp.33—55.[美]Froma Walsh:《家庭抗逆力》, 朱眉華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42—148、181、16、27頁。Masten, A. S.and Coatsworth, J. 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 in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environments: 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successful children. American Psychologist , 1998, Vol.53, No.2, pp.205—220.文軍:《社會工作模式及其本土化反思》,《社會科學研究》2010年第3期。Frame, L., Conley, A. and Berrick, J. D. "The Real Work is What They Do Together": Peer Support and Birth Parent Change. Families in Society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uman Services , 2006, Vol.87, No.4, pp.509—520.郭偉和等:《社會工作實踐模式:從“證據為本”到反思性對話實踐——基于“青紅社工”案例的行動研究》,《思想戰線》2012年第3期。

猜你喜歡
服務模式
“互聯網+檢驗檢測”云服務平臺可行性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探索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1:00:27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探討
“三權”抵押背景下金融支農服務模式設計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0:43:38
淺談農業推廣服務模式與創新發展
加強圖書館數字化服務 讓閱讀引領未來
辦公室業務(2016年9期)2016-11-23 10:43:04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
文化館總分館制服務模式的實施探索
基于用戶館文獻傳遞服務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物聯網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久久福利片|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2021国产精品自拍| 美女毛片在线|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色悠久久综合|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伊人无码视屏|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午夜天堂视频|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精品成|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国产一级毛片yw|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亚洲最大|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亚洲免费黄色网| 国产一二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欧亚日韩Av|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激情成人网|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久草视频中文| 午夜综合网| 找国产毛片看|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3p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四虎永久在线| 午夜激情婷婷|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欧美日韩资源|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无遮挡AV| 毛片最新网址| 国产系列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在线看国产精品| 一级爆乳无码av| 欧美成一级|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欧美区国产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1麻豆国产视频|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噜噜噜综合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