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驛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來自天津的王智萍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位母親用堅強撐起了一個家。她的家成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之一。
記者走進天津市河東區萬新村春華秋實家政服務公司,采訪了王智萍和她的兒子蔡成,傾聽了失明后的蔡成如何在父母的影響下成長為公司“掌門人”的故事。
兒子10歲失明
時光回到16年前的夏天,王智萍在輔導10歲的蔡成寫作業時,發現孩子反復寫錯一個字自己卻看不出來。她覺得不對勁,便帶他去了醫院。蔡成最終被醫生診斷為遺傳性視神經萎縮。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給他們家一個沉重的打擊。為了給兒子看病,王智萍與丈夫帶孩子跑遍京津冀各大眼科醫院,但醫生最終都遺憾地告訴他們殘酷的現實:蔡成今后可能再也不會看到這個世界了。年幼的蔡成為了安慰母親,有時謊稱“媽媽,我看見了”。看著懂事的兒子,王智萍下決心幫他找回往日笑容。
王智萍認為,要想讓兒子對生活有信心,就必須讓他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為此,2001年,王智萍和愛人送兒子去讀盲人學校。由于沒有盲文基礎,蔡成只能從一年級學起。同班同學大都比他年齡小。為幫助兒子趕上課程,王智萍每天6點半帶蔡成到家附近的橋園進行30分鐘“早自習”,陪兒子跑步、復習盲文功課等。憑著不懈努力,蔡成在就讀盲人學校后的第2年,便跳級到6年級,回到同齡孩子身邊。畢業后,蔡成又憑優異成績考入天津廣播電視大學。
王智萍還十分注重孩子的才藝培養。2002年,一次偶然機會,王智萍聽說天津市首屆少兒少年曲藝大賽將要舉辦,正巧有一位鄰居是相聲演員,王智萍便帶兒子去“拜師學藝”。通過努力,蔡成在那次大賽中獲得少兒組二等獎。
財務出納變保潔阿姨
不愿“啃老”的蔡成2011年創辦家政公司——春華秋實家政服務公司。創業之初缺少人手,為了幫助兒子,王智萍辭掉在外人看來風光體面的財務出納工作,當起了保潔阿姨。創業之初十分艱難,但王智萍周到的服務為公司贏得了好口碑。2011年年底,河東區殘聯開展政府為殘疾人購買服務舉措,“春華秋實”成為服務點之一。公司創辦5年來,已擁有固定客戶600人,吸納7名殘疾人、2名殘疾人家屬就業。
在母親的教導下,如今已是河東區青年志愿者協會副會長的蔡成不忘回報社會。2016年12月20日,在天津市志愿者心得講述大賽中,蔡成獲得第一名。當天正值他78歲的奶奶過生日,蔡成想去為奶奶祝壽并當面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奶奶,但是一名素不相識的空巢老人給他打來電話,希望身為志愿者的蔡成陪自己說說話,蔡成答應了。“那天我給奶奶叫了一份長壽面外賣。我囑咐外賣小哥,到了門口替我跟奶奶說一句,‘您的大孫子蔡成給您祝壽了。”沒能當天趕過去為奶奶祝壽,蔡成很遺憾,但能幫助到空巢老人,他又感覺很欣慰。蔡成說,母親時常告訴他要懂得感恩,他時刻不敢忘。為此他常常發起慰問空巢老人的活動。逢年過節,他還會和母親一起為貧困殘疾人家庭送慰問品。
(摘自慧聰清潔網2016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