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酒類、蜂產品、食糖、飲料等11類食品共1632批次樣品,其中合格樣品1623批次,不合格樣品9批次(詳見表1)。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356批次,不合格樣品2批次;酒類248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蜂產品136批次,不合格樣品2批次;食糖95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9批次、豆制品14批次、方便食品44批次、肉制品262批次、乳制品207批次、蔬菜制品21批次、飲料240批次,均未檢出不合格樣品。
部分不合格項目解讀
過氧化值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油脂是否氧化變質。國家標準《油茶籽油》標準中規定,壓榨成品油茶籽油的過氧化值限量分別為≤6.0毫摩爾/千克(一級)、≤7.5毫摩爾/千克(二級);浸出成品油茶籽油的過氧化值限量分別為≤5.0毫摩爾/千克(一級、二級)、≤6.0毫摩爾/千克(三級、四級)。
過氧化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經氧化,或產品在儲存過程中環境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油脂酸敗。此外,植物油精煉不到位也可能造成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過氧化值不合格。
氰化物
氰化物是白酒中一項重要的安全指標,國家標準《蒸餾酒及配制酒衛生標準》規定了蒸餾酒氰化物指標(以HCN計):以木薯為原料者≤5毫克/升,以代用品為原料者≤2毫克/升(60%酒精度折算);國家標準《蒸餾酒及其配制酒》規定,蒸餾酒氰化物指標(以HCN計)≤8毫克/千克(100%酒精度折算)。
白酒中氰化物超標可能是生產者直接使用不符合規定的原料加工或用木薯為原料的酒精勾調制成成品白酒上市出售,也可能是生產工藝去除氰化物不徹底造成。
嗜滲酵母計數
嗜滲酵母是嗜高滲透壓、耐鹽耐糖的一類酵母。在蜂蜜生產加工過程中,嗜滲酵母主要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在蜜蜂采集花蜜、花粉后加工成蜂蜜的過程中產生的,另一部分是原蜜采集后加工生產過程中污染的。
若食用嗜滲酵母超標的蜂蜜,可能出現腹瀉等不適癥狀。
氯霉素
氯霉素是一種廣譜抑菌劑,會抑制人體骨骼的造血功能,引起人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狀白細胞缺乏癥等疾病。我國農業部已將氯霉素列入禁止使用且不得在動物性食品中檢出的藥物,然而,在動物飼養時濫用獸藥可能造成氯霉素的帶入。
蜂產品中檢出氯霉素,一方面是蜂農為防止病蟲害而非法使用禁用獸藥氯霉素,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養蜂地域的環境受到污染。
蔗糖分
蔗糖分是食糖的質量指標之一,反映了食糖中蔗糖的含量,是食糖質量等級劃分的主要依據之一。行業標準《單晶體冰糖》中規定,合格級單晶體冰糖的蔗糖分≥99.6%。
還原糖分
還原糖分是食糖的質量指標之一,反映了食糖中還原糖的含量。還原糖分高的食糖易吸潮,從而滋生微生物,導致變質,不利于保存。行業標準《單晶體冰糖》中規定,合格級單晶體冰糖的還原糖分≤0.12%。
色值
色值是食糖的品質指標之一,是雜質多寡的一種反映,也是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等質量等級劃分的主要依據之一。國家標準《白砂糖》中規定,精制白砂糖的色值≤25 IU;行業標準《多晶體冰糖》中規定黃冰糖的色值≤270 IU。
二氧化硫
硫磺在制糖工藝中常用作加工助劑,生產過程中會生成二氧化硫,起到澄清、漂白作用。制糖原料和其他助劑可能含硫,若生產工藝控制不好,有可能導致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
二氧化硫可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破壞酶的活力,影響人體新陳代謝,長期食用二氧化硫超標的食品對肝臟等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行業標準《單晶體冰糖》中規定單晶體冰糖的二氧化硫殘留量≤20毫克/千克。
不溶于水雜質
不溶水雜質是食糖的品質指標之一,反映了食糖中不溶于水的雜質含量。不溶于水雜質影響食糖的外觀、口感,雜質中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安全物質。行業標準《紅糖》中規定,一級紅糖的不溶于水雜質≤150毫克/千克。
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所在地河北、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責令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不合格產品,并分析原因進行整改;經營單位所在地北京、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要求有關單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風險,并依法予以查處。詳細信息可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www.sda.gov.cn)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