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敏++李倩倩
摘 要:中國及世界經濟處于“新常態”階段,此時的能源革命也快速開展推進,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在此經濟發展背景下,資源型小城鎮的轉型與發展面臨挑戰,其產業轉型升級顯得更加必要。資源型小城鎮要想在“新常態”獲得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分析其面臨的問題與不足,積極轉變發展理念,提升小城鎮產業品質與競爭力,促進資源型小城鎮的轉型與發展。該文將重點分析“新常態”下資源型小城鎮的轉型與發展,首先明確“新常態”的含義,分析其特征,然后分析我國資源型小城鎮發展狀況,最后提出“新常態”下資源型小城鎮的轉型與發展措施。
關鍵詞:新常態 資源型小城鎮 轉型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a)-0250-02
資源型小城鎮的轉型與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的發展難題,經濟處于新常態時,經濟增長速度緩慢,能源革命推進速度加快,產業也需要進一步轉型升級。新常態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更加顯著,對此資源型小城鎮應轉變發展理念,規劃好發展路徑,實現轉型發展。
1 新常態分析
1.1 新常態概念的提出
美國人埃里安首次提出了“新常態”一詞,其在宏觀經濟領域通常被解釋為經濟危機后經濟緩慢的恢復過程,這個過程非常令人痛苦。在第40屆達沃斯論壇上,一些學者提出:世界將進入一種全新的“正常”狀態,但是回不到金融經濟危機穩定前的“正常”狀態。2014年時習近平全面闡述及解讀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結合分析我國經濟增長階段、結構表現特點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情況出發,做出了戰略判斷,提出應認識新常態,并積極適應、引領新常態。
1.2 新常態特征
自從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獲得了高速增長與發展,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較顯著的結構失衡問題,我國經濟發展目前表現出新常態、新特征。第一,我國經濟增速由原來的高速增長變為中高速增長。第二,持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在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整個GDP中占比70%左右,其中生產性服務占據將近六成,我國服務業從2013年開始增加值也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與空間,該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緩解資源環境保護壓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有利于改善民生,我國經濟結構品質也將不斷提升。第三,我國產業動力將從投資及出口驅動型向創新及消費驅動型轉變。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面臨一些不足與陷阱,經濟發展及增長不能再依靠原來的傳統方式,應借助創新與消費驅動加快經濟增長,有效避免過度依賴出口的風險。
2 我國資源型小城鎮發展狀況
中國的小城鎮數量眾多,占整個中國城鎮數量的94.44%,小城鎮的規劃發展在城鎮化進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依據自然地理條件、經濟區域、文化習俗及城鎮分布等,我國的小城鎮大致可以分成六大區域。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小城鎮高度分化,東西地區差距較大,東部沿海地區的小城鎮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交通發達,多數小城鎮的主導產業是工業、商貿或旅游。該地區的部分縣與特大鎮已經進入中小城市建設行列,經濟比較發達。中部地區的小城鎮則屬于資源型,交通也很便利,但是小城鎮建設相對滯后,工業及服務業發展也比較弱[1]。中部地區具有豐富的勞動力,但這些勞動力素質相對低下,外流現象嚴重。西北地區屬于我國重要資源儲備基地,小城鎮多呈現出小、散、亂的特點,工業發展較粗放,環境污染較嚴重。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資源較脆弱,經濟基礎也較差。整體來說,西部地區資源型小城鎮較落后,中部適中,而東部相對缺乏資源。
3 “新常態”下資源型小城鎮的轉型與發展措施
這里我們將以煤炭資源型小城鎮為例,分析其在“新常態”下的轉型與發展措施。
3.1 正確認識新常態,轉變發展理念
煤炭資源型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性及持續性,煤炭消費目前已經不再高速增長,因此不應繼續過于追求煤炭產量高度增長,應結合經濟宏觀發展趨勢及發展規律。小城鎮面對經濟的中高速增長趨勢,應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轉變發展理念與方式,制定出臺新發展戰略,加速城市升級轉型[2]。此外小城鎮建設者還應樹立并堅持科學發展觀,整體規劃城市轉型工作,將長期戰略與短期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做好資源開發利用與城市長期發展之間的關系,促使社會經濟、自然等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3.2 建立多元化產業體系,加強發展動力
煤炭型小城鎮發展過程中,應擯棄“一煤獨大”的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對優勢主導產業實施技術升級與創新,促進煤炭產品的精細化發展,大力開發煤制甲醛等深加工產品,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以此提高現代化產業水平。小城鎮也應引進一些非煤工業進行培育,將現代農業,與第三產業的發展潛力挖掘出來,建立多元化產業體系,加強城鎮轉型的動力。使用雄厚的資金培養扶持新興戰略產業,如節能環保等,對于文化旅游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以發展旅游產業,突出地區特色;對于具有規模化工業地區,則應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3.3 做好生態環保,堅守發展原則
資源型小城鎮要想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也有利于改善民居生活環境、促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此煤炭型資源小城鎮應堅持職權明確的原則,構建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并成立專項生態治理基金,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要綜合治理好采煤沉陷區與水土流失。增大植樹造林等生態建設力度,促使自然修復能力與生態承載力得到顯著提升,努力建設小城鎮,使其成為園林城市,改善人居環境及區域生態環境[3]。小城鎮應積極使用節能減排新技術,進一步突破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瓶頸,能源資源也應節約,綜合利用廢棄物并開展清潔生產,努力踐行循環經濟。
3.4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統籌協調發展
建設包容性城市是資源型小城鎮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其目的是促使城鄉與地區間的統籌協調發展。對此小城鎮應積極改革城鎮住房、戶籍制度與相關公共服務體系,將外來人口留在城市,并有序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進一步擴大城鎮人口規模,刺激城鎮人口的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小城鎮設施配置標準及服務水平也應進一步提高,對農村地區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努力減少城鄉間差距,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體系,加快城鄉間的要素流動及聯系。此外,相關政府部門還應給予小城鎮建設相應的資金與政策支持等,引導非煤地區開發培育非煤產業,探索出一條含煤地區對非煤地區的支持機制,促使城鎮產業體系多元化,進一步減小地區差距,有效提高非煤地區消費能力。
4 結語
資源型小城鎮的轉型與發展是一個重難點問題,面對新時期提出的要求,我國多數新興資源型小城鎮已經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在當前我國與世界經濟處于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增速減慢,從原本的經濟高速增長變為中高速,產業升級勢在必行。對此資源型小城鎮應積極分析轉型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依據自身發展優勢與特點,制定相應可行的發展措施。該文將煤炭型小城鎮作為實例進行分析,明確新常態的概念及特征前提下,結合我國小城鎮發展狀況,提出了煤炭資源型小城鎮轉型發展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劉佳,張樹森.新常態下大城市周邊小城鎮發展轉型思考——以天津市北辰區為例[J].城市,2016(5):58-62.
[2] 陳勇.新常態下資源型城鎮轉型發展的思考——以湘潭市棋梓鎮規劃建設為例[J].低碳世界,2016(24):145-146.
[3] 丁蕊香.新常態下資源型城鎮轉型發展研究[D].山西農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