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曉融
關鍵詞:引導性和激勵性評價語言 指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212-01
一、課程設計的背景與動機
應試類作文寫作訓練,使學生的思維程式化,套路模式化,導致寫作僵化無活力。我校高三第三次月考作文為看圖記敘文,講述的是學校組織學生去老人院的活動,要求學生根據圖畫內容,記述當天所發生的的事情。該文體為記敘文,在評卷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竟然不能審清文章體裁,不能正確的使用語法時態,故事的表述不流暢,導致得分率偏低?;诖?,教者設計了該堂課。
二、課堂思路的設計
本節課選取必修五第五單元的語言運用板塊,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教學任務:閱讀和寫作。閱讀材料是“英雄少年約翰因救被刺的鄰居而被授予獎章”的事件為引子,引出記敘文寫作的要素,并用于指導后面的主要任務——寫作。教會學生記敘文寫作的基本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焦點,也是亮點。設計思路是以閱讀為引子,閱讀只是起到了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寫作為重點,最終教會學生學會記敘文寫作的基本方法。整個過程中教師使用指導性語言和方法,富于邏輯性的順序引導學生學習記敘文的寫作。
三、教學過程與結果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步驟。
1.檢查預習。教者將本篇閱讀縮寫成100詞左右的短文,挖去關鍵詞,要求學生填充。使學生的文章先有了一個整體理解,同時為下一步的閱讀做鋪墊。
2.任務型閱讀。要求學生進行快速閱讀,回答下列問題:
1)When did that terrible thing happen?
2)Where did John and his father find Anne?
3)What did they see ?
4) What happened to Anne? and what did John do then?
5) What was John awarded? Why?
找出5個問題的答案所在的信息句,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整理,進一步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故事細節,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同時,引導學生總結該篇文章的寫作順序:1) when,2) where,3)who,4) what happened 5)what did people do 6) what was the end.并由此總結出記敘文寫作的基本方法,用以指導后面的寫作。
3.復述課文。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規律,復述課文。
教者在PPT上給出提示。學生小組互聽互評,并給予中肯的建議,老師不時地插入點評。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知語言的聽說讀寫。
4.寫作。仔細觀察所給圖畫,寫一篇英文日記。記述上周爸爸出差期間媽媽生病,你照顧媽媽的過程。(詞數不少于80)
要求學生用總結出的規律,看圖寫一篇日記。要求每小組完成一篇習作,并在展臺上出示給全班同學,教師當場批閱并點評。該環節為本節課最難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采取學生自學,互學互導,自評互評和教師指導并給予指導和激勵性的評價,給于學生方法的指導和自信心的激勵,教學效果良好。
5.作業布置。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再修改和潤色后上交。
四、反饋與思考
1.指導性方法對學生的引領作用使課堂教學效果倍增。
2.激勵性評價語言激發了學生學習語言的自覺意識和上進的正能量。
3.學生處于成長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教師應多激勵。法國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彼裕瑺I造寬松、民主的評價氛圍課堂口頭評價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4.激勵要講究方法。
首先,激勵要能指導學習。 經常采用這樣的評價,能很好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于學生學會學習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激勵要有互動性。 教學活動是一個雙邊互動活動,課堂教學,應該是是一種多向互動的師生交往過程。有時將評價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既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學會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又學會欣賞別人,學會做人。在課堂上處于一種能動的、活潑的動力狀態,從而引起學生需求,不斷向更高目標邁進。激勵性評價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