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放+馬榮
【摘要】從影響新媒體的三大方面入手,集中闡述了當前情況下電視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思考。
【關鍵詞】三大支點;融合;策略;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2.19”講話已經把新聞輿論工作提升到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高度,面對新聞輿論工作的新形勢,要履行好黨的“喉舌”“耳目”職能,就必須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如何融合,怎樣發展,怎樣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何謂三個支點?
1、三個支點。眾所周知,三足鼎立,三個支點才能相對牢固,才能穩步向前。在此,“內容為王”“活動為主”“服務為重”三個方面正是融合發展中的三大項工作,這三項工作相輔相成,互為映襯,缺一不可,其實就是融合過程中的三個支點。本文向大家說的即是互聯網時代電視主流媒體要以這三個支點為根本,把它們當做融合發展的必要先決條件。
2、如何運用?;ヂ摼W時代,電視媒體要不被邊緣化,就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在自覺融入新興媒體的過程中,運用好“內容為王”“活動為主”“服務為重”這三個支點。這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著各個新媒體平臺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手機電視臺,以此來增加用戶,鎖定用戶,提高電視臺影響力,最終實現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二、三個支點的融合策略
1、“內容為王”。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內容永遠是根本,是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梢哉f“內容”是核心,“媒體”是平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昌吉電視臺在融合的過程中,立足本土,深挖當地新聞資源,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地加以體現。微博、微信是這樣,手機臺更是這樣,各個板塊的設置、內容填充都是充分體現當地特色的咨詢,同時,還著重體現正能量的傳播,堅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維護真實性。新興媒體語境中,個人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受眾,而是新聞的發布者和接受者。由于人人都是傳播者,又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發布的信息難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真真假假,難以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手機電視臺在內容打造中則視新聞真實性為生命,這也是它立于不敗之地、值得人們信任的一張“王牌”。二是弘揚真善美。真善美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傳播和倡導真善美,是媒體與生俱來的使命與責任,也是“立身之本”?,F在有的網站或者微博、微信,喜歡傳播怪事、丑事、揭秘,搞“人肉搜索”等出精倒怪的事,實在搞不懂他們的傳播意圖。昌吉手機臺在內容選擇上堅持做有品位的媒體和高尚的人,用傳播真善美的內容為人們振臂鼓勁。三是有文化內涵。文化內涵又叫有“思想性”,讓人看后有啟發,有體會,有收獲,開機有益。現在有的消息看完就完了,有的甚至不知道它在說些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這類“不知是什么”的視頻,又怎么可能有“文化內涵”呢?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旗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昌吉電視臺通過打造品牌節目、欄目,提升節目質量,來反映我們新時代的發展變化,只有母體節目資源的文化內涵上去了,它所屬的新媒體運用了具備了文化品格的新聞和節目,其引導力和影響力才會持久,才會轉化為硬實力、軟實力和巧實力。
2、活動為主。在新媒體中,為了發展用戶、留住用戶,也就是網絡語言所說的吸粉和養粉。需要開展由用戶親身經歷的各類活動來提升忠誠度。一是投票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通過設定一個主題,讓人們參與其中,他們利用朋友圈拉票,而各個新媒體平臺通過擴大宣傳范圍,來增加用戶,提高訪問量。用戶在線上線下的互動中提高了對平臺的認知,在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平臺的融合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在知識競賽各個代表隊的投票中顯現了威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抽獎式。通過高大上獎品的設置來吸引人們的眼球,以此來達到推廣新媒體平臺的關注度和影響力。比如,在手機臺的上線儀式上,電視臺都是放大招,充分準備,通過廣泛的宣傳設置的獎品,以此來吸引人們的眼球。這樣,都能成功地提高了人們的關注度,活動當天的訪問量都是達到了新的高度。三是報名式。通過提供平臺,積極鼓勵人們參加主辦方設置的報名活動,以此來達到宣傳、推介平臺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有問卷式等,這些活動的目的都是奔著吸粉和養粉去的。通過各個不同的活動,吸引和留住不同的人群,最終實現傳播范圍的擴大。這些活動的組織、策劃都需要不斷嘗試、創新。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先把廣大粉絲吸引到電視主流媒體的周圍,才能提高電視主流媒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也才能把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發揮的更好,讓黨和政府滿意、讓人民滿意。
3、服務為重。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稱謂的變化,成了傳播史的一個明顯標志,個人的話語傳播力得到解放,已從根本上改變了受眾在傳播中的地位。人們稱謂上的變化已經說明了服務的重要性。以前人們看電視,被稱之為觀眾,后來被稱為受眾,到現在的新媒體時代,已經改稱為用戶。名稱的細小變化,已經把媒體的服務功能放大開來。一是用好模塊。目前的新媒體平臺的功能菜單,都是以提供服務為主的,比如,電視直播、節目點播、消息推送、站點推薦等等,作為電視傳統媒體,不乏信息來源,在辦好新媒體方面占據著很大的優勢,在編輯信息時,針對每個模塊的功能和它可能影響到的群體,把推送的消息做細、做精。二是增強互動。新媒體平臺是一對一的傳播方式,用戶有了留言,信息反饋,后臺要進行及時的回復,能讓用戶感受到自己是與另一端的“活人”在交流,而不只是一個“死板”傳播工具。通過互動,來了解人們的所求所需,以此及時調整編輯思路。三是抓住根本。便民服務是根本,現今新媒體的點對點服務更具有針對性。在內容設置上,力爭服務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有快遞查詢、滴滴打車、飛機票、駕考題庫等,為人們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務。
三、揚長避短,融合發展
電視媒體身處黨的新聞輿論陣地前沿,地位特殊而重要。電視媒體在與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增強借力發展意識,一定要放下老大的架子,學習強化互聯網思維,學會用新媒體的思維、路數來調整改變傳統媒體的固有邏輯、思維,轉變方式方法,爭取聯合共贏的發展思路,在網絡上、手機上重新占領宣傳陣地?,F在各地的手機臺雖說有了一定嘗試,但是融合之路還僅僅是開始,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快步伐。
1、準確把握定位。新媒體機構的成立不但是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的調整和完善,不只是形式的,而是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整合,加快融入新媒體。通過對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重新組合,從根本上解決融合“面合實未合”的問題,做到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增強主流媒體在新媒體市場上的競爭力。
2、強化統籌謀劃。新聞輿論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的范疇,是宣傳思想工作一部分,它的政治性強、涉及面廣、影響力大。因此,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無論議題的設置,還是記者采訪對象的選擇,都要做到統籌謀劃,要注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正能量的傳遞,要從網上的觀念傳遞到網下的實踐,打好“組合拳”,奏響“交響樂”,達到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傳播的質量。
3、加快融合進程。新媒體較之電視媒體需要采編流程的轉變,所有采編人員要有“全媒體”理念、效益觀念,記者既拿筆記本,也扛攝像機,可采寫文字、拍攝圖片、錄制視頻。實現“一次采集多次分銷”,使一個新聞主題形成新聞快訊、專題、訪談、微博等各種新聞表現形式,一次信息采集以最低成本產生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