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春
【摘要】網絡借貸存在很多風險,找出有效的風險防控對策具有緊迫性。以法律規范為中心,以加強監管為重點,充分發揮國家政府、網貸平臺等方面的作用,是防控我國網絡借貸風險的應然選擇。
【關鍵詞】網絡借貸;主體;法律監管
從目前國內網絡借貸行業現狀可看出,只強調風險控制而忽視法律監管是不合理的。法律監管對網絡借貸相關方權益的影響比風險控制更大,風險控制解決的是網貸平臺的信用問題,而法律監管卻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然而,我國對網絡借貸的監管尚不完善,尤其是法律監管方面。相關部門對其性質等關乎網絡借貸監管制度的關鍵性問題的認識上含糊不清。與西方等國的積極立法態度比較,我國的監管部門抱著現行法律體系的大腿,拖延相關金融法律的修訂或新法制定,逃避應有的經濟管理職責,違背適度干預原則。在現實的迫切需求下,對網絡借貸風險進行法律監管尤為必要。
一、網絡借貸
網絡借貸源于西方國家,其運營過程中主要涉及三類主體:經營主體、借款人和貸款人。
(一)網絡借貸經營主體
網絡借貸經營主體通過網絡借貸平臺從事網絡借貸經營服務。經營主體利用其經營管理的網絡借貸平臺為借貸雙方提供訂約的機會和媒介并收取相應的費用,具有合同居間人的性質。
隨著網絡借貸的發展,其具有了準金融機構的性質。對其定性將直接決定監管方式、內容及平臺的權利義務等。網絡借貸經營主體不能單純定性為借貸中間人,這樣僅停留在民事范疇內,設立條件將變寬泛、運營范圍將受限制。按照這種定性一方面造成網絡借貸市場準入寬泛,造成市場的混亂。另一方面,網絡借貸經營主體回到居間人的角色將影響其業務的范圍,是對金融創新的一種壓制。
(二)網絡借貸的借款人
網絡借貸的借款人,是指通過互聯網提出資金需求的法律主體。在網絡借貸實踐中是借款信息的發布人,借貸關系的借款人,債權債務關系的債務人,以自身的信用作為擔保向貸款人借入資金的民事主體。網絡借貸的借款人首先通過注冊方式與網絡借貸平臺的運營主體簽訂服務合同及其他相關合同,在通過平臺的信用認證之后,便可在平臺上發布借款信息。
(三)網絡借貸的貸款人
網絡借貸的貸款人是指在網絡借貸中提供資金的法律主體。在網絡借貸實踐中是資金的出借方,借貸關系的貸款人、債權人。貸款人通過注冊方式與網絡借貸平臺的經營主體簽訂服務合同及其他相關合同,之后便可選定特定借款人進行借貸。
二、網絡借貸風險的法律監管
結合當前網絡借貸領域少法、甚至無法可依進而導致監管缺失的現狀,相關部門應充分考量實踐中的難題,靈活采用不同立法方式,揚法律之劍,樹監管權威。可采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出臺有關新法規;二是通過司法解釋或者修正案完善現有法律。
(一)國家政府的監管
1.國家就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性質、組織形式、經營范圍、經營資質取得和宣傳方式等與網絡借貸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作出專門界定或規定。
2.制度完善。建立網絡借貸管理制度,針對網絡借貸進行全方面的管理;規范違約處理制度,侵權責任的依法追究損害賠償責任,涉及違法犯罪的依法打擊,主管部門在行業內通報處罰結果;建立網絡貸款逾期還款救濟機制,確定免責事由,適當放寬期限;建立合理的利率定價機制,利率可以由借貸平臺、借款者或者市場供需規律來決定,但是監管層需要規定利率上限,進而規范市場秩序;完善網絡借貸行業的市場進入、退出機制,建立與完善相應的行政審批與登記制度,發放有關營業執照并進行備案登記方便公眾查詢;市場運行階段要實行有效的資金管理機制和賬款催收機制,網絡借貸平臺要參照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制度建立保證金制度。
3.明確監管主體。建立銀監會負責前置審批、監管業務范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注冊管理的多部門協調配合的監管體系,避免出現“八龍治水”卻監管缺位的情況。
4.完善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網絡借貸進行實名認證,建立健全相應的懲戒機制,發揮商業征信機構和行業組織的作用。
5.審慎用權,嚴格執法,加強行業監管。在果斷處理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把握尺度,審慎適用部分涉及到的刑法罪名。
(二)網絡借貸參與方的自我約束
面對網絡借貸的種種風險,有關部門已開始對網絡借貸收緊政策,大念緊箍咒。在此嚴峻形勢下,網貸平臺想要繼續發展,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從規范平臺自身運營和加強行業自律兩方面進行變革。
1.規范平臺自身運營
①整頓宣傳推廣方式。遵守《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不得使用虛假廣告,隱瞞實收資費,廣告用詞應妥當、不失實。
②實行利息利率公開。網貸平臺宣傳之下的“低”利率只是表面現象,其畸高的利率幾乎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③適當收緊門檻準入。嚴格審查貸款資格。在審查內容與審查程序上,采用線上審查、線下核實相結合的形式。避免資格審查形同虛設。
④提升平臺風控能力。加強平臺自身資金管理主動尋求央行等可靠第三方進行中間資金賬戶監管,保護其他方的有關權益。
2.加強平臺行業自律
網絡借貸的相對新穎,目前尚無準確的法律定位,故稱不同平臺間的共同自我約束為行業自律。
行業要建立自律組織,統一行業標準,如加強利率管理,統一利率,不能出現打著多種服務費幌子、收取利息的行為;切實履行合同中的告知義務。
網絡借貸運營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僅憑平臺自身的規范無法克服,而有效的外部監管機制又尚未形成,整個網絡借貸行業仍處于立法不足、監管缺失而又快速發展的尷尬境地,亟需完善有關制度,落實相關監管措施,尤其是法律層面的監管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易燕、徐會志.網絡借貸法律監管比較研究[J]河北法學,2015(3):82-92.
[2]周禮賢.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監管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2014.
[3]倪心田.中國P2P網絡借貸平臺法律問題探究[D]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4]王怡.中國P2P小額信貸中介服務行業法律監管研究[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3(12):84-91.
[5]張欣.論網絡借貸平臺提供商的法律規制[D]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