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
【摘要】近年來,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將效能監察作為促進企業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抓手,按照“保證政令暢通,糾正行為偏差,規范管理行為,提高企業效能”的基本任務和工作要求,結合現代港口企業特點,通過監督檢查各項經營管理活動,分析評價管理人員履職情況,貼近生產經營,融入管理,在糾正行為偏差、提高管理效能方面發揮了監督保障作用,有力的促進了港口改革發展各項工作。2010年至2012年,股份公司共計開展效能監察79項,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568.3萬元,降低管理成本1145.8萬元,下達監察建議98項,提出管理建議485條,完善制度825項,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經濟效益、反腐倡廉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效能;監察;評價
一、采取“雙贏得”模式,爭取黨政重視和支持,找準工作定位,為效能監察工作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環境
同時贏得企業行政班子、黨委的重視和支持是效能監察順利實施的前提和保證。在贏得行政重視方面。堅持對行政班子負責,及時請示、報告進展情況,完成交辦的各項任務,將效能監察作為企業管理過程監控環節上具有綜合監督性質的重要抓手,結合管理實際選定監察項目,開展監督檢查,糾正行為偏差,促進企業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不斷強化內控機制建設,達到了規范制約管理行為、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在贏得黨委、紀委支持方面,將效能監察作為秦皇島港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從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全局中予以統籌謀劃和推進,及時向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報告效能監察工作的重大事項,借助信訪預警、行風測評和權力運行的平臺效應,促進效能監察工作與反腐倡廉工作同向合拍,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系統效能最大化。
在行政、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監察部門找準工作定位,發揮合署辦公體制下組織協調力度大的優勢,借助業務部門的資源力量,優化監察方案,細化責任分工,用業務部門的業務專長促進整體監察效能提升。一方面,監察部門針對影響企業效能的業務事項或活動過程以及相關經營管理者履行職責行為(以下簡稱履職行為)的正確性,在業務部門的有效參與下開展綜合性管理監控工作,發現管理缺陷,糾正行為偏差,促進企業規范管理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監察部門充分認識到業務部門既是效能監察工作對象,也是效能建設的責任主體。將效能監察定位于企業監督約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再監督、再管理”,進而與日常管理、業務部門的業務活動區分開來,不直接參與管理、不直接切入管理,做到監督不越權、管理不錯位。這樣,就形成了黨政高度重視、業務部門積極參與、監察部門組織協調,有序推進效能監察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抓好三結合,找準切入點,做好效能監察選題立項工作
一是與港口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相結合。近年來,港口的經營管理涵蓋了經營決策、貨運質量、工程項目運作、資金運營、設備管理等諸多重點工作,這些環節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最核心的經濟效益。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開展工作,是效能監察融入管理、在監督中服務的有效途徑。2009年以來,股份公司監察部先后圍繞質量、安全、工程建設、成本控制、業務人員履職等關鍵領域組織開展全面、專項效能監察工作,在規范企業管理、提升效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與港口改革發展的重要工作部署結合。推動企業重要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監督檢查工作紀律、工作制度貫徹落實行情況,提高執行力,維護政令暢通,是效能監察的又一重要職責。2012年,針對股份公司關于全面開展自主維修的決策部署,監察部迅速反應,聯合設備工程部成立效能監察工作領導小組,及時跟進改革措施的推進情況,并于11月在全港啟動了設備自修管理效能監察,對各單位推進設備自修工作情況作了系統的檢查評估,指出了管理體系、制度建設、維修隊伍建設及專業人才培養、安全風險管控、數據統計分析、維修保障和基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向相關單位和部門下達監察建議5份,督導相關單位、部門認真整改問題,明確了今后推進工作的具體措施,確保了設備自修改革的穩步推進。
三是股份公司統一立項和基層各單位自主立項相結合。監察部門在立項的著眼點上采取高低搭配、點線結合的形式,布局效能監察工作覆蓋面。在股份公司統一立項上,將關注重點放在影響港口經營管理和改革發展的重要問題上,著力點相對來說帶有全局性、戰略性。而各分(子)公司則將關注的重點主要集中于影響本單位管理和效益的瓶頸問題和重點環節以及基層職工普遍關注的熱點和一線生產管理的難點,并通過效能監察解決好這些帶有局部性、細節性的問題,提高基層單位的管理績效。
在“三結合”的基礎上,監察部門采用分析與篩選的辦法進一步深化選題,提高立項科學性。通過系統查找管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制約因素,分析具有的資源條件與約束、面臨的挑戰與問題、企業管理風險等,按照提升企業效能的原則,對制約因素、問題與風險點進行分類排序,分析“管理需求、領導要求、基層訴求”的共同點,形成效能監察項目備選清單。監察人員通過聚焦制度建設、管理流程、任務管控和保障條件等要素,論證效能監察工作切入點、實施方式和預期成效,最終確定效能監察項目、實施方案。
三、建立“四性測試與評價模型”,將管理流程作為主要監察對象,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抓好效能監察的組織實施工作
在多年工作與實踐探索中,監察部門逐步摸索出“四性測試與評價模型”的效能監察方法技術,將管理流程作為主要監察對象,對企業管理效能的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和適宜性進行測試和評價。
制度建設充分性監察。看有沒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即檢查港口業務執行全過程是否“有章可依”。按照企業內部控制理論、風險管理理論、業務流程理論等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建立業務流程控制制度體系測試與評價指標,針對制度體系中存在的制度盲區、制度空缺等風險,采用審閱與詢問相結合的監察方法,評估當前制度體系覆蓋業務行為過程的充分性情況,查找發現問題。
業務過程符合性監察。看業務行為過程是否按照制度執行。依據現有的業務制度體系,建立檢驗業務行為是否符合制度要求的測試與評價指標,在此基礎上梳理并列出主要監察點,形成監察方案,針對業務執行過程偏離、執行偏差等風險,采用穿行控制測試、審閱、觀察與詢問等監察方法,對業務辦理過程符合現有控制制度體系的情況進行測試與判斷。
制度設計適宜性監察。看制度規定的“好不好”。按照企業業務流程理論、PDCA循環原理等理論,將管理目標、執行步驟、責任部門與崗位、工作任務與記錄、工作方法與標準等八個方面作為檢測業務控制制度體系是否科學合理、經濟有效的測試與評價指標。針對制度體系存在可能喪失控制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的風險,采用穿行實質性測試、審閱與詢問相結合的監察方法,對制度體系本身進行適宜性測試與分析。
執行結果有效性監察。看執行結果是否實現預定目標。將企業管理層的重要決策部署或確定的績效考核目標作為測試與評價指標,針對業務執行的實際結果是否達到預設的管理目標,采用指標對比、審閱、觀察與詢問等監察方法,對流程運行、執行結果的有效性進行測試與認證。2012年,監察部按照股份公司領導的指示精神,啟動調度指揮中心合署辦公情況專項效能監察,對當前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分析評估,指出存在問題,協調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推進措施,最終促使合署辦公升級項目加速推進,使這一跨行業、跨部門合作的典范項目,在更短的時間內成為煤炭運輸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