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老人的主要“殺手”之一,如何預防癌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2017年2月28日在網上提前發表的 《英國醫學雜志》論文認為,肥胖與11種癌癥之間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持有關聯。這些癌癥主要是消化道腫瘤及婦女與激素有關的癌癥。其他因素可能也存在,但不是很肯定。
這是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專家作的一項研究,他們收集了95篇有關體脂過多和發生或死于癌癥的研究的薈萃分析,并對這些薈萃分析進行了綜述,或稱薈萃綜述,或綜述的綜述,又稱傘形綜述。因此包括的病例數量及種類較多。國外對肥胖的定義是體重指數(BMI)>30千克/米2(我國是>28千克/米2)。這些文章對肥胖是連續的測定,觀察某單位改變所發生的危險因素,例如,體重指數每增加5千克/米2所致的某種癌癥的危險因素改變。
該文的結論是,過多的體脂增加了許多消化系統癌癥、子宮內膜癌和絕經后乳腺癌的發生率。因而從這些資料可以肯定地說,成人預防體重超重可以減少患癌癥的風險。過多的體脂可能是除了吸煙以外的第二重要的可以改變的癌癥危險因子。
關于體脂過多或肥胖有7個指標,包括體重指數、腰圍、體重及腰臀比等。
在這95篇薈萃分析中,有12篇(13%)國際公認為有強有力的統計學證據。亦即避免了增加肥胖對癌癥作用的偏倚。其他文章有些瑕疵,文章配發的社論認為,18%的文章有很大意義,25%的文章是有意義的,20%的文章證據較弱,其余25%并無有關聯的證據。
從這12篇可靠論文分析結果可看出,體脂過多與下列11種癌癥有關:食管腺癌、多發性骨髓瘤、胃賁門癌、結腸癌(男性)、直腸癌(男性)、膽管系統癌、胰腺癌、乳腺癌(絕經后)、子宮內膜癌(絕經后)、卵巢癌及腎癌。
但是這些癌癥的危險因素程度并不全同。例如,體重指數每增加5千克/米2,所增加的發生癌癥的危險因子由男性直腸癌的9%,最高可到發生膽道系統癌癥的危險因子增加56%。
由于論文所綜述的薈萃分析文章并非全部證據確實,因此該文的作者們希望將來還要進行前瞻性研究,以獲得確實可靠的結論。
該文的結論與2016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的“國際癌癥研究局(IARC)”的文章結論基本相同。不過后者還認為肥胖與其他癌癥有關,如肝癌、甲狀腺癌、腦膜瘤等,這是與該文配發的社論上由美國學者所指出的。
國際癌癥研究局工作組是綜述了流行病學資料、實驗動物研究及脂肪與癌癥一些機理研究等材料而得出的結論,也是比較可靠的。除了上述內容外,他們認為肥胖與食管鱗狀細胞癌及肺癌倒可能是負相關,即肥胖者少發。有人還認為,少年時肥胖對成年后發生癌癥也有不少影響。
我國對肥胖的定義與國外不同,但“過多脂肪對癌癥不利”這一論點是相同的。因此,國外提出臨床醫生在勸導患者減肥或減輕體重方面可以發揮很好作用。我們要明確,減肥不是或不僅是美容,更重要的是健康,所以,我國現在提倡全民健身運動,提倡體育鍛煉健身,這比單純著眼于改革醫保要重要得多。
國外在這些文章最后提出,“資料很明確,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了(即要減肥)”,我國則是推廣全民健身運動。身體健康,非但防癌癥,還能防糖尿病、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等。
(張家慶教授博客:www.blog.sina.com.cn/drz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