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軍 王英杰 戴月華
【摘要】目的 對臨床上治療心血管病常用藥物的藥效進行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抽取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治療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并以藥品日劑量(DDD)、總用藥量、用藥時間等已知條件計算用藥頻度(DDDs)和藥物利用指數(DUI),以1.0為標準線,1.0及以下為合理用藥,超過1.0則為不合理用藥。根據患者治療效果對藥物療效進行評估。結果 我院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有12種常用藥物,通過DUI指數評估,其中有10種藥物DUI指數低于1.0,其余兩種藥物DUI指數在1.0以上。結論 臨床上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本著合理、安全用藥的原則用藥會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對于臨床用藥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臨床;常用藥物;藥效
【中圖分類號】R9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6.0.02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多發于老年人群體。現今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和生活壓力不斷增加,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心血管疾病呈現出年輕化的發展趨勢。據資料顯示,每年全球約有近兩千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約占全球死亡總數的三分之一,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全球疾病致死的頭號死因。心血管疾病一旦發病會以很快的速度惡化,及時的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惡化速度,因此,安全用藥、合理用藥成為心血管疾病治療的重點問題。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抽取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心血管疾病臨床藥物治療進行研究和分析。此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22~84歲,平均(52.2±10.35)歲。病程1.5~25年,平均(10±5.3)年。患者均診斷為心血管疾病,臨床上以藥物治療為主。
1.2 方法
對患者的病情程度、藥品種類和名稱、用藥劑量和方法、用藥時長以及藥物不良反應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以藥品日劑量(DDD)、總用藥量、用藥時間等已知條件計算用藥頻度(DDDs)和藥物利用指數(DUI),計算公式為:DDDS=用藥總量/DDD,DUI=DDDs/用藥總時間。以1.0為標準線,1.0及以下為合理用藥,超過1.0則為不合理用藥。
1.3 療效判定指標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完全消除,療效可定為治愈;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雖存在但較治療前有所緩解,療效可定為好轉;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用藥后沒有任何改變,甚至有些癥狀較之前更加嚴重,療效可定為無效。
2 結 果
藥物是臨床上對于心血管疾病治療的常用方法,對我院心血管疾病治療常用的十二種藥物的DDDs和DUI進行計算,來分析藥物的療效以及用藥是否合理,見表1。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僅有兩種藥物的DUI指數在1.0以上,說明此兩種藥物在臨床治療中用量偏大,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其余藥物DUI指數均在1.0以下,說明藥物使用合理性良好。
3 討 論
以往心血管疾病常見于中老年群體,這與中老年群體的年齡特點、生理因素有直接的關系,身體各項機能都趨于老化,疾病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降低,特別是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幾乎是老年群體的專屬疾病。然而隨著人類社會活動的日益頻繁,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逐漸加大,現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向青年群體發生轉移,這與青年群體生活不良習慣、疏于運動和保健有關,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疾病致死的主要死因之一。隨著心血管疾病種類的增加,對于藥物的研發力度的加大,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療的藥物種類也在不斷增加,臨床安全、合理的用藥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臨床上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詳細的癥狀表現來選擇不同的治療藥物,病情不同,選擇的藥物種類自然也存在差異。患者年齡的不同,藥物治療在劑量上和數量上也有差別,通常老年患者較年輕患者用藥在劑量和數量上都要大些。DUI作為檢測臨床藥物療效以及用藥合理性的重要指標,通過DUI值,可以有效的檢驗臨床用藥是否合理,便于醫師對臨床用藥的把握和控制。廣大醫療工作者,在對疾病藥物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本著安全、合理的原則,謹防過度用藥、不合理用藥,力求使藥物療效達到最佳,為廣大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尹清珂.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用藥的藥效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2):155.
[2] 何玉蘭.淺談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合理用藥分析[J].藥物與人,2014,(6):105.
[3] 趙啟明.淺談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22):5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