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衛紅+黃麗
[摘 要] 課改走到今時今日,已非一個新詞,不管是一些專家提出的新課堂,抑或是在“互聯網+”的時尚大潮中涌現的翻轉課堂、微課堂,“自主、合作、交流、互動”成了不約而同的共識。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 自主;合作;交流;智慧
課改走到今時今日,已非一個新詞,不管是一些專家提出的新課堂,抑或是在“互聯網+”的時尚大潮中涌現的翻轉課堂、微課堂,似乎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新課堂的核心要素有三,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交流互動;要讓學生被動地學習狀態轉化為主動地學習狀態;教師從“教”轉化為組織學生學習;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課前自主+課堂互動。諸如此類的共識呼喚著 “新課堂”要能夠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進而實現課堂中學生智慧的碰撞、本位的回歸。
一、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智慧課堂”的保障
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在課堂中產生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會令學生說的欲望不斷上升,由敢說變得會說進而能說。有了這樣的保障,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親自體驗活動的過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形成技能。
首先,合作學習是民主和諧氛圍體現之一。小組合作不需圍坐,也不必移課桌。為了給予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當需要小組合作時,可以前兩人一轉身組成四人一組或六人一組,小組合作馬上開始,合作完成迅速回位即可。有些學生面對老師就是會產生膽怯的心理,很難克服,但是小組合作時,在同學面前這種膽怯就消失殆盡,在小組合作時,組員們就會在活動的要求下和小組長的帶領下毫不拘束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達到獨立思考的目的。
其次,教師的認真傾聽、耐心等待是民主和諧氛圍體現之二。課堂中教師不要只提醒學生認真傾聽,教師也應該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應該在傾聽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確實在用心聽,老師很真誠,對于贊同的部分應該邊聽邊不斷點頭示意,利用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欣賞和認可。教師在課堂中還應學會耐心等待,等待是為了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給予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等待也是為了體現新課標中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
再次,小組長當堂檢查本組練習情況并進行匯報是民主和諧氛圍體現之三。練習反饋,教師要想照顧到每一位同學幾乎不太可能,但是發揮小組長的力量讓組長檢查本組其他5或6個組員的作業情況并進行匯報可以把這種不可能變為現實。
二、學生主動是“智慧課堂”的精髓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40分鐘課堂的前奏,必須放在課前由學生獨立完成。預習可以不要導學案,只需學生自己準備一本預習本,不會增加教師及學生的課余負擔。當然預習并非漫無目的,指令應該清楚明了,這就對教師研讀教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在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新課所要達到的目標及重難點之后,設計學生可獨立操作并對新舊知識的構建起到橋梁作用的預習題。
2.預習分享
有了前期的鋪墊,課堂伊始絕對是精彩紛呈。以《分數乘除法的復習》為例,學生的預習分享中匯報分數乘除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當學生說出意義時可問問學生: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嗎?課堂中就有學生質疑:七分之三乘七或七分之三乘八分之七的意義是什么?因為知識已經形成,又進行了課前預習的鋪墊,知識的再現就再容易不過了。在知識再現時,老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讓學生溝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整數乘除法意義的聯系之上。運算定律的運用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復習難度稍大,此時可過渡到下一環節讓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出知識,亦可體現整理知識時主次分明,由易到難的上升過程。
3.小組合作、交流
一節復習課的知識點肯定有主次之分,容易的就以口答和學生互相質疑的方式進行完善,而稍難掌握的就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達到知識的完善?!斗謹党顺ǖ膹土暋方虒W目標中總共要復習四個知識點,即意義、計算法則、運算定律和解決問題。意義和計算法則學生較易掌握,在預習分享中就可完善,而運算定律的使用和分數乘除法的應用題就在此環節中充分放手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團隊合作中收獲成功地喜悅。
4.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應該是復習課中的第二個高潮,而此時的亮點則是在交流時不同知識的呈現和不同方法的沖突,有沖突才會有高潮迭起,有沖突才會有心靈碰撞,有沖突才會有彼此互動,才會有智慧課堂的產生?!斗謹党顺ǖ膹土暋沸〗M展示運算定律的整理時,有小組是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有小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補充,不但用了字母還用了文字加以說明;還有的小組作出了評價,既然用了字母就是想達到方便的目的,不需用文字加以說明;甚至有的小組作出了溫馨提示,除法是沒有分配律的,只有乘法才有。此時此刻,對的,教師一定要予以及時的肯定。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整理更非千篇一律,有展示單位“1”的量已知的整理,也有展示單位“1”的量未知的整理,有整理思考過程的,有整理畫線段圖的,也有整理出數量關系的。(實際上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就必須有意識地參與到應用題的整理中去,讓學生在整理時注意單位“1”的量已知與未知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各種方法只要是對的都行,重點要放在讓學生互相質疑:為什么單位“1”的量已知,直接用乘法計算?為什么單位“1”的量未知要列方程或者除法來計算?質疑時要把重點放在分析數量關系上,單位“1”的量已知,實際上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就用乘法來解答。單位“1”的量未知就把單位“1”的量替換成未知數X,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列方程來解答,或者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用積除以一個因數等于另一個因數也可求出單位“1”。當然學生互相質疑的習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需靠長久的沉淀才能形成。
5.查漏補缺
復習實際上就是為了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當整理的知識已經完善時,學生也體會到整理知識要學會有序,分類的時刻,查漏補缺的環節即可讓學生精彩呈現。一節課往往上至后半段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因為興致已過,但此時的易錯題展示就像給學生又注入了一劑興奮劑。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興趣,學什么都不是問題。
6.出題檢驗
此時又是一個靜中有動的小組合作環節,小組合作出一到兩個易錯題給全班同學,檢測查漏補缺的效果。當然在出題后自個小組的組員應事先已做好,小組長必須有個自查自糾的過程,然后才把題呈現出來給全班同學進行解答。老師在學生合作時應有意識地選擇有代表性的易錯題進行全班展示。
7.收獲分享
最后對整節課的環節總得要有個回顧與反思的過程,說一說自己的收獲,評價一下同學的表現及自我反思的表現。一節課的總結若由老師來唱獨角戲絕對會索然無味,如果由學生自主小結定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開課的“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和尾聲的“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總令人產生一呼一應的神奇效果,最后的5分鐘主動權若還給學生,既能培養學生自主整理知識的良好習慣,也能夠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這也是“智慧課堂”的課堂精髓所在。
小學數學教學,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他們對這樣的小學老師充滿了敬畏和感恩,他們在這樣的課堂中真正經歷了數學思考,思維得到了鍛煉,這樣的智慧課堂使他們終身受益。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