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柳翠
【摘要】目的 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患者其配血試驗所受到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33例為研究對象,采集其血液,進行ABO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試驗,對出現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和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紅細胞進行熱放散處理,對患者的血漿用自身紅細胞或RH系統分型相同的O型紅細胞進行吸收處理。結果 出現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有7例;出現交叉配血不合的有18例,對患者的血漿和紅細胞進行吸收和熱放散處理,可以去除其對配血試驗的影響。結論 采取吸收以及熱放散的辦法來對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患者的血漿以及紅細胞進行處理,能夠有效的將其對配血試驗的影響去除。
【關鍵詞】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交叉配血;ABO血型正反定型
【中圖分類號】R4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6.0.02
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簡稱AIHA,其是因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性功能紊亂,自身抗體產生,并有補體在紅細胞的表面吸附,使得紅細胞被破壞而加速了溶血性貧血的產生[1-2]。通常,在抗體作用在紅細胞膜時所需要的最適宜溫度這一依據下能夠將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分成兩類,一個是冷抗體型,另一個是溫抗體型[3]。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33例,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患者其配血試驗所受到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33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68.3±5.2)歲,全部患者的病情均經臨床表現及抗人球蛋白試驗結合檢驗確診。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血型卡由長春博迅公司生產,配血卡采用瑞士達亞美公司的配血卡,反定型A1和B細胞,抗體篩查O細胞也由瑞士達亞美公司提供。
1.2.1 紅細胞熱放散
使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ABO正反定型不相一致的紅細胞洗滌三次,隨后在3 mL的生理鹽水中加入洗滌后的紅細胞1 mL,在45℃的水浴鍋中水浴30 min,并頻頻加以搖動,直接將放散以后的紅細胞進行抗人球蛋白試驗,若結果呈陽性反應,就需重復在56℃的水浴鍋中水浴10 min,并頻頻加以搖動,注意如紅細胞溶血則實驗失敗。直接將放散以后的紅細胞進行抗人球蛋白,試驗呈陰性的紅細胞備用。
1.2.2 抗體的吸收
取患者的血漿或者血清1 mL在等量的直接抗人球實驗陰性的紅細胞中,將其放置在4℃的冰箱60 min的吸收后,以間接的抗人體球蛋白試驗對上清液進行試驗,若呈現陽性反應,就需要繼續重復此步驟兩次進行抗體吸收,直至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呈陰性上清液為止,再備檢。
2 結 果
2.1 患者的紅細胞在熱放散前后的定型(見表1)
2.2 紅細胞吸收前后患者的血漿定型(見表2)
2.3 放散吸收前后的患者ABO正反定性所呈現的一致性
患者的血漿及紅細胞在經過抗體吸收、熱放散以前,ABO正反定型的不一致情況出現了7例;經過吸收以及抗體放散處理以后,ABO正反定型均達到了一致性狀態。
2.4 患者的血漿和紅細胞在經過吸收以及放散的卡式交配血試驗的結果(見表3)
3 討 論
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是由體內紊亂的免疫功能所產生的一種在紅細胞的表面有補體吸附的,或者是自身抗體產生的,在抗原抗體反應的作用下加速了紅細胞破壞的程度而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現象[4-5]。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患者自身抗體能夠分成是溫抗體型以及冷抗體型兩種,只有極少數的抗體屬于混合型。對于溫抗體型的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來講,其主要是以Ig G型為主,活性最強為37℃,能夠對交叉配血試驗以及血型鑒定起到干擾作用;對于冷型抗體的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來講,其主要是以Ig M型為主,活性最強的狀態在4℃的時候,并能夠對交叉配血試驗血型鑒定等起到干擾作用[6]。因為有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并且有一部分的患者還同時有同種抗體存在,而自身抗體能夠將患者以及他人的紅細胞凝集使得ABO血型的鑒定困難,尤其是Rh血型的鑒定更是難上加難。通過以抗體吸收以及熱放散的方式對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患者的血漿和紅細胞進行處理,能夠將其對于ABO血型以及RhD血型鑒定過程中所存在的干擾性消除。在鑒定RhD血型的過程中是沒有經過正反定型的相互印證的,因而若是有患者的ABO不相一致的正反定型情況出現,就會有交叉配血不合或者是O型紅細胞的凝集等顯現在反定型中出現。就應當對患者的紅細胞進行科學的放散之后再進行相應的血型的鑒定操作。
患者的血漿以及紅細胞在經過吸收與放散處理之后,有1例主側不合的情況在卡式的交叉配血試驗中出現,此時應該考慮有不規則抗體存在的可能性進行考慮。最好的一種抗體檢測的方法應當是在酶處理細胞或者是采取患者自身的紅細胞應用于自身血清的抗體吸收處理中,以此將自身抗體受干擾的可能性排除,隨后再在譜細胞辦法的應用下進行血清的抗體檢測,有92%以上的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患者都能夠將同種抗體檢測出來。
交叉配血是重要的一個判斷患者能否輸血治療的依據,只有在兩側均不凝集的情況下才能夠輸血。若果獻血人自身的紅細胞同受血人的主側血清之間有凝集的情況出現時,就不允許采用輸血治療。不凝集的主側,受血人的紅細胞以及獻血人的血清之間有凝集情況發生,就應當采取慢速輸血或者少量輸血的操作。交叉配血的操作不能夠僅僅是在鹽水介質的交叉配血中進行,當實驗室的操作條件較差時,應當有必要進行一定的膠體介質配血操作,只有盡可能地將存在的不完全抗體的危害性減少甚至消滅,才能夠杜絕有不良反應在輸血治療過程中出現。
綜上所述,采取吸收以及熱放散的辦法來對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貧血患者的血清以及紅細胞進行處理,能夠有效的將其對配血試驗的影響去除。
參考文獻
[1] 王 欣,喬麗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4(2):107-109.
[2] 李 勉,劉 芳,崔國惠,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并發自身免疫性血細胞減少臨床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4(1):19-22.
[3] 曾曉虹,薛 原.抗β2糖蛋白Ⅰ抗體在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中的意義[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志,2014,8(1):28-34.
[4] 王姣杰,李建斌,單 泓.兩種紅細胞制品治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效果比較[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5):555-556.
[5] 張曉娟,杜 偉,郭樹霞,等.相繼發生的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冷凝集素綜合征及IgM型多發性骨髓瘤1例并文獻復習[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2):244-246
[6] 王明慧,楊 濤,方春燕,等.不同輸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現代醫學,2014(8):880-883.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