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越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075-01
旅游業與國民經濟中其它產業具有高度的關聯性,這種產業的聯動效果和作用在烏海市會更加突出,規劃依托烏海現狀旅游資源特色,生態、集聚、綜合發展,同時遵循產業文化、生態化原則,延伸產業發展,構建烏海旅游產業八大項目框架。以精品景區建設為突破口,以提升服務質量為著力點,以公共設施建設為基礎,以產品營銷為動力,逐步擴大產業規模,優化產品結構,充分發掘整合烏海及周邊旅游優勢資源,積極發揮 旅游業在烏海市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中綜合帶動作用,逐步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第三產業中新興的主導產業。
一、打造精品,創A行動
烏海現有4個3A級景區,5個2A級景區,基礎較弱,未來烏海市將努力完成兩個5A級和5個4A級景區的建設,一方面,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提供應按照國家更高標準進行不 斷升級,包括交通、解說、安全、衛生、郵電、購物、資源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和服務 設施。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服務的標準化和優質化,提升游客滿意度;另一方面,通過充分發 掘烏?,F有資源,進行升級組合并賦予資源更多的附加值和新的涵義,使烏海旅游向觀光、休閑、運動、節慶、度假等多元化、精品化產品體系發展。同時精心包裝主題產品系列和精品旅游線路, 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景觀視角和產品體驗。通過產品的多元化和主題化增強景區的市場吸引力, 增加游客數量。
二、產業帶動,區域聯動
烏海市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受地域和資源的限制,難以成為一個獨立的旅游目的地,但烏海市擁有多樣化的資源基礎,包括沙漠、草原、黃河、生態農業等,具有發展旅游產業鏈的良好條件。這也是烏海市有別于周邊其他城市的最大優勢所在。同時,旅游業的帶動性較強,可延伸出多種 產業,形成環狀產業鏈,旅游業的發展并不在于僅僅為地方政府增加財政來源,更重要的是通過 旅游產業的發展來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的經濟收入,使當地居民早日脫貧致富。另外加強烏海與銀川、阿拉善盟整合發展,區域聯動,實現區域性資源共享。
三、形象制勝,產品多彩
山水翰墨、生態烏海是烏海市的四面形象招牌。其中“山”——甘德爾山風景區、“水”—— 黃河、“翰墨”——中國書法城、“生態烏?!薄S河風光及沿黃生態景區。同時書法與卓子山 巖畫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天人合一的傳承與體現,目前烏海書法文化開經過十幾年的培育,烏海市不僅涌現出了劉朝俠、李賀年、王厚孝、李靜偉等書法名家,多人在國內外書法大賽中獲獎。群眾性習練書法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全市常年堅持練習書法的愛好者就有近萬人。是烏海的一大城市特色。此外金沙灣、龍游灣和滿巴拉僧廟分別以其特色的沙漠生態、黃河濕地、和蒙醫藥學研究的 藏佛文化作為南北片區的重點形象品牌進行開發。形成特色開發,多彩紛呈的局面。 產品多彩有兩重含義。第一重含義是烏海市旅游雖然將山水城合為一體進行開發,并作為旅游產品的中心接待服務區,但是烏海市旅游產品并不僅限于此。第二重含義指烏海市幾大品牌旅 游產品都是和多彩的顏色相聯系,如龍游灣濕地公園的“綠色生態”,金沙灣的“沙漠”,卓子山巖畫群的“歷史遺跡”,等。烏海市旅游開發起步晚,資金投入不足,近期應該以幾個主打品牌產 品啟動市場,而不應遍地開花,并在開發過程中進行宣傳,擴大影響,由點及面,從而帶動全市 旅游的發展。
四、近程基礎,遠程跨越
烏海市目前的景區中金沙灣是AAA級景區,但是從知名度和影響范圍看主要來自于寧蒙等 周邊的近程客源,遠程客源比較少,主要是一些專項客源,隨著中國沙地汽車拉力賽在該景區連 續幾年的舉辦,也逐漸擴大了一定的影響力。并且目前烏海市旅游基礎已經初步形成,烏海民航 班機已經開通烏?!艉秃铺亍虾#瑸鹾!本?,烏?!靼病獜V州等航班,已具備接待一定 規模的中遠程游客的條件。因此,烏海市旅游發展以近程客源為現階段基礎,鞏固并擴大近程客源市場,在鞏固近程市場的基礎上,加大品牌產品的建設力度,借助航空優勢,積極拓展中遠程 市場,從而最終達到近程和中遠程客源市場的同步開發。
五、多方融資,政府統籌
烏海市政府統籌并協調旅游業的發展,包括協調工作、管理工作、人員配置、政策制定、基礎建設、旅游環境建設、旅游教育實施等方面。烏海市經濟基礎較好,應加大對開發旅游的財政投入,同時通過多方融資與政府投入相結合。對于融資渠道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第一是民營資金,即利用政策優惠,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吸引寧陜蒙地區和其它富裕地區的民營資金進入烏海市旅游領域進行開發;第二是國家資金,包括申報西部建設專項資金、生態保護和恢復資金等;第三是社會募捐、籌集的資金。
六、旅游景觀環境保護
首先,歷史遺跡保護。全市的古遺址、古遺跡等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確定其資源的價值,明確保護等級,已列入國家、自治區、市級文 物保護單位的要根據國家文物保護法規行事,尚未列入的要擬定保護范圍。對文物古跡的修繕,嚴格遵守“修舊如舊”的原則,保持原來的建筑形式、結構,保存原來的材料、工藝,盡量保 持其原有的歷史風貌。劃分絕對保護區、環境影響區、環境協調區等規劃保護范圍,在不同的區域只允許開展相應的活動和項目。在文物古跡旅游區(點)建設綠化帶,與周圍環境相互隔離,從而創造相應的歷史文化意境。對一些珍貴文物古跡,要采取科技和經濟等手段,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如增加防護欄,建造防水設施,在表面粉刷化學涂料,提高門票價格等;對木質古建筑要采取有效措施防火災、防白蟻。對文物要有說明標牌,以便旅游者了解文物的歷史價值。禁止任何人、任何單位隨意占用、毀壞文物古跡和古建筑。其次,黃河生態保護。對黃河濕地生態環境的開發建設,統一規劃,精心設計,科學施工,與周圍環境相互協調,避免對環境的破壞。對一些十分珍貴、敏感脆弱或環境容量較小的旅游景觀,對旅游活動采取定點、定線、定時、定量的控制辦法。在旅游業開發中,應做好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統籌安排旅游開發用地,切實保證基本農田建設面積。建立旅游業的土地開發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全市旅游業的土地開發利用的管理系統(如烏海市旅游業開發建設用地 信息庫等),嚴格貫徹、執行旅游開發建設用地的審批制度。最后,珍惜植物保護。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凡在自然保護區內開發旅游項目,必須編制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規劃,在區內設置生態環境保護展示室、宣傳欄,在導游詞中 增加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內容。建立各類珍稀植物保護區、珍稀瀕危植物保護中心和植物園,對珍稀植物和珍貴樹木要進行特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