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劉陶
摘 要:相較日趨成熟和完善城市文化產業,縣域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文化建設機遇意識、創新意識不強,文化產業總體規模偏小,文化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不足,有影響力和獨具特色的文化產品不多等。隨著文化產業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全國各地都大步邁開文化建設的步伐,湖南作為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氛圍濃郁的文化強省,進一步探索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與創新,是今后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努力方向。
關鍵詞:縣域;文化產業;創新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257-02
一、前言
近年來,湖南文化產業總量快速擴張,結構逐步優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穩步提升,文化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支柱產業和重要引擎,特別是城市的文化產業建設已日趨成熟和完善,呈現生機勃勃的局面。
但是,縣域文化產業還存在較大差距,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縣域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湖南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氛圍濃郁。2017年,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湖南已增至4個,省級已達12個,但縣域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足。
二是縣域文化產業創意人才和經營人才缺乏。在縣域文化管理和文化經營單位中,高素質、高水平,具有國際視野的經營管理人才十分匱乏;既熟悉經營管理又具有專業技術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更為稀缺,難以滿足文化產業領域高科技迅猛發展和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三是縣域文化產業政策難以落實。近年來各級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但在具體落實中滯后,有些甚至沒有兌現,挫傷了文化企業的積極性。
四是縣域文化產業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依然突出。一方面,在縣域有一定規模的文化產業集聚區還沒有形成,文化產業結構不優,較完整的產業鏈尚未形成,“創意經濟”的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縣域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改善。
當前,與全國眾多省市一樣,湖南各級都大步邁開文化建設的步伐,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和文化名城的戰略目標,文化發展的機遇前所未有。如何統籌城鄉發展,探索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與創新,是今后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努力方向。
二、要創新縣域文化產業發展觀念
縣域文化產業要實現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沖破思想藩籬,破除觀念桎梏,在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改革體制機制上狠下功夫。當今時代,文化與經濟日益交融,文化不僅創造精神財富,而且創造物質財富;不僅關系“民生”問題,而且關系“民富”問題;不僅能夠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證,而且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新途徑、新空間。但是,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使縣域領導決策層和基層群眾面形成了“經濟當作主角,文化當作點綴”的認識誤區,在實際工作中文化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當前文化領域不同程度存在的統包統攬、管辦不分、政出多門等體制弊端就是這一認識誤區和思想積弊的集中體現,極大地制約了縣域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因此,必須立足文化強縣,提升文化自覺,推動文化產業科學發展。一是要轉變縣域文化產業發展觀念,樹立“抓文化就是抓發展”的觀念,像抓經濟一樣的抓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使命感、責任感,推動縣域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二是要從觀念上打破“就文化抓文化”的單向思維方式,從地域上突破地方文化單極發展的格局,堅持文化產業建設統籌推進,共建共享;三是要用科學發展統領縣域文化產業建設,堅持文化投入以基層為先、向農村傾斜,以規劃引導和推動城鄉文化建設的一體化進程。
三、要創新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機制
發展縣域文化產業,根本在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關鍵在于創新體制、搞活機制。因此,要著力在“三個激活”上狠下功夫。
一是要用機制激活合力。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組織協調,縣域文化產業建設總體上還處于小范圍協作和單兵作戰狀態;縣域文化資源分散、工作條塊分割、力量分散的多頭管理體制,造成彼此獨立、各自為政,共享程度低,工作合力小的局面。因此,要從體制機制上,變單一的政府投入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組織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政策規章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促進聯動發展,形成互動格局。
二是要用體制激活產業。發展縣域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要把文化創意作為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動力引擎,用文化資源和文化載體培育新的縣域經濟增長點,優化布局,調整結構,推動縣域文化產業加速轉型升級。要以“激發活力、增添動力、挖掘潛力”為目標,從完善“生產機制、用人機制、分配機制、管理機制”等方面激活產業潛能。
三是用創新激活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生產力。只有始終堅持人才為本,大力推進人才興文,培育文化產業建設的志愿者、創建者、帶頭人,才能不斷激發人才隊伍活力,引導社會各界投身文化產業建設發展。要通過聚才、用才兩種途徑,一手抓引進儲備,發揮高校在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為縣域文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一手抓培養使用,以崗位能力、創新成果和工作業績為用人導向,通過培訓進修、人才引進等方式促進文化產業高端人才脫穎而出,破解發展瓶頸。
四、要創新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方式
積極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打造特色文化,是各地縣域文化產業建設的一個成功經驗。如何將縣域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就是要充分發掘和發揮縣域的歷史文化優勢和自然文化優勢,使厚重的文化遺產資源集聚成文博資本,使獨特的自然景觀資源轉化成旅游資本,使發達的文化消費聚集成產業資本,發揮“特點”,打造“亮點”,制造“賣點”,并最終引導、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要在縣域已有的產業基礎上,大力調整結構、提升檔次,廣泛運用高新技術、信息手段,發展新興業態上,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發展質量。
創新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方式還應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是要完善縣域文化產業政策。要落實和完善文化產業經濟政策,加大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吸引資金、技術和文化內容,著力培育規模化產業集群。一方面,要通過政策導向、財政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為文化企業提供寬松的生存發展空間,對符合建設先進文化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開辟企業發展綠色通道。另一方面,要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做好服務、監督、管理、協調工作,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和人才引進計劃,吸引優秀的文化企業和人才到縣域投資或就業,提升縣域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要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合資經營、兼并收購、加盟連鎖等形式做大做強,并加大對文化企業在資金、稅收方面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強縣域文化產業。
二是要優化縣域文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要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引領市場和行業發展,推動產業升級,鼓勵大型文化企業并購,支持中小型文化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優勢文化產業集群。
三是要加快縣域文化產業園區和實體建設。要培育和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和文化中介服務機構,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主體,引導和促進文化企業提高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
五、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湖南各級各部門頒布施行了一系列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不斷加大對縣域文化產業的引導和扶持力度,引導和促進縣域文化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湖南縣域文化產業總體呈現出規模持續擴大、步伐不斷加快、結構逐步優化、發展后勁增強的良好局面。我們相信,縣域以創新的思維、務實的舉措和扎實的作風,定將進一步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基金項目:湖南省情決策與咨詢研究一般項目(16JCC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