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彭彤
開學初我就被分到了一個全校人數最多的班——二(5)班。猶記得我剛進教室就被各種聲音震得腦袋嗡嗡直響。接下來的日子里伴隨著各種常規訓練孩子們終于學會安靜了,而我也筋疲力盡了,時常為他們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而煩惱。同事看我這樣的焦慮給我推薦了一首詩《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在當中我發教育應該慢下來才能真正得利于孩子。
詩中寫道“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叫鐘翔宇的孩子,他貪玩、調皮、厭學、學習基礎差、作業幾乎沒有完成過。每當我要教訓他時,他總會怯生生地看著我小聲地說:“老師我錯了,我會改的。”幾次下來我對他也失去耐心和信心。一次,別班的老師和我說:“你們班的鐘翔宇真有禮貌。每次老大遠的看到我總會叫一聲老師好,真不錯!”聽到這里我有些吃驚,這樣經常挨批的孩子能對老師依然十分尊敬?經過明察暗訪得知他確實不是故意不寫,而是因為作業對于他來說的確負荷重了些,難度大了些,再加上沒有養成認真寫作業的習慣,作業的確讓他很頭疼。可他特別懂禮貌待人熱情,或許成績方面他是個慢的蝸牛就讓他換個角色換個疆域像賽馬一樣馳騁吧!
讀到“咦?忽然聞到了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里地風這么溫柔。我聽到鳥叫,我聽到了蟲鳴,我看到滿天地星斗多亮麗。”我豁然開朗。班上這些像鐘翔宇的孩子們不就是上帝讓我牽著散步的蝸牛嗎?我試著慢下來去體會這些孩子們帶給我的感動。
我們班的王璽是一個長得頗為斯文清秀的男孩。他上課的時候老是坐不住椅子喜歡把椅子翹起來。我認為坐姿不好肯定會影響聽課的效率為此他沒有少挨我的批評。因為忙著上課、備課也沒去關注他的心理狀態久而久之孩子開始有些逆反心理。有次課間我把他叫到身邊問他為什么如此,孩子委屈的說他實在控制不住,很想像其他孩子一樣能夠坐端正可是自己堅持不了多久。聽到這里我明白孩子應該是個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于是我和他說你每次上課只要能夠堅持十分鐘,我就覺得你很棒了。孩子聽了很高興,以后上課的時候他只要能夠不把椅子翹起來我就會表揚他,慢慢地我發現他能夠堅持的時間也更久了。通過這件事我明白,自己再忙著教學時也應該慢下來去關注每個孩子的心理成長。
記得一次升旗總結時聽到班上還是有孩子跑到后操場去爬云梯,特別是居然和一年級的小朋友搶著玩,我頓時火冒三丈。升完旗后大家都回到了教室,我一問,孩子們都說沒有。我靜靜地看著他們,這時班上一個叫鄭浩的孩子弱弱的舉起手來說:“老師,對不起是我爬的。”說完滿眼都是淚水,特委屈的看著我。被他這么一看什么氣都被澆滅了,原來準備的那些嚴厲的說辭只化做了一句“你知不知道這是很危險的啊。”孩子使勁的點頭并且再三保證不會了。對于他我只有無力感,他是我們班最天真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總是慢半拍。雖然他對我保證了可是我仍舊不信。對接下來的事讓我對他有了改觀。我發現他在這次事件后變得更加守紀律了,上課的時候再也看不到他講話的身影了,有任何事他都學會了先舉手詢問,再發表意見了。這個表現讓我十分高興對他的表揚也逐漸多了。直到現在孩子也在慢慢進步。有一天放學的時候碰到了他媽媽,我和她說起孩子最近的表現。他媽媽說:“那次他犯了錯后,你沒有兇他還告訴他這樣做很危險,爸爸媽媽要是知道了會擔心的,這讓他覺得老師是關心他的。特別是當他做對了老師會表揚他,不會因為他犯了錯就不理他了。”聽了他媽媽的話讓我感到只有給孩子時間等他不催促,我終能等到他們的成長!
教育孩子不就是牽著蝸牛去散步嗎?放慢了腳步我才能看到孩子的進步,放慢了腳步才能看到他們的閃光點。于是我學會了去欣賞他們而他們也帶給我無限的驚喜。這是在教授第一單元的《春雨的色彩》這一課。在完成課文問題的時候,我打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因為以前這種題都是我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說,孩子只是 機械的聽著。當我提問“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安靜了許久之后許多的小手都舉了起來。有的說“春雨是藍色的”;有的說“春雨是白色的”;還有的說“春雨是透明的”等等。這些答案的回答都是對的,說明了孩子們已經讀懂了課文。最讓我驚喜的是李小微的回答,“春雨是五顏六色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等待沒有白費,我適時的慢下前進的腳步讓他們帶給我太多的驚喜,他們的答案遠比我的要豐富的多精彩得多。
作為老師我們陪伴孩子成長,就是一次牽著“蝸牛”散步的“慢養”之旅,急不得也快不得。雖然面對沒完沒了的問題、無理取鬧的糾纏,偶爾也會生氣,也會無奈。靜下心來卻漸漸發現:自己的耐性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礪中,不知不覺地逐漸遞增著。都說小學老師是快樂的因為領著孩子慢步前行,收集沿途的快樂風光,確實是一件樂事。適時地放慢腳步,放下大人的主觀想法,陪著孩子們靜心品味生活的滋味,這其中成就的,除了孩子,更多的是我們自己……
如果我沒有放下那匆匆的步伐,我可能依然用責備的目光對著那些孩子們。我也就看不到沿途的風景,看不到這群“小蝸牛”身上的進步和閃光點了。耐心對于我們老師都非常重要!面對班級里的“小蝸牛”,我們真的需要放慢腳步,耐心地等一等,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對待他們的不足,以一種接納的姿態對待他們的想法。孩子們,在認識新的事物的時候,應該都需要一個過程。也許等待之后,我們真的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最后,讀到“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是啊,我如夢初醒這就是老師有苦有樂,有笑有淚。這才是牽著“蝸牛”散步最真切的感受,苦在其中,也樂在其中。當初的種種不滿和煩惱就是為了能讓自己深刻的體會到帶著“蝸牛”散步、看著“蝸牛”進步,陪著“蝸牛”成長的快樂與滿足。
教育就應該是慢慢的進行一點一點滲透,不急躁。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有些東西“欲速則不達”,適時的慢方能見到成效。孩子的學習應該是一個快樂成長的過程,就是快樂體驗的過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自身體驗快樂的過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面對班里的孩子時需要多些耐心和寬容 ,如果他盡力了也不能達到你的預期,請你不要難過和氣餒。相信每個他們都有出彩的地方,不是在這時也一定會在那時。我們需要做的是耐心的陪伴和包容,放慢腳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這些他們的成長也是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