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瑞
君見“浪漫”二字有水,有良,有曼,即知它可滌蕩人的心靈,給人帶來靚麗與美好的感受,它音譯于英文的“Romantic”。西方人十分講究浪漫,隨著東西方的深入交流,中國人骨子里的浪漫細胞也獲得了萌發。人的生活中一旦有了浪漫的種子,就好像沁于花香之中,內心自然會詩意地棲居。
浪漫是人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是無形的一種存在,然而也容易產生爭議,在生活中,人們永不會對陽光、空氣有爭議,因為它們是人們切實的物質需求。但浪漫與陽光等相比就真的沒有太大的作用嗎?非也。什么是浪漫呢?浪漫就相當于泥淖中的溫暖,在生活的泥沼中此起彼伏的小聲絮語,它提醒生命是美好的,很多時候,浪漫是人的一種自我選擇,是由心而生的自覺追求。浪漫可以使人的靈魂變得更豐富,它能讓無情而堅硬的現實變成第二種可能。孟子說過,“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浪漫就是那個“幾希”中的一種。
浪漫是先賢們的人生境界,莊子在浪漫中悟道,以無為求無為,自在逍遙;世事紛擾不堪,吟出“萬事不關心”的王維,在山間等明月相照,獨坐幽篁,聽石上清泉流走之聲,是何等浪漫;蘇軾以詩意的浪漫慰藉遷謫之苦,與客泛舟于赤壁之下,在最痛苦之際,仍留意著東坡雨洗,月色之青,還愛著“鏗然曳杖聲”,他們的浪漫是為了避世,或者說是為慰一顆倦極之心,與生命近距離交流,感受生活最本真的美好。
浪漫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是人們追求的一種務虛之美,拋開塵世的物質誘惑,追求“無意義”的真實存在。人類的文學、藝術都是浪漫的果實,人類的文明就是在追求浪漫的過程中獲得了升華。化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世界有浪漫,少女多豐臀。浪漫之于世界,正如豐臀之于少女,雖無多少實際收益,卻可增添不少情趣。”這就是浪漫的意義,給現實以柔軟和豐腴。無論是海德格爾的“詩意的棲居”,還是川端康成凌晨四點的海棠,都透著一點骨子里的浪漫,懷揣浪漫的生活是有趣的,不管如何辛勞,總持著“能飲一杯無”的情調。煮酒燒紅葉、帶霜烹紫蟹的態度令人欣羨,懷一顆浪漫之心,出入世間,這才是最聰明的處世之術。
浪漫是一種神諭,是瀟灑是智慧,能盡其一生浪漫地生活,乃是浪漫之極。清人項蓮生概括得極好:“為無益之事,遣有涯之生。”現實冷暖,人生苦痛,對之以二字:浪漫。
人生縱有苦,我只愿,浪漫生活!
(指導老師:何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