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靜
【摘要】本文以公路行業中的職業賠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了我國公路行業培訓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培訓系統目標不明確、行業教育培訓和高校教學資源分散、缺乏系統性的課程體系、缺乏有效的職業考評機制,認為需要以員工的職業為導向,構建系統性的公路行業教育培訓體系,其主要包括:培訓意識能力強化;行業教育培訓與高校教育培訓的融合機制;職業為導向的課程設計;職業培訓的考評機制構建,希望以此來提升我國公路行業培訓的效率,合理進行行業職工職業生涯規劃,真正提高公路行業企業的管理績效,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
【關鍵詞】公路行業;職工培訓;系統性培訓體系
今年我國公路行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公路網絡系統。這就要求公路系統需要有相應行業培訓體系作為行業發展的支撐。
一、公路行業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路培訓系統分為兩個主要組成部分:1、行業內部的教育培訓系統;2、行業教育機構(高校)的協同培訓系統。這在我國公路行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一)公路行業教育培訓系統目標不明確
公路行業職工在不同崗位需要形成不同的崗位目標和崗位標準。不同的行為主體在不同的階段會形成不同的人生個人目標。這在組織管理中更多的表現為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之前,個人目標和崗位目標之間的融合。但是在目前我國公路行業培訓過程中,很少有培訓機構考慮,培訓對象的具體情況,一窩蜂一刀切進行培訓的現象較多。更多的把培訓當做一項任務完成,而非真正考慮公路職工培訓所需要產生的工作能力素質的提升。其關鍵問題在于未能明確公路行業教育培訓的真正目的,也未對公路行業培訓進行目標分解,形成分層次的目標系統和培訓標準。對于公路行業培訓的職工而言,其將行業教育培訓當做一種工作和放松,而非真正將培訓當做自身成長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更不用說將自身的職業發展與行業教學培訓進行有機融合。關鍵問題是公路行業職工對自身能力素質提升意識薄弱。
(二)行業教育培訓和高校教學資源分散
目前我國公路教學培訓機構主要分散在公路系統內部的培訓機構和交通類院校相應的教育培訓機構。分散的教學培訓資源為公路系統的職工提供了多元的教育培訓的可能,也能為培訓提供多元的知識。但是這也為教育培訓提出了難題:1、分散的教學資源,不利于形成相對完善系統的教學課程體系。行業教育與高校教學機構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更不用談系統性學習和系統課程體系建設,也更不用談個性化的職業化培訓目標的構建;2、分散的教學資源,尤其是培訓師資力量分配不均衡,大部分培訓教師只是流動的培訓上課,不會考慮整個培訓在實際工作中的成效和系統性的職業發展規劃問題;3、不同類型的公路行業培訓機構所提供的培訓項目側重點不同,在理論學習和行業實踐之間也未建立有效的銜接。出現了理論學習所獲得知識的轉化效率低下,培訓所獲得的成效低下等問題。
(三)公路行業培訓缺乏系統性的課程體系
由于公路行業培訓教育機構相對分散導致了行業培訓教育資源的分散,未形成系統性的教育培訓組織和培訓課程體系。尤其是課程體系是直接影響公路行業職工培訓的效率。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職業培訓能有效的激發員工的培訓積極性,能極大促進企業的效率的提升,其關鍵是幫助職工形成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并根據職業發展規劃制訂個性化的系統性課程體系。目前我國公路行業培訓為一刀切,只考慮理論上的單一灌輸,而未考慮個性化,系統性的課程體系建設。主要表現在:1、缺乏科學的公路行業崗位職業素質能力模型構建,公路行業職工需要有相應的崗位說明書,也未進行詳細的職業崗位說明;2、公路行業教學機構未對公路職工進行職業能力素質維度解構,更多講授崗位專業技能,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崗位職業發展的教育培訓;3、缺乏課程相關的職業證書認證,使得行業教育培訓只停留在課堂,缺乏真正的內化過程。
(四)公路行業培訓缺乏有效的職業考評機制
公路行業教育機構相對分散、課程體系不完善、行業教育資源流動性較大,都嚴重影響了公路行業教育培訓的效果。通過行業教育的總體分析還可以看到,缺乏合理有效的職業培訓的考評機制。在實踐過程中,只考慮職業教育的任務完成,也未對職業培訓進行合理的評價,同時也未為職業培訓提供合理有效的培訓反饋渠道。因此,公路行業的培訓更多的為短暫的零散的職業培訓,而非系統的職業為導向的培訓。員工通過零散的行業教育只認識到崗位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對自身的職業能力的掌握并未能得到有效的驗證,也不清楚自身的職業能力中存在的不足。對于公路行業中的企業而言,由于對職工缺乏系統的職業評價機制,也不能真正獲取職工職業能力真正反饋數據,也不能做出客觀的職業評價和崗位評價。如何通過行業教育培訓真正有效的提升行業職工的職業能力素質和崗位職業技能,其合理職業評價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構建系統的公路行業教育培訓體系
對于目前我國公路行業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建議構建具有系統性功能職業發展為導向的行業教育培訓體系。該體系可以包括:1、培訓意識能力強化;2、行業教育培訓與高校教育培訓的融合機制;3、職業為導向的課程設計;4、職業培訓的考評機制構建等。
(一)職業培訓的意識強化
不管是行業教育培訓和高校職業教育培訓,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強化公路行業職工的職業教育的意識。要扭轉被動的強制行業職業培訓的意識,轉變為為職業發展而主動培訓。而這種主動培訓積極性的強化需要和職工的個人職業發展目標相融合,因此對于公路系統的單位而言,需要從員工的工作實際出發,了解職工的具體的職業訴求和個人的職業發展目標,幫助職工制訂相應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對于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分析其本身所需要的職業發展技能和職業素質。職業發展技能可以通過行業教育培訓完成,但是職業素質中的職業心理素質需要通過具體的崗位實踐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因此對于行業企業本身而言需要構建合理的職工職業發展心理輔導機制,幫助員工完善職業心理素質,提升之后技能培訓的積極性。
(二)行業教育培訓與高校教育培訓的融合機制
面對行業教育培訓和高校職業教育培訓相對分散的情況,就需要構建統一的面向全體公路員工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首先需要構建統一的公路行業教育培訓管理機構,例如可以讓公路行業相關的管理部門設置相關的職業培訓中心進行統一管理,并制訂有關管理制度和培訓制度。其次,公路行業協會或者交通部門相關培訓中心,有效整合公路行業內部培訓資源和交通相關院校的職業教育培訓資源,形成相對系統的分層次的教學和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各個培訓教育部門之間協同作用,最大效率的提升職業教育培訓的效果。再次,構建行業教育培訓和高校教育培訓之間的協同機制,實現教育培訓師資的合理流動,建立科學有效的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導師制,提升培訓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三)職業為導向的課程設計
關注公路行業員工的職業發展才是真正提升公路系統企業管理績效的真正有效途徑。在構建合理科學的系統的培訓體系基礎上,設計以員工職業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分為兩主要方面:1、理論課程學習;2、實踐課程學習。理論課程學習可以有交通類高等院校承擔相關教育培訓工作。開設分階段的課程體系,不同崗位和不同職業發展階段賦予相應的職業培訓目標和職業素質模型。實踐課程主要由行業中的教育機構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建立相關的實訓和實踐基地,并通過行業的見習和參觀等方式提升員工的實踐能力。國家相關培訓中心編制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職業素質模型,并編制相關教材,制訂相關的培訓課程管理制度和教學制度,構建以員工職業為導向的課程教育體系。
(四)職業培訓的考評機制構建
對于職業培訓的考評機制構建,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員工進行職業能力的合理評價和反饋,為公路企業提供合理的崗位設置和培訓計劃制訂,提高公路行業人才資源合理分配。因此,需要構建合理的培訓考評機制和相關培訓證書設置。之前在制訂教材的過程中,已經設置了職業培訓的能力維度和職業素質模型,可以根據相關的職業要求制訂職業培訓的評價標準體系,其包括分層次的評價標準和分階段的評價標準。這需要和員工的職業發展進行合理的契合,以達到真正激勵員工職業能力提升積極性的效果。其次需要設立相關的職業培訓測評證書,對階段性培訓進行職業能力肯定。通過不同階段和不同模塊職業證書的取得合理客觀評價員工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參考文獻:
[1] 閆玉仁.公路行業人力資源管理分析及對策[J].辦公室業務,2016(8).
[2] 章維寧.試論提高高速公路管理行業青年員工職業素養的措施[J].人力資源管理,2016(7).
[3] 魯藍.公路行業培訓體系支撐系統的對策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12).