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躍
摘 要: 我國新聞事業在改革開放以后,迎來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新聞報道形式和報道內容變得更加多樣,新聞事業逐漸向著專業化方向發展。時政新聞是我國新聞事業結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縣級電視臺在進行時政新聞報道和節目制作過程中,一直不能將宣傳和新聞報道進行有效的區分,報道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在新形勢下,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做好節目轉型改革工作,積極探尋改革對策,從而更好地促進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更好符合社會大眾的需求,讓受眾通過更多的信息來了解地區、國內和國外的時政動態。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 時政新聞 節目轉型路徑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343-01
電視時政新聞節目一直是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核心內容,是國家和地區政黨方針、領導工作事物、黨政宣傳和黨政解讀的重要平臺,也是社會大眾了解地區、國內和國際時政動態的重要窗口。大量實效性強的新聞消息,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展示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是我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但是,在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制作過程中,新聞內容長期受到計劃經濟時代新聞報道思想影響,時政新聞報報道程式化、表面化和概念化,時政新聞的時效性和新聞價值大大受到影響,降低了時政新聞可看、可讀性。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深入分析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存在的不足,并進行大膽改革,實現時政新聞報道轉型發展。
一、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存在問題分析
1.時政新聞解讀和提煉不精
縣級電視臺新聞工作者由于自身新聞敏感性較低,新聞報道內容的挖掘不夠深入,淺入淺出,很多時政新聞報道都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挖掘出新聞內在的新聞價值。時政新聞記者在寫作新聞稿件過程中,往往都是摘抄文件或者羅列各種成果,并沒有將新聞事件中的內容真是反應出來,對各種材料和內容的提煉程度不夠,將新聞各個要素羅列在各種新聞材料中,觀眾在觀看新聞過程中,需要自己去尋找新聞信息。由于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過程中,記者不能做到在各種材料中挖掘和發現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內容概括程度不高,很難吸引廣大受眾。
2.時政新聞報道內容和形式程式化
在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中,往往都存在大量形式化新聞報道,機械而無實質性的新聞內容。很多時候為了平衡領導和部門之間的關系,時政新聞報道成為歌功頌德、展現領導業績和成果的平臺。并且一些部門交給電視臺的新聞通稿,要求記者不能隨意進行改動,時政新聞報道逐漸成為各個部門之間傳達明亮的傳聲筒,而廣大群眾根本看不懂和聽不懂。時政新聞報道內容往往都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哪位領導講了什么話,很少介紹活動的內容,這樣的時政新聞報道很難提起受眾的觀看興趣。時政新聞報道內容和形式程式化,造成觀眾審美疲勞,逐漸就會對時政新聞節目喪失觀看興趣。
3.時政新聞報到缺乏客觀性
不管是那種形式的新聞報道,都應該客觀、真實,記者必須站在中立角度去分析問題和看待問題,避免新聞報道失實。但是,在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過程中,報道的角度常常站在政府和政黨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和看待問題,很少會站在群眾角度去看待問題,從而使得電視臺的時政新聞報道得不到老百姓的認可和理解,一些惠及廣大群眾的事件,通過時政新聞報道變成了政黨部門的歌功頌德,老百姓不買賬。此外,時政新聞報道語言使用也存在很多問題,在報道中常常用大量形容詞和語言手法,融入記者對新聞內容的感情,常常導致新聞報道內容缺乏客觀性,無法真正體現出真正的新聞價值。
二、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轉型路徑分析
1.增加信息容量,擴大受眾群體
時政新聞節目是縣級電視臺等傳統主流媒體發揮政治優勢,突出權威和提高公信力,增強媒體競爭力的重要平臺。面對新形勢,時政新聞節目存在的多種問題,需要我們及時拓展時政新聞節目信息內容,充實新聞報道形式,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對于一個地區的主流媒體來說,時政新聞報道主要是對黨和非國家政治活動和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趨勢等重大事件的報道。對于縣級電視臺來說,時政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是當地政黨部門重要決策和領導活動,經濟發展的典型事件等。但是,在長期新聞報道過程中,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都是以領導為主,傳播主體是各個機關的工作人員,沒有顧忌到受眾的感受,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增加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有效信息,豐富新聞類型和新聞內容。
具體新聞報道過程中,除了集中報道領導活動和政黨會議政策摯愛,還應該增加其他類型的報道,關注和政治發展密切相關的方方面民,如果在電視時政新聞節目增加經濟新聞,民生新聞、社會新聞、文體新聞等內容,通過對多個方面的報道,深刻揭示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讓電視時政新聞節目成為新聞內容的匯集地,逐漸淡化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宣傳形象。電視受眾群體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的復雜群體,由于受眾年齡、職業、受教育層次、興趣愛好、價值觀面和所處的社會環境存在差異性,對新聞信息取向和信息需求也存在很大差異性,為了更好的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新聞信息需求,就需要將電視時政新聞節目做成一個綜合性的新聞節目。而要達到這項要求就需要切實增加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信息容量,實現電視時政新聞節目資訊化。
2.借助民生新聞手法,去解讀電視時政新聞
長期以來,縣級電視臺的時政新聞節目主要是以宣傳為主,報道視角集中在政黨群體中,內容刻板枯燥,形式化十分嚴重,觀眾和電視時政新聞節目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和隔閡,電視時政新聞節目深入群眾力度不足。最近幾年,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民主化進程不斷推進,各級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民生和關注民生,基于這種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節目應該從民生角度出發,用民生新聞報道手法去解讀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真正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群體中。雖然電視時政新聞節目有其自身的規范性,但是,并不是說讓記者不能創新。民生視角是一種站在老百姓立場上去報道新聞和觀察問題,發現全新新聞視角。很多時政類新聞題材和人民群眾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如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糧食補貼政策實施、城鎮戶口制度改革、房價調控等內容,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去報道,群眾還是比較喜歡收看的。用民生視角去解讀電視時政新聞就要求廣大記者多層面和多角度的去關注民生,如從大眾角度去分析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形式、民主制度建設、國家政策實施執行,通過電視時政新聞節目反應老百姓的意愿,通過轉換報道視角將電視時政新聞節目民生化。
3.豐富節目形態,提升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影響力
電視時政新聞節目轉型,并不是簡單將內容縮短,做小,而是要結合廣大受眾群體的喜好,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做好電視時政新聞節目,增強節目影響力和宣傳效果。要盡快改變電視時政新聞節目在受眾心目中概念化、程式化和表面化的現象,就要在節目形式和內用上做文章,以此來提升節目的影響力。例如,可以在電視時政新聞節目中增加輿論監督板塊,報道時效性強、要求高的時政新聞,并對新聞進行深入剖析和評論。電視時政新聞節目轉型過程中,為了更好豐富節目形式,提高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影響力,就需要記者率先轉變思想和思維模式,將滿足受眾需求和宣傳政黨政策有效結合起來,通過對電視時政新聞素材、內容和形態進行創新,不斷提高地區電視臺作為主流媒體的影響力、權威性和公信力。從而確保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傳播效果。
總之,電視時政新聞節目是主流媒體競爭的主要欄目,關系到縣級電視臺在全媒體時代的競爭力。在新形勢下,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節目做什么內容,該怎么做,讓誰看,都是電視時政新聞節目需要及時做出改變的。
參考文獻
[1]徐少兵.把握時代理念 創新時政新聞的傳播形態——我所體會的電視時政新聞改革[J].新聞記者.2008(04)
[2]張素芳.如何走出“斷炊”窘境——從縣級臺深度報道欄目采編實踐談起[J].新聞世界.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