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志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城鄉黨組織共建,帶動城市公共資源不斷向農村轉移,進一步激發基層活力,是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的有效抓手。本文淺談文明單位如何農村開展支部聯建活動在城鄉共建精神文明方面發揮積極有效作用。
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狀
(一)有利條件
1、農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近年來,農村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民的生活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不斷提高,農民用于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長,精神生活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2、農民的文化程度不斷提高。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宣傳力度的加大,農民的文化程度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農民從農村走向城市,城市文化的熏陶,使得他們對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也促使了農民文化生活的進一步發展。
3、農民文化消費不斷增長。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長,使農民的消費趨向發生了重大轉變,農民用于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長,精神生活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4、農村都以黨支部為核心,為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組織領導保證。
5、部分農村建立了有農村黨員活動室、廣播室、黑板報、閱報處,開通了有線電視。
(二)存在問題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績,但還存在總體水平不高,部分村嚴重滯后等問題。
1、領導認識不深。部分村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專人負責精神文明工作,工作缺乏自覺性、主動性、計劃性。
2、組織活動不強。有些村黨支部平時不組織開展活動,缺少活力,沒有發揮應有作用。有些村雖有活動,但無固定的陣地,影響活動成效。
3、發展思路不明。部分村在發展思路上一籌莫展,缺乏相應對策措施和引導。
4、宣傳陣地不足。一是種類不多,除廣播、電視、黑板報、報紙、紅紙標語外,缺乏其他如圖書室、永久性標語等宣傳陣地;二是分布不均。
二、文明單位基本情況
文明單位既有其優勢,又有其不足。優勢之一是創建意識較強,創建經驗豐富;二是思想道德建設、業務工作、黨風廉政建設、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環境衛生、社會公益等方面表現較好,干部職工的素質和單位文明程度達到一定水平;三是有自身的職能特長。不足之處:一是部分文明單位既是行政事業單位,又地處縣城,與“三農”相隔較遠,干部職工為“三農”服務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二是文明單位創建活動載體不多,需要進一步拓展,提高單位文明程度和干部職工素質;三是文明單位示范輻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三、具體措施
根據農村和文明單位的基本情況,文明單位和農村發揮結對雙方各自的優勢,可以達到“互助雙贏”的效果,既促進農村發展,又能推動文明單位建設。具體措施如下:
(一)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構建文明單位與農村共建的黨建工作新機制。
1、班子建設相互推進。組織聯建雙方黨組織的班子成員、廣大黨員干部共同開展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互上黨課、支部班子成員互訪、“聯建支部活動日”活動、經驗交流會等方式共同提高黨建工作水平,促進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有效發揮。
2、隊伍建設相互幫帶。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幫助農村做好黨員發展工作,聯合發展農村黨員。組織聯建雙方發揮各自的行業優勢,每年開展相關政策理論、法律法規、專業技術、團隊建設等方面的培訓,相互學習、交流隊伍建設的做法與經驗,促進聯建雙方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3、機制建設相互促進。積極探索雙方支委“雙向進入”工作模式,各級黨組織要建立聯建檔案,制定聯建方案,建立健全支部聯建活動相關制度,如聯席會議制度、督促指導制度、群眾評價制度和激勵考評制度等,確保支部聯建活動向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方向發展,取得實效。
4、建立多元并重的考核機制。把聯建共建工作納各文明單位綜合目標考核體系,并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與評先競優掛鉤,與干部職務升降掛鉤,充分激發各級領導干部推進支部聯建共建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共建思想道德,加強思想引領。
1、加強政治思想宣傳教育。通過共抓思想宣傳教育、培養健康文明習慣、傳播科學文化知識,轉變農民觀念,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村居民文明素質,共育鄉風文明。通過聯手建設文化陣地,培育文體隊伍,開展文體活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進城鄉文化建設,用先進文化陶冶情操,摒棄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提升農村文明程度。
2、培養健康文明習慣。文明單位深入淺出地向農民傳播現代文明理念,傳授健康生活知識,引導農民增加健康意識、衛生意識、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四是共治村容村貌,改善農村環境。
3、加強環境整治。各文明單位主動參與,幫助各村抓好農村環境建設,一同開展“美麗南寧 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深入開展農村環保宣傳,增強農村群眾的環保意識。幫助硬化村內道路,凈化庭院衛生、健全保潔制度,完善保潔設施,加大保潔力度,使村容整潔、美觀。
4、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各級文明單位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辟信息交流渠道,利用宣傳欄等宣傳載體,幫助結對村建立科普小組,把現代信息、科技知識等傳播到農村,各文明單位協助結對村開展綜治進農村活動,積極做好農民法制宣傳教育,指導農民知法守法,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強化宣傳教育。推動典型建設,擴大輻射范圍,在文明結對的內涵延伸、結對形式、輻射深度、拓寬上下功夫,指導、提升和及時推廣“民企聯村”、“ 村居結對”、“文明單位與村結對”等成功的結對經驗,通過抓典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三)共抓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
1、理清發展思路,促進村級經濟發展,通過文明單位研究分析,規劃指導,并提供市場信息,給予實事幫助,行政村發展理念得到更新,眼光更遠、思路更明,長遠規劃日趨形成,村級經濟發展逐步增強,從接受“輸血”逐步向自身“造血”轉變。
2、提供生產實用技術培訓,促進農民增收。各文明單位與結對村緊密攜手,雙向互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手建設文化陣地。文明單位提供資金幫助,贈送圖書和健身路徑等,對各村的文化活動中心(室)建設發揮作用,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致富本領。并為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引導農民工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
3、改善農民生活,關心弱勢群體。文明單位積極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上門慰問結對村的貧困戶、老黨員等。利用自身聯建單位多、覆蓋面廣的優勢拓寬新農村建設路子。
4、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強農村經濟建設。引導聯建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產業、休閑旅游業等,提升農村產業層次,做大做強農村區域經濟。各文明單位,圍繞黨建共抓、隊伍共育、管理互學的思路,著力推進城鄉基層組織建設。
5、共建農村文化,繁榮文化生活。聯手培育文體隊伍。文明單位選派具有文藝特長的骨干,下到結對村擔任文化輔導員,幫助培育文體愛好者,組建文體團隊,并進行技術指導。聯手開展文體活動。通過結對共建活動,也使更多的結對村則在文明單位的協助下組建籃球隊、乒乓球隊等體育團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豐富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