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云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尿潴留的影響。方法 29例行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一時間內、由同一治療組收治的29例行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宮頸癌根治術后的常規圍手術期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從拔出導尿管開始的第1次排尿時間、拔出導尿管后自行排尿情況、首次排尿后尿殘留量及再次留置導尿管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從拔出導尿管開始的第1次平均排尿時間為(1.35±0.32)h, 短于對照組的(1.92±0.45)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自行排尿20例、輔助自行排尿7例、不能自行排尿2例, 對照組分別為11、12、6例, 觀察組患者拔出導尿管后自行排尿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首次排尿后尿殘留量為(135.80±10.32)ml、
再次留置導尿管率為6.9%(2/29), 均低于對照組的(282.60±15.41)ml、27.6%(8/29),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宮頸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做好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不僅可以縮短患者的排尿時間, 提高患者術后自行排尿率, 還能減少術后的再次留置導尿管率, 效果明顯, 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宮頸癌;根治術;尿潴留;護理干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5.07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influence b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uroschesis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There were 29 patients receiving radical oper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another 29 patients receiving same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period as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nursing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omparison was made on first urination time after extubation, voluntary urination condition after extubation, residual urine volume after first urination, and incidence of re-catheter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first urination time after extubation as (1.35±0.32) h than (1.92±0.45) 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ere 20 voluntary urination cases, 7 assisted-voluntary urination cases and 2 incapable cases of voluntary urination,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11, 12 and 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voluntary urination status after extub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residual urine volume after first urination as (135.80±10.32) ml and incidence of re-catheterization as 6.9% (2/29),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282.60±15.41) ml and 27.6% (8/2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arget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radical oper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can not only shorten urination time, improve voluntary urination rate, but also reduce incidence of re-catheterization after operation. This method shows excellent effect,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Uroschesis; Nursing intervention
目前宮頸癌的發病率已經位于婦科惡性腫瘤發病中的第二位, 根據循證醫學研究, 我國宮頸癌發病率已經占據全世界范圍內的80%左右, 并逐漸成為現代婦科疾病中發病率越來越高的疾病。同時宮頸癌在我國的發病人群逐漸年輕化[1, 2]。經過我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 國外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逐漸影響到我國居民, 如女性性觀念越來越開放、性伴侶數增多等, 這也成為宮頸癌發病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同時還可以帶來艾滋病傳播,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以及細菌感染等促進因素[3, 4]。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 醫院內的常規婦科檢查已經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PV 感染作為篩查宮頸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臨床上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還是以手術為主。宮頸癌根治術仍是首選的手術方法, 其主要適用于Ⅰb~Ⅱb 期患者, 術后療效較好, 但是術后尿潴留是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 且其發生率(3.8%~21.4%)一直居高不下[5]。其中約20%左右的患者需要進行導尿, 既增加尿路感染的機會, 又增加患者的苦惱, 降低其生活質量。有研究顯示[6], 宮頸癌術后導致的尿潴留主要原因是在術中盆底神經和肌肉組織發生損傷所致的盆底功能障礙。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尿潴留的產生不僅加重了病情, 延長了術后恢復時間, 還大大降低的患者主觀感受和生活質量。為進一步探討分析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的預防護理措施, 本研究中選取本院收治的29例行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 取得良好結局,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3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9例行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外再選取同一時間內、由同一治療組收治的29例行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40~65歲, 平均年齡(49.5±7.4)歲;臨床分期:Ⅰb期7例, Ⅱa期17例, Ⅱb期5例;腫瘤直徑2.2~5.6 cm, 平均腫瘤直徑(4.5±0.8)cm;病理分型:鱗癌20例, 腺癌7例, 其他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8~62歲, 平均年齡(46.5±5.2)歲;臨床分期:Ⅰb期6例, Ⅱa期16例,
Ⅱb期7例;腫瘤直徑2.5~5.8 cm, 平均腫瘤直徑(4.7±0.8)cm;
病理分型:鱗癌19例, 腺癌7例, 其他3例。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均無心力衰竭和其他嚴重器官功能障礙。兩組患者年齡、臨床分期、腫瘤直徑、病理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患者本人或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知曉本次研究;②患者行宮頸癌根治術后未進行化療和放療;③無盆腔和泌尿系統嚴重性感染;④患者無心力衰竭, 肝、腎障礙, 以及活動性系統疾病。
1. 2. 2 排除標準 ①患者由于自身原因未能配合醫務人員做完本研究中的相關護理工作, 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較差;②患者存在因泌尿系統疾病, 如膀胱腫瘤、尿路結石等有可能導致尿潴留的發生。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宮頸癌根治術后常規圍手術期護理, 主要包括:①對患者每日進行健康指導, 說明注意事項。②術前積極完善相關檢查, 并交代患者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飲食、睡眠、用藥等方面)。③患者術后常規留置導尿管護理, 每日會陰部清潔常規護理(使用 1% 聚維酮碘液擦拭會陰2次, 1 min/次), 并注意觀察引流尿液的量和色澤;同時要注意引流袋額度放置位置和高度(引流袋要低于膀胱平面), 避免導尿管彎曲或受壓, 以防止尿液的倒流。④患者在術后第7天進行間隔放尿, 2 h/次, 但在夜間要開放導尿管。⑤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第10天左右)拔出導尿管, 并鼓勵患者多飲水, 并在拔出導尿管6 h后嘗試排尿, 排尿后測量膀胱尿液殘留量, 若患者的殘留尿>100 ml給予重新留置導尿管。
1. 3. 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時間, 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病情需求及心理狀況, 并早主治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對癥治療;同時要定期定量的講解宮頸癌疾病的相關知識, 及術后的一些相關并發癥及個人防護措施。②心理護理。由于宮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 患者在得知自己所患疾病后, 常出現煩躁、焦慮甚至驚恐等不良心理情緒。作為醫務人員, 發現患者的這種不良情緒后, 要及時與患者進行對話溝通, 并詳細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 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比如, 護理人員可向患者多講述一些類似宮頸癌患者經治積極的配合療后, 順利康復出院的病例。同時護理人員還要不斷的鼓勵患者, 幫助其樹立治療的信心[7-9]。③腹肌訓練。由于加強患者腹部肌肉的鍛煉可以減緩或抵抗術后因腹肌力量減弱而導致的腹壓的變小和排尿困難, 醫務人員要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屬進行腹肌訓練的意義, 并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術后恢復情況進行指導腹肌訓練;腹肌訓練的主要方法包括:仰臥抬腿法(患者在仰臥位狀態下做騎自行車的動作, 5次/d, 5 min/次);仰臥起坐法(做仰臥起坐, 2~5次/d, 10個/次)[10];呼吸法(慢而用力呼吸, 即患者在吸氣時放松腹部肌肉, 呼氣時收緊腹部肌肉, 5次/d, 5 min/次);總之, 要根據患者自身病情選擇合適的腹肌訓練方法, 在術后3~5 d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訓練, 以“患者感到不疲勞”為原則進行[7]。④盆底肌群訓練/ 縮肛訓練。一般在患者術后第 3天開始, 護士要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群訓練/
縮肛訓練, 患者首先確定盆底肌群(排尿時, 試著進行中斷, 中斷時收縮的肌肉即是), 縮肛訓練具體做法為:不間斷地收縮下肢肌肉, 并逐漸轉移至恥尾骨附近和臀部肌肉, 然后快速收縮和放松肛門部位肌肉, 20~30 s進行1個周期, 2~3 次/d,
10~15個周期/次[11]。⑤個體化放尿。要取得患者的配合, 并結合患者膀胱充盈度和尿意進行設置放尿時間,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患者術后第5天開始間斷放尿, 夾管第1天放尿頻率為2 h/次, 夜間持續開放;第2~3天適當延長時間為3 h/次, 第4天開始當患者自覺有尿意時憋尿10 min, 放尿, 并提醒患者自己主動參與排尿。⑥足三里穴位按摩。對患者足三里穴位的按摩不僅有利于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 還能夠促進胃腸的蠕動, 讓患者早日恢復飲食。在術后第6天開始進行足三里穴位按摩, 按摩時手法要輕柔, 2次/d, 15 min/次。⑦微波理療。在患者欲拔出導尿管前2 d, 定時給予患者膀胱區微波照射(30~40 W), 照射時以患者膀胱區感到微熱為宜, 溫度不宜過高, 30 min/次, 2次/d。
1. 4 觀察指標 ①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從拔出導尿管開始的第1次排尿時間:<1 h、1~2 h、>2 h;②拔出導尿管后自行排尿情況觀察:自行排尿、輔助后自行排尿、不能自行排尿;③首次排尿后尿殘留量及再次留置導尿管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從拔出導尿管開始的第1次排尿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從拔出導尿管開始的第1次平均排尿時間為(1.35±0.32)h, 短于對照組的(1.92±0.45)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1 h、1~2 h、>2 h排尿率分別為20.7%(6/29)、62.1%(18/29)、17.2%(5/29), 優于對照組的0、24.1%(7/29)、75.9%(22/2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拔出導尿管后自行排尿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自行排尿20例、輔助自行排尿7例、不能自行排尿2例, 對照組分別為11、12、6例, 觀察組患者拔出導尿管后自行排尿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首次排尿后尿殘留量及再次留置導尿管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首次排尿后尿殘留量為(135.80±10.32)ml、再次留置導尿管率為6.9%(2/29), 均低于對照組的(282.60± 15.41)ml、27.6%(8/29),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目前宮頸癌已是最常見的一種婦科惡性腫瘤。在臨床上廣泛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宮頸癌根治術)是治療宮頸癌的首選方法。但是此種手術創傷大, 手術范圍廣, 患者的會造成膀胱排尿功能障礙, 主要以尿潴留為臨床表現。我國國內學者通常將術后尿潴留定義為術后2周以上患者自行排尿, 殘留尿量>100 ml, 或者完全不能自行排尿。而國外文獻提及術后尿潴留定義為, 術后8 h內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 ml, 或者患者自行排尿, 殘留尿量>100 ml[12-14]。
在病理生理上, 術后尿潴留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手術操作時損傷了盆腔自主神經以及在術后膀胱原有的生理位置發生變化。在給予患者行子宮廣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掃術的過程中, 要廣泛的分離輸尿管和膀胱, 這就會不可避免的損傷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 神經損傷會影響到括約肌松弛和膀胱的收縮, 從而導致神經性膀胱麻痹, 最終引起膀胱的排尿功能障礙[15, 16]。同時在術中大范圍的切除陰道、子宮及宮旁組織, 會使膀胱失去周圍的組織結構支撐而過度后屈, 導致一部分尿液排出困難, 加重膀胱排尿功能障礙[17]。此外, 患者自身的精神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 不習慣床上排尿, 術中使用的麻醉會抑制排尿反射, 術后鎮痛泵的使用等因素也會促使膀胱排尿功能障礙的發生。
臨床上, 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患者的具體表現是排尿時尿流不暢, 殘余尿量增加, 膀胱內殘余尿量在100 ml以上[18]。一般患者行宮頸癌根治術后會常規留置導尿管2周左右, 若患者因術后尿潴留的發生, 留置導尿管時間會延長, 又會增加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可能。在患者的圍手術期, 針對術后尿潴留的發生機制的誘發因素, 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 這不僅可以降低術后尿潴留給患者的痛苦, 促進病情好轉, 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幫助患者改善預后[19, 20]。本研究中, 針對術后尿潴留產生的原因制訂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腹肌訓練、盆底肌群訓練/ 縮肛訓練、個體化放尿以及足三里穴位按摩等護理措施,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從拔出導尿管開始的第1次平均排尿時間和<1 h、1~2 h、>2 h排尿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 說明本研究中的護理有利于縮短患者的排尿時間;同時還對比分析了兩組患者的自行排尿狀況, 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自行排尿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觀察組患者進行的腹肌訓練、盆底肌群訓練/ 縮肛訓練等可能起了主要作用。最后還比較了兩組患者首次排尿后尿殘留量及再次留置導尿管率,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首次排尿后尿殘留量、再次留置導尿管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再次說明了本研究中使用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 在宮頸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做好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不僅可以縮短患者的排尿時間, 提高患者術后自行排尿率, 還能減少術后的再次留置導尿管率, 效果明顯, 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雪, 孔為民, 韓超, 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1992-2011年間宮頸癌發病趨勢分析. 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 2013, 9(3):310-314.
[2] 周權, 黃民主, 黃霜, 等. 中國已婚婦女宮頸癌發病影響因素Meta分析. 中國癌癥雜志, 2011, 21(2):125-129.
[3] 馬振祥, 顧曉梅, 姜聲揚, 等. 國內HPV16感染與宮頸癌發病風險的Meta分析. 現代預防醫學, 2008, 35(24):4771-4772, 4777.
[4] 潘玉英. 護理干預在宮頸癌術后自主排尿功能恢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 醫藥前沿, 2014, (26):199-200.
[5] 趙雪, 廖兵飛, 高玉霞, 等. 宮頸癌根治術后不同排尿方式對膀胱功能恢復作用的研究. 吉林醫學, 2012, 33(19):4203-4204.
[6] 趙雪, 廖兵飛, 高玉霞, 等. 不同排尿方式在宮頸癌根治術后膀胱功能恢復中作用的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18):216-217.
[7] 李俊英, 賈秀榮, 劉富霞, 等. 盆底肌群功能訓練對初產婦順產后尿失禁的效果. 貴陽醫學院學報, 2015(4):416-419.
[8] 周立杰, 戎明梅. 盆底肌群訓練聯合生物反饋防治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4(5):19-20.
[9] 陳賢璟, 宋一一, 蔡良知, 等. 尿動力學因素對子宮頸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后尿潴留的影響.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0, 45(9): 677-681.
[10] 林銀翠, 郭智勇, 羅艷, 等. 不同護理方法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療效的比較. 廣東醫學, 2014, 35(14):2302-2303.
[11] 劉禎. 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尿潴留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5(2):90-91.
[12] 李潔, 孫艷芬, 楊麗萍. 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尿潴留的影響.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2, 33(11):154-156.
[13] 李明. 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影響. 全科護理, 2013, 11(5):420-421.
[14] 黃玉香. 護理干預對子宮頸癌根治術患者尿潴留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10, 17(13):1863-1864.
[15] 劉春娜, 徐華清, 鄧文燕. 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泌尿系統并發癥的影響. 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 2010, 22(3):373-374.
[16] 劉威, 丁環. 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影響.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6, 27(9):1156-1158.
[17] 羅久久. 護理干預對降低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發生的效果觀察. 中外醫療, 2013, 32(22):153-154.
[18] 陳玉蘭, 楊明輝, 陶艷萍, 等. 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病人的影響.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39):264-265.
[19] 李宛真. 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影響.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15):203-204.
[20] 王陽陽, 宋素婷, 劉安. 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22):45-46.
[收稿日期: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