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華
[摘 要]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從閱讀能力上體現語文素養。閱讀是學習語文的起點,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為語文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對閱讀建立積極正向的情感,內心產生對閱讀的喜愛之情。同時,教師通過語文教材自身特點和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此來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小學起始階段就要讓學生對閱讀建立積極正向的情感,內心產生對閱讀的喜愛之情,心理上也不會產生畏難情緒,能夠愉悅地享受閱讀。
一、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學生要理解閱讀的含義。閱讀是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閱讀是一種途徑。因此,與其說孩子們是對閱讀產生了興趣,還不如說是對通過閱讀獲得的知識和信息感興趣。閱讀內容的選擇,往往取決于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生選擇各自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自身課內外閱讀的首要標準。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的關鍵步驟就是不要指定書籍,而是讓學生有選擇空間。在閱讀課上多準備一些書,讓孩子們各取所需,擴展學生知識面。
教師圍繞閱讀開展活動。小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易接受新鮮事物,根據這一特點,組織各種活動來引導孩子們讀書。如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介紹自己讀書方法;創設環境演講演練,組織綜合讀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開展活動實際上將孩子們從人際交往中得到的快樂遷移到閱讀學習中。另外,教師也可以經常傳遞讀書的好榜樣,通過榜樣的激勵迸發出極大的閱讀熱情,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教師聯合家長與學生進行親子共讀。學生和家長在親子共讀氛圍中享受閱讀的快樂。學生與家人相處時間更長。親子共讀身體力行會給孩子帶來最有效的閱讀效應,要讓孩子喜歡閱讀,家長首先要有熱愛閱讀的習慣,學生以家長為榜樣,投入到閱讀中。
二、結合教材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
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富有現代氣息。體裁多樣,有兒歌、故事、童話、韻文等,很有情趣,深受學生喜愛。教師可結合教材以及自身的感染力,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讀書,把讀書視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有效運用教材中豐富的閱讀資源,教師可以由教材向外延伸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小學語文教材往往會按照季節安排一些相應內容的課文,在春天的時候,教師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尋找春天的影子,啟發孩子們將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用課文中的句式描述出來。閱讀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
語文課本的童話文章生動活潑,語言貼近孩子們的世界。教師組織開展活動,通過角色扮演親自對文本的故事加以演繹。教師以活動形式了解孩子們識字讀字的能力,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揣摩角色的情緒情感和內心的想法。開展此類活動以閱讀為基礎,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教材是開展閱讀教學的起點,教師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本身所蘊藏的寶貴資源,通過閱讀讓孩子們聽說讀寫的能力都能得以提升,從而讓他們享受課外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三、指導學生正確閱讀
閱讀要講究方法,根據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教師要進行閱讀的方法指導。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主張慢慢地品讀課文,或者是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朗讀也是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特別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當學生的識字量和詞匯量都到達了一定水平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默讀,從默讀到快速誦讀的訓練。快速誦讀是在特殊情況下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閱讀時間很緊,沒有工夫慢慢品味的時候就需要快速瀏覽,把文章的大意總結出來,或者是將重要信息整理出來,在時間短、任務重的緊張閱讀中,學生往往會更好發揮自身能力。在品讀課外文章時,通過慢慢的品讀,學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特點,掌握文章謀篇布局的策略,這樣才真正讀出了水平,讀出了境界。
四、用情境教學法輔助閱讀教學
構建語文情境閱讀,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閱讀的興趣。在情境教學中,學生的情感自然生發,對作者寫作背景會有相似的體驗。情境教學法適合于景物主題的閱讀教學,文章中描述的情境學生們可能沒有親身體驗過,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身如其境。例如:教學《桂林山水》時,訓練學生誦讀的能力,將情境植入教學,讓學生通過腦、眼、口、耳等器官活動,理解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指導朗讀漓江水的“靜、清、綠”時,展示圖畫中描述“漓江有許多小船在等著我們乘坐,我們乘著小船輕輕地搖動雙槳,蕩舟漓江”。接著播放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學生在美景和歌聲中懷著愉悅的心情朗讀課文,體會桂林山水別樣的意境。
適當創設意境,提供閱讀背景,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深入了解,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在課前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如優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計電動課件等。
五、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培養閱讀習慣
近年來,小學生在互聯網生活的陪伴下成長,他們熟悉網絡生活,擅長使用網絡平臺。教師通過互聯網軟件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例如:組建QQ閱讀群,教師在課外將孩子們定時聚集在一起,大家共同讀某一本書或者鼓勵孩子們將近期閱讀書籍的感受寫下來,在閱讀群里分享心得體會。
教師從網絡上購電子書籍,免費提供給孩子們閱讀。定期組織學生閱讀,制定課外閱讀計劃,用業余時間來開展讀書活動,征得家長的支持,營造適合閱讀的氛圍,讓家長們的行為都能對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形成一種助力。
語文閱讀的方法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問題,積累語文素材,才能找到最為理想的途徑。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博覽群書中品悟華夏文化意蘊的悠遠深長。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一生獲取知識財富的重要途徑,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從閱讀中收獲豐厚的人生。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