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 劉素菊 李杰 林思影
【摘要】 目的 對長春市女性慢性盆腔痛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以探討該地區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按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對長春市女性進行問卷調查,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發出問卷1630份, 回收1510份, 回收率為92.6%, 合格問卷1468份, 合格率為97.2%。以生育期女性為主;長春市慢性盆腔痛總發病率為17.6%(258/1468), 慢性盆腔痛常見病因依次為:慢性盆腔炎97例(37.6%), 子宮內膜異位癥66例(25.6%), 婦科盆腔術后粘連性疼痛19例(7.4%), 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12例(4.7%)。非婦科疾病誘發的慢盆腔痛依次是:泌尿系統疾病19例(7.4%), 肌肉骨骼痛13例(5.0%), 腸道疾病10例(3.9%)。病因不明確者22例(8.5%)。調查結果顯示<18歲慢性盆腔痛發病率為3.10%(8/258), 18~30歲慢性盆腔痛發病率為38.37%(99/258), 30~45歲慢性盆腔痛發病率為54.26%(140/258), 40~45歲慢性盆腔痛發病率為3.49%(9/258), >50歲發病率為0.78%(2/258)。
結論 長春市慢性盆腔痛患病率高, 病因復雜,常見病因有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婦科盆腔術后粘連性疼痛、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泌尿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痛、腸道疾病等, 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對于女性慢性盆腔痛要預防為主, 盡量減少該病的發生, 對提高女性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女性;慢性盆腔痛;患病率;患病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20
臨床上將無明顯病理學改變的慢性和復發性盆腔疼痛, 或有明顯的婦科原因但無確定的損傷存在的盆腔疼痛定義為慢性盆腔痛(CPP), 本病發病隱匿, 病因復雜, 涉及較多相關學科, 診治比較困難[1-3]。本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旨在更好地了解長春市女性慢性盆腔痛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 以探討該地區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 為預防和治療提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吉林省長春市女性為研究對象, 年齡18~58 歲, 以生育期女性為主, 發出問卷1630份, 回收1510份。
1. 2 方法 ①資料:采取問卷形式獲得數據。②診斷:無明顯病理學改變的慢性和復發性盆腔疼痛, 或有明顯的婦科原因但無確定的損傷存在的盆腔疼痛, 持續>6個月, 且對非阿片類藥物治療無效[2]。③質量控制:提高問卷質量和回收率, 安排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對問卷進行整理;問卷中資料缺失或邏輯錯誤該問卷作廢。
2 結果
2. 1 發出問卷1630份, 回收1510份, 回收率為92.6%, 合格問卷1468份, 合格率為97.2%。年齡19~60 歲, 平均年齡(40.3±7.6)歲, 以生育期女性為主;長春市慢性盆腔痛總發病率為17.6%(258/1468), 慢性盆腔痛常見病因依次為:慢性盆腔炎97例(37.6%), 子宮內膜異位癥66例(25.6%), 婦科盆腔術后粘連性疼痛19例(7.4%), 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12例(4.7%)。非婦科疾病誘發的慢盆腔痛依次是:泌尿系統疾病19例(7.4%), 肌肉骨骼痛13例(5.0%), 腸道疾病10例(3.9%)。病因不明確者22例(8.5%)。
2. 2 調查結果顯示<18歲慢性盆腔痛發病率為3.10%(8/258), 18~30歲慢性盆腔痛發病率為38.37%(99/258), 30~45歲慢性盆腔痛發病率為54.26%(140/258), 40~45歲慢性盆腔痛發病率為3.49%(9/258), >50歲發病率為0.78%(2/258)。
3 討論
慢性盆腔痛是臨床較為常見癥狀, 本次調查長春市女性發病率為17.6%。本次調查該癥狀的婦科原因為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婦科盆腔術后粘連性疼痛、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 以及泌尿系統、肌肉骨骼痛、腸道非婦科系統疾病[4-9]。
CPP治療應全面化, 包括器質性、功能性和心理狀況等。對病因難以明確的、久治不愈的慢性盆腔痛, 可行腹腔鏡探查術, 術中可處理發現的病灶, 必要時進行活體組織檢查, 并可消除或緩解癥狀[10-12];非甾體類抗炎藥用于治療原發性痛經和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疼痛, 可反復用藥;疼痛與炎癥有關, 應選用抗生素, 多聯合用藥, 可以清除病原體, 緩解癥狀, 減少后遺癥; 物理治療可促進促進血液、淋巴循環, 促進吸收, 改善疼痛;CPP患者的心理治療中也很重要, 盡可能消除患者的疑慮, 解決情緒、認知、行為問題;CPP也可口服中藥輔助治療, 直腸給藥經腸壁吸收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 長春市慢性盆腔痛患病率高, 病因復雜,常見病因有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婦科盆腔術后粘連性疼痛、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泌尿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痛、腸道疾病等, 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對于女性慢性盆腔痛以預防為主, 盡量減少該病的發生, 對提高女性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Nelson P, Apte G, Justiz R, et al. Chronic female pelvic pain-part 2: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Pain Practi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World Institute of Pain, 2012, 12(2):111-141.
[2] Daniels JP, Khan KS. Chronic pelvic pain in women. BMJ, 1981, 7(10):1012-1013.
[3] 陳小影. 輸卵管絕育術后慢性腹痛的腹腔鏡診斷與治療.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05, 13(11):688.
[4] Ganeshan A, Upponi S, Hon LQ, et al. Chronic Pelvic Pain due to 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The Role of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7, 30(6):1105-1111.
[5] 張慶軍, 鄒春芳, 柳肅芬,等. 北京地區成年女性工作壓力與慢性盆腔痛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5, 16(6):519-522.
[6] 陳艾麗.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中醫體質與生活因素的相關性研究.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3.
[7] 張巧玉, 秦榮, 常青,等. 慢性盆腔痛與女性性功能、婚姻和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04, 8(5):817-819.
[8] 英曉菲. 腹腔鏡診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283例臨床分析. 新疆醫科大學, 2010.
[9] 金瑩, 郭紅燕, 韓勁松,等. 225例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分析及診治探索.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5, 21(4):279-283.
[10] 李偉娟, 王亞男, 馬艷宏,等. 慢性盆腔痛病因及發病率分析. 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35):140-142.
[11] 李彥茹.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體質分布規律探討.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2.
[12] 李曉青. 女性慢性盆腔痛1880例發病原因分析.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0, 10(16):3923.
[收稿日期: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