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震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143-01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生活型公害和大區域規模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使得人類不得不正視環境保護的問題。日本是世界上大量輸入糧食、能源及其他資源的國家,因此日本的國民生活及生產活動與地球環境的關系更顯緊密,尤其是隨著城市與生活的現代化,日本的城市結構,社會經濟結構,交通運輸體系和國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一變化直接對環境產生了深刻影響。以下就日本推動環境教育的源流與發展的概況加以闡述。
二、公害教育時期(1950年-1970年)
19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社會經濟呈現快速增長的情況。但同時也隨之發生了公害問題。例如:隨著產業的迅速發展,來自工廠的廢氣造成了大氣污染,來自工廠、開礦的有毒廢水造成了水、土污染的污染及海洋污染等,大規模公害的問題日趨嚴重,并對人的健康和生物環境造成重大影響。進入1960年代及1970年代中期,日本的公害問題已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于是196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公害政策基本法,同年又設立了全國中小學公害對策研究會。1970年在社會科學教學大綱改定中,初次使用公害這個術語,以表示對人的生命和健康教育的重視。這就是說日本學校教育中的環境教育是以公害問題為契機,通過公害教育這一形式開始的。
三、環境教育理念導入與實踐探索時期(1970年-1980年)
進入1970年代,各國面臨工業與經濟的發展,其環境不斷惡化,大區域規模的環境問題也開始出來。為此,1970年美國率先提出環境教育法。并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國際人類環境會議,并發表了人類環境宣言,確立了環境教育的目的。1975年,在貝爾格萊德召開了國際環境教育會議,并發表了貝爾格萊德憲章。此憲章簡潔的闡述了環境教育的哲學及其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六項環境教育的具體目標。這個憲章獲得了各國有關學者的高度評價,即使是現在它仍是各國思考環境教育的重要參考資料。總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各國政府及有關組織,為促進環境教育的發展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日本為了配合世界環境教育發展的總趨勢,1975年創立了全國中小學對策研究會。同年以大學為中心,成立了環境教育研究會。為了研究環境教育,促進其發展,文部科學省也設立了特定科學教育研究經費,組織各大學,國立研究所、教育中心等展開研究。與此同時,立足於學校教育現場的實踐性研究也一并進行。同時間關於環境教育的各種研究活動非常活躍。1977年的小學和初中、1978年的高中的教學大綱改訂中,對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資源和能源,尊重生命等與環境相關的教育內容寄予重視。如:高中共同必修的[現代社會]教科書中,引入了人類與環境,人口問題和資源、能源等內容。
四、環境教育理念的確立及全面推進時期(1980年-至今)
進入1980年代,城市、生活型公害和大區域規模的環境問題進一步惡化,并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各國政府和國民更加認識到環境問題和環境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80年,在日本東京召開了世界環境教育會議。1982年,在肯亞奈落比召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管理理事會特別會議,發表了奈洛比宣言其中指出臭氧層的變化等環境問題已對人類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并呼吁世界各國政府和國民、團體或個人都應對保護世代賴以生存的地球擔負起歷史責任。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發表了里約熱內盧宣言,其中提出了關于環境與發展的新理念:可持續性發展。總之,這一系列國際性環境教育會議的召開,其目的在於探討學校教育如何適應地球環境的危機,促進各國環境教育的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1989年日本課程綱要的改訂中,最大限度地充實、完善和加強了環境教育的內容和指導力度。1990年,日本環境教育學會正式成立,以推進國內環境教育為目的,定期發行會學會雜志、舉辦研討會、培訓會,并與其他環境教育團體進行交流。1991年、1992年和1995年文部科學省陸續編輯出版了環境教育指導資料(初、高中篇、小學篇和事例篇),它標志著日本中小學環境教育的基本理論已經確立,并進入全面推進環境教育的新時期。
五、學校方面推動環境教育主要策略
首先以目前的環境教育指導要領加強充實環境相關內容,要點如下:(1)加強充實各學科環境相關的內容(2)在綜合學習時間的課程里,透通過環境問題的體驗與問題解決等學習,加深跨領域、綜合的教學方式(3)小學理科教育學童珍惜大自然并且付諸行動(4)中學社會科(地理領域)提供日本環境及能源資訊(5)中學理科(第二領域)實際體驗用遭大自然等活動(6)高中家政科改善生活方式與態度,減少環境負荷(7)綜合學習時間(小、中、高)透過體驗與問題解決等課程,跨領域、綜合的學習。
其次是促進與普及環境教育相關的優良活動,通過舉辦環境教育學習的指導基本講座,環境教育指導者之養成研習,制作教師環境教育指導資料,以學校對於環境教育的意義與角色,以及學習指導要領中環境教育相關內容的解說與實際指導例子等刊物來提升教師的指導能力。
另外促進環境性學校設備(環保校園)的建設。戶外教育環境設施的建設以及輔助私立高等學校設施的高機能化,私立學校也以公立學校的標準執行學校設施環保化的計劃并且也給予輔助進行設備建設。
六、社會教育中與環境相關的主要方案
在社會教育中與環境相關的主要方案則是以青少年及成人為對象,協助舉辦各種學習活動包含地區性環境教育等課題。充實與環境相關的學習,例如推動[相互學習并支持]有效利用地區活動。舉辦與環境相關的兒童體驗活動。協助完成環境相關的家庭教育,收錄教養幼兒的各種問題集,并且增加如何教導幼兒珍惜自然環境等方法,全國教育委員會等提供家中有幼兒及小學生者的家庭配置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學習機會,希望能提升環境教育的家庭教育能力。
七、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人類理解及解決日益嚴重,復雜化、多樣化的環境問題,必須要保護和創造舒適、良好的生活與生存環境。首先得步驟就是必須使每個人都能關心環境及環境問題,并且理解、認識環境及人類環境的關系,養成對環境負責任的態度,掌握解決環境問題和保護、創造良好環境的實踐能力,進而形成對環境及其與人的關系的一種共生與關懷的環境態度。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方法,則是實施和推進學校教育中的環境教育,籍教育以養成認知、情誼與實踐的能動態度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日本文部科學省(2015) 現行學習指導要領
[2]日本文部科學省(2014) 平成26年度文部科學白書
[3]日本環境教育 2000.《日本型環境教育の提案》.小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