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玲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有資產在保值和增值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其管理的對象和重點并未涉及到行政事業單位及非經營性資產。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公共事業發展、科研等的重要物質保障。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分析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對實踐有所幫助。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1-0071-02
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概述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屬于國有資產范疇。要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效率,就必須準確理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內涵。根據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相關辦法,其對資產的解釋為:行政事業單位占有及使用的,能夠以貨幣計量的各類經濟資源的總稱,且該資源為國家所有,則屬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既包括其組織、運用國有資產帶來收益而形成的資產,也包括財政預算資金、國家撥款等形成的資產,此外還有接受捐贈,以及法律確認的國有資產。按照使用單位的性質劃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可分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從資產價值形態來看,事業單位資產可分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等。本文所述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是對資產的綜合研究,側重于資產的公共性和收益性。改革開放以來,重分配、輕管理一直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盡管國家先后出臺了各項政策、條例,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資源,并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但資產管理問題始終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中的一大頑疾,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資產使用效率低下、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如何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不夠重視
無論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來源何處,都屬于國家財產,使其保值和增值是行政事業單位人員應承擔的責任。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對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片面地認為資產管理工作是領導的事情,而與個人無關。重采購而輕管理的現象尤為突出。一些人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視為領導及少數管理者個人享受的物質條件,在未經過可行性分析的情況下,隨意購買昂貴的器材、辦公設備、固定資產等,造成國有資源的錯配。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受利益機制的驅動,人為擴大單位財政預算,這必然增加國家財政負擔,也使得國有資源配置失衡。更有甚者,在資產招標上做手腳,導致國有資產嚴重流失。
(二)管理主體不明,職責劃分不清
長期以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由哪個上級單位來管理,以及管理職責的劃分,一直未有明確的規定。對于直接由中央所管的行政事業單位,其資產管理由國務院下屬的機構來負責,并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分類實施差異化管制。但對于那些由各省市自行管理的事業單位而言,則不在上述機構的管理范圍之內,這些單位只對本機構內的資產進行管理,但缺少上級部門的直接管理和監督,顯然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系不健全。此外,資產管理職責的劃分也不夠清晰,往往只是規定了由財會部門來負責,卻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對于遵循什么管理原則,以及按照哪些程序進行資產管理,都未進行明確規定,使得出現問題時找不到相關責任人。
(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效率不高
目前,一些地方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不高,這不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究其原因,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有資產配置不均衡。例如,在行政事業單位辦公場所的配置上,有的行政事業單位是將多余的房屋或者辦公用地租賃出去,而另外一些單位則存在辦公場所擁擠或是缺少辦公場所的問題,因而不得不向外租借。二是個別事業單位對市場需求了解不到位,在沒有經過充分調研和可行性分析的情況下,過多配置了金額較大的辦公設備、基礎設施等資產,造成該部分資產不能服務于正常業務,而出現閑置的現象。三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機構缺少對國有資產的梳理和分類管理,不利于資產流動和共享,導致資產使用效率低下。
(四)國有資產的流失難以遏制
行政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如資產的購置、后續維護、以及處置等各個環節,都存在流失的問題。資產購置環節的流失主要是由于購置過程缺乏民主決策,再加上部分資產購置管理人員經驗不足或是決策失誤,甚至個別人以權謀私等原因,必然會增加單位的資產購置成本,造成資產的隱性流失。資產在使用環節的流失,則是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人員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中,資產的損壞和丟失情況時有發生,但單位對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失卻不追究責任,甚至擅自做主,沖減資產賬戶。資產處置環節的流失更為嚴重,一些單位只是遵循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原則,而資產管理人員產權觀念淡薄,在資產處置過程中往往曲解政策,鉆制度的漏洞,惡意串通,便宜變賣國有資產,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提高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效率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等相關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不夠清晰。因此,要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避免資產錯配、中飽私囊等問題,就必須提高相關人員的管理意識。一方面,在選聘資產管理人員時,要選擇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且具有專業知識的管理人員,要求其能夠自覺抵御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使其在資產管理中獨立決策,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案例分析等后續教育方式,使資產管理相關人員從本質上認識到資產管理工作是事關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的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并在潛意識里形成獨立、公正、清廉的工作作風。此外,要加大宣傳力度,弘揚兢兢業業、秉公辦事的工作精神,樹立資產管理的好榜樣,通過學習先進人物及事跡,促使資產管理工作風氣的凈化。
(二)明確管理主體與職責劃分
首先,要對行政事業單位類型進行劃分,明確其上級管理主體,并加大對資產管理的監督力度。不論哪一級行政事業單位,都應明確其上級資產管理單位,而管理單位則要將資產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行政事業單位整體管理計劃之中。其次,要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責任制度,明確職責劃分。一是要明確行政事業單位領導應當作為資產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從宏觀角度把握本單位資產管理整體情況。二是要梳理資產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資產管理責任制度。要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梳理資產管理流程及涉及的環節,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及相關責任人,做到環環相扣,事事有人管,并形成相應的管理制度。三是采用適當的約束激勵方式,將資產管理成效納入管理人員的績效考評之中,并作為其評優、評先、干部提拔等的參考依據,從而使資產管理責任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三)規范國有資產管理,形成調劑共享機制
首先,要規范國有資產管理,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資產的清理與核查,并建立國有資產管理臺賬。實際管理過程中,各級財政部門資產管理處室應設立本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總臺賬,并由專項資產管理科室負責建立相應的分管臺賬,而行政事業單位自身則需設立資產的明細臺賬。這主要是為了梳理現有資產,并對資產從開始使用到最終報廢的各個環節予以實時跟蹤,以便對資產進行合理配置。其次,可嘗試建立資產共享、調劑、轉讓平臺。一是可以建立公物倉,將各單位閑置的、罰沒的資產納入公物倉集中管理,其他需求單位則可以通過申請的方式調撥閑置資產,使得物盡其用。二是對于大型機器設備或高價值科研設備,可以納入資源共享平臺,從而提高該類設備的使用頻率。通過有償使用的方式可以使設備所有權單位獲得一定程度的補貼,降低其管理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節約了財政資金,一舉多得。
(四)加強內外部監管,防止資產流失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流失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以及個別人經不住利益誘惑而導致的。因此,采取適當的內外部監管措施,是改變國有資產管理現狀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強內部監管。行政事業單位應成立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該部門直接對上級單位的資產監管部門負責,避免了本單位領導發號施令,授意資產管理人員以及會計人員弄虛作假。進而使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產權登記,確保國有資產在購置、使用、后續維護,以及處置等環節工作的有序開展。二是要加強外部監管。通過國家審計署等相關機構,加大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審計力度。對于違反國有資產管理規定,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行政管理人員,一經查實,必須嚴厲懲處,情節嚴重的則要移交法律部門處理。此外,可以借助信訪、紀檢、媒體,以及群眾監督的形式,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參考文獻:
[1] 彭順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5,(36).
[2] 文麗萍.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策略研究[J].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34).
[3] 賈文芳.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9).
[4] 李紅莉,王清麗.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山西財稅,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